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发生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胰腺炎病人,收集病人入院时的临床参数,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估(APACHE)II评分、Ranson评分、CT严重性指数(CTSI)评分、改良Marshall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血细胞比容(PCT),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血尿素氮(BUN)、肌酐(Cr)、D-二聚体、腹内压(IAP)以及早期是否给予肠内营养,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被发现具有统计意义的变量引入多变量逻辑分析模型。[结果]最终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组有36例,无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组58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治疗[优势比(OR)为2.511,95%CI为1.352~6.263,P=0.003]、D-二聚体(OR为1.172,95%CI为1.001~3.104,P0.001)、腹内压(OR为3.382,95%CI为1.124~6.325,P0.001)、早期肠内营养(OR为4.845,95%CI为1.221~8.361,P0.001)是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二聚体、腹内压、早期肠内营养、手术干预是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及时发现存在感染性胰腺坏死发展风险相对较高的病人亚组,以便进行适当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细菌溶解产物联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对反复加重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住我院呼吸危重症医学科的100例反复加重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细菌溶解产物及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两组观察时间为6个月,以评价两种治疗模式对患者气道功能及气道内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PaO2、PaCO2、SaO2、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对照组PaO2、SaO2显著低于观察组(P<0.01),两组PaCO2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24h痰液体积、痰液细菌负荷≥103cfu/mL的阳性率以及外周血中炎症因子包括IL-6、IL-8、TNF-α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莱斯特咳嗽问卷(Leicester Cough Questionnaire,LCQ)总评分改善>1.3单位的患者比例为84%,对照组仅为56%,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联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气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产前胎盘超声评分量表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产前进行超声胎盘评分产妇共144例,按照产后病理和临床诊断分为植入组(植入组又分为粘连型、植入型、穿透型)和非植入组,按改良产前胎盘超声评分量表评分,绘制ROC曲线计算界值,应用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产后诊断符合率等指标对比分析改良评分法和种氏评分法两种方法对胎盘植入不同类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按改良后产前胎盘超声评分量表,>2分为粘连型胎盘植入;>4分为重型胎盘植入,其中>4分为植入型胎盘植入,>9分为穿透型胎盘植入,即3~4分粘连型可能(敏感度95.0%、特异度73.2%),5~9分植入型可能(敏感度93.2%、特异度75.0%),10分及以上穿透型可能(敏感度100%、特异度97.7%)。改良产前胎盘超声评分量表对胎盘植入各类型产前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产后符合率均明显优于原产前胎盘超声评分量表(P<0.05)。结论改良产前胎盘超声评分量表更加合理,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后装治疗±化疗的不良反应和疗效,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江阴临床学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22例接受调强放疗+后装治疗±化疗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同期放化疗353例,单纯放疗69例。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率,Logrank法行预后单因素分析和Cox法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77.6%和6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5)。全组患者1、3和5年OS率分别为93.4%、79.4%和65.0%。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病理类型、放疗同期的化疗情况、近期疗效和序贯化疗情况是影响预后的因素(χ2=6.375~613.123,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病理类型、放疗同期的化疗情况和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χ2=3.930~42.994,P<0.05)。盆腔淋巴结阳性患者行或未行预防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引流区放疗后PALN转移率分别为6.1%和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PALN引流区放疗患者的OS高于未行预防性放疗患者(χ2=3.953,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放疗+后装治疗±化疗的治疗模式可取得较好的长期生存。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行预防性PALN引流区放疗有助于改善OS。FIGO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否同期放化疗以及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检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研究其对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17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的143个甲状腺结节,采用VTQ技术检测其横向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ic,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评价诊断效能,确定区分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结节良恶性SWV值的临界点。结果:143个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结节中,良性69个,恶性74个,良性结节SWV的均值为(2.52±0.41)m/s,恶性结节SWV的均值为(3.98±0.50)m/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良性及恶性结节SWV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8±0.01,分析得出良恶性结节的SWV值临界点为3.38,其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60/74)、81.1%(56/69)、81.1%(116/143)、82.2%(60/73)和80.0%(56/70)。结论:VTQ技术可定量评价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背景:我国急性胰腺炎(AP)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居高不下,探索可用于判断AP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液生化指标对AP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血清胰蛋白酶原-2(TAT-2)和血细胞比容(HCT)在AP病情严重程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6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5例AP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急性胰腺炎(MAP)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TAT-2、HCT,并行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SAP的价值。结果:四组间TAT-2、HCT、BISAP评分、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AP组TAT-2、HCT明显高于MAP组、MSAP组、对照组(P 0. 05),MSAP组TAT-2、HCT明显高于MAP组、对照组(P 0. 05),MAP组TAT-2、HCT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ROC曲线分析示,TAT-2、HCT以及两者联合预测SAP的敏感性分别为69. 7%、84. 7%、88. 5%,特异性分别为95. 3%、67. 8%、65. 1%,AUC分别为0. 858、0. 783、0. 875。结论:TAT-2、HCT可有效评估AP病情的严重程度,两者联合检测更有助于进一步预测SAP的发生,对于AP的治疗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成熟,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对于营养不良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临床预后相对较差。现从营养不良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预后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Corona Mortis(CMOR)动脉的发生率、起源、走行及位置,为骨盆前入路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112例患者(224侧半骨盆)的影像资料,其中男68例、女44例,年龄28~92岁。将患者的CT血管造影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观察CMOR动脉的发生率、起源及走行情况,比较该动脉在男性与女性、左侧与右侧半骨盆发生率是否有差异,测量该动脉直径、与耻骨上支上缘最短距离以及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距离,计算该动脉到耻骨联合所在矢状面的垂直距离与同侧髂前上棘到该矢状面垂直距离的比值。结果 224侧半骨盆中,共发现40条CMOR动脉,发生率17.86%(40/224);男、女发生率分别为19.12%(26/136)、15.91%(14/88),左、右侧发生率分别为16.07%(18/112)、19.64%(22/1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75、0.487, P值均>0.05)。CMOR动脉直径为(2.01±0.34)mm;该动脉与耻骨上支上缘最短距离为(3.41±1.22)mm;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距离为(58.34±6.42)mm,男性(55.15±3.25)mm、女性(64.26±6.69)mm,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3, P<0.01);该动脉到耻骨联合所在矢状面的垂直距离与同侧髂前上棘到该矢状垂直距离的比值为0.38±0.04,男性0.36±0.03、女性0.42±0.04,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7, P<0.01)。结论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清晰、准确地构建出CMOR动脉的三维模型,并对其相关解剖学参数进行精确测量,有助于术前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指导术中入路,降低损伤CMOR动脉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PCI术后非罪犯血管病变(NCL)进展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江阴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行PCI术并在2019年12月之前进行造影复查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影情况分为NCL进展组(62例)和NCL非进展组(73例)。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分析MHR与NCL进展的相关性。 结果 NCL进展组apoB、空腹血糖、MHR水平显著高于NCL无进展组(P<0..05)。NCL进展组复查造影的狭窄程度显著大于非进展组,再次PCI也明显多于非进展组(均P<0.01)。以MHR值0.375为界值预测NCL进展最佳,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0%及56%,曲线下面积为0.604(95%可信区间:0.510?0.699)。MHR水平(比值比=2.217,95%可信区间:1.092?4.501,P<0.05)及空腹血糖水平(比值比=1.900,95%可信区间:1.020?3.540,P<0.05)是NCL进展的危险因素。 结论 MHR与PCI术后患者NCL进展有相关性,且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