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鉴于对2型糖尿病(NIDDM )骨生化代谢指标的检测结果很不一致,本研究排除了受试对象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并发症、经济条件等因素,探讨了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特征。一、材料和方法1 .对象 (1 )对照组:健康体检者4 9名,平均年龄5 1岁,体检合格,BMI 2 5 .2±0 .3;(2 )NIDDM组:4 2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 985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平均年龄5 3岁,BMI 2 5 .0±0 .6 ,病程5~7年,尿白蛋白排泄量≤30mg/L ,当前血糖水平控制较好,排除其他疾病。2 .仪器与试剂 血清钙(Ca)、磷(Pi)、碱性磷酸酶(ALP)…  相似文献   
2.
周永  林森  赵连东 《安徽医学》2015,36(9):1100-110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100B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探索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益处。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Ⅰ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Ⅱ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d,其余治疗均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14 d后检测患者血清 hs-CRP和S100B水平,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7 d后,治疗组 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Ⅰ、Ⅱ组hs-CRP水平下降均不明显(P>0.05)。治疗组S100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Ⅰ、Ⅱ组S100B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hs-CRP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对照Ⅰ、Ⅱ组血清hs-CRP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S100B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对照Ⅰ组S100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Ⅱ组S100B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3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相对20 mg/d、10 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40 mg/d的剂量可更明显降低hs-CRP、S100B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益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脂联素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分析其与瓣膜病变程度、瓣膜病变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瓣膜病变数量增多及返流程度加重,脂联素水平进行性下降(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性升高(P<0.05)。结论:低脂联素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葡萄糖对尿液白细胞干化学法测定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葡萄糖(Glu)对尿液白细胞(WBC)干化学酯酶法(简称干化学法)测定的影响,以提高检测准确率.方法 对584例WBC镜检阳性的临床尿液检测资料回顾分析其Glu和WBC干化学结果 ;选取只有WBC干化学结果 分别为±、+、+ +、+ + +阳性的新鲜尿液各5份,每份2管(每管10 mL),分为Glu加入组和H2O2加入组,分别对每组样本加入不同浓度Glu和H2O2,并进行干化学测定.在Glu加入组每次测定的同时,用去除Glu模块的试条进行重复测定.结果 584例尿检结果 中,Glu + + +组与Glu + + + +组的WBC干化学假阴性率均高于Glu阴性组(P=0.001,P=0.000).WBC干化学阳性检出数随尿Glu浓度的升高而减少[优势比(OR)=0.100,P=0.000],但不受H2O2的影响.结论 尿Glu浓度为83.33 mmol/L(15 g/L)时,尿WBC干化学测定已明显受干扰,其受干扰程度随尿Glu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是Glu干扰了尿WBC干化学测定,而非Glu模块的反应产物H2O2.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葡萄糖(Glu)对尿液白细胞(WBC)干化学酯酶法(简称干化学法)测定的影响,以提高检测准确率。方法对584例WBC镜检阳性的临床尿液检测资料回顾分析其Glu和WBC干化学结果;选取只有WBC干化学结果分别为±、+、++、+++阳性的新鲜尿液各5份,每份2管(每管10 mL),分为Glu加入组和H2O2加入组,分别对每组样本加入不同浓度Glu和H2O2,并进行干化学测定。在Glu加入组每次测定的同时,用去除Glu模块的试条进行重复测定。结果584例尿检结果中,Glu+++组与Glu++++组的WBC干化学假阴性率均高于Glu阴性组(P=0.001,P=0.000)。WBC干化学阳性检出数随尿Glu浓度的升高而减少[优势比(OR)=0.100,P=0.000],但不受H2O2的影响。结论尿Glu浓度为83.33 mmol/L(15 g/L)时,尿WBC干化学测定已明显受干扰,其受干扰程度随尿Glu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是Glu干扰了尿WBC干化学测定,而非Glu模块的反应产物H2O2。  相似文献   
6.
328例宫颈病变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宫颈病变(宫颈炎、宫颈湿疣、CIN I-Ⅲ和宫颈癌)妇女中的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方法 应用凯普导流杂交技术(HybriMax)检测328例不同宫颈病变患者13种HPV高危基因型.结果 328例不同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212例(64.6%),单一感染158例(74.5%),多重感染54例(25.5%).其中宫颈炎、宫颈湿疣、CIN I-Ⅲ和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26.0%(25/96),62.5%(40/64),85.2%(115/135)和97.0%(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212例阳性标本中共检出11种高危型HPV,分别为HPV-16、18、31、33、39、51、52、56、58、59、68.宫颈癌患者主要基因型及感染率依次为HPV-16(72.7%)、HPV-58(9.1%)、HPV-59(6.1%)、HPV-18(3.0%)和HPV-52(3.0%).高危型HPV在20~30岁,31~40岁,41~50岁和>50岁各年龄组的感染率分别为60.0%,79.4%,70.1%和44.3%.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基因型以HPV-16,58和52最常见,20~50岁为感染的高峰人群,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及多重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首位致残因素,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ACI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完全阐明.葛根素(puerarin)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中提取得到的一种黄酮苷,对脑梗死有明确保护作用[1],文中观察了葛根素注射液对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测定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内皮素(ET),以探索葛根素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昀 《淮海医药》2003,21(4):306-307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易感因素及其分布规律。方法 对 12 2例 MRSA感染的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医院感染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中 MRSA占 4 6 .1%。结论  MRSA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为减少 MRSA感染发生率 ,应重视消毒隔离制度 ,做好抗 MRSA根治治疗 ,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鉴于 MRSA多重耐药 ,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糖链抗原125对非卵巢癌肿瘤和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糖链抗原125对非卵巢癌恶性肿瘤及其他良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多肿瘤蛋白芯片系统检测115例恶性肿瘤患者,79例良性疾病病人和11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A-125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A-125在各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在26%-40%之间,肝硬化和子宫肌瘤组分别为66.7%和36.4%,与体检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1),慢性肝炎组为9.4%,与体检组比有差异(0.01〈P〈0.05);除慢性肝炎组外,各组浓度均值均大于35KU/L,与对照组比有差异(P〈0.01或0.01〈P〈0.05)。结论CA-125除作为卵巢癌的诊断指标外,在多种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和表达量,检测CA-125有助于这些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血清GPI抗原测定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PI)抗原水平,探讨其在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RA 118例,非RA 106例,正常对照组60例.对上述人群血清进行GPI抗原、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IgM-RF)检测,分析GPI抗原的水平及与CCP抗体、IgM-RF的相关性.结果:GPI抗原的阳性率在RA中为84.74%,非RA中为5.66%,正常人全部为阴性.GPI抗原、CCP抗体及IgM-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GPI 84.74%、96.39%,CCP 60.17%、95.18%,IgM-RF 80.51%、79.52%.GPI抗原与CCP抗体在RA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IgM-RF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间存在相关性.结论: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GPI抗原简便、结果可靠,对RA诊断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作为RA患者一个新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