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11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初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住院治疗的60例初治IT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将60例初治ITP患者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研究组患者采用rhIL-11联合糖皮质激素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本研究纳入标准:符合ITP诊断标准的初治患者,年龄大于18岁.排除标准: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以及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的ITP患者.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7天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及其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平均时间,根据ITP出血评分表(BAT)统计出血评分,以及治疗第7天患者的疗效评价、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年龄与性别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出血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①两组初治ITP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逐步增高.研究组患者治疗第4天血小板计数[(37.9±30.4)×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22.5±16.0)×109/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8,P=0.028);研究组患者治疗第7天血小板计数[(121.8±29.2)×109/L]亦显著高于对照组[(91.2±28.7)×109/L],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5.444,P=0.000).但研究组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时间[(7.0±1.4)d]较对照组[(9.3±3.5)d]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0,P=0.001).②两组初治ITP患者治疗后出血评分均逐步减低.研究组患者治疗第4天出血评分[(2.0±1.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7±1.0)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8,P=0.015);研究组患者治疗第7天出血评分[(0.1±0.4)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0.5±1.2)分],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249,P=0.032).③研究组治疗第7天完全有效率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5.69,P<0.05).④研究组初治ITP患者中有6例(20.0%,6/30)出现水、钠潴留,采用利尿剂治疗后好转;3例(10.0%,3/30)自感心悸,2例(6.7%,2/30)心电图结果示频发心房早搏,停药后均好转;1例(3.3%,1/30)快速房颤,停用rhIL-11,予毛花苷丙(西地兰)静脉注射后好转;20例(66.7%,20/30)发生结膜充血,未行特殊处理;其中有2例患者合并2种不良反应.对照组初治ITP患者中有5例(16.7%,5/30)患者出现体重轻度增加,无下肢浮肿,未行特殊处理;2例(6.7%,2/30)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停药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rhIL-11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初治ITP患者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且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杨金洁 《现代养生》2023,(2):137-139
目的 分析新型护理模式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60例,根据组间基础资料均衡可比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新型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的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国际预后评分(IPSS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焦虑和抑郁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I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IP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取新型护理干预后,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对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吡柔比星(THP)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0例AML患者(含初治者8例,复发者2例,巩固强化者10例),化疗方案采用TA治疗.结果 2例复发者均为一疗程获完全缓解(CR);8例初治者2例获CR,其中1例为二疗程获CR,1例化疗结束后因颅内出血死亡;10例巩固强化者外周血三系列造血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毒副反应示85%有骨髓抑制,55%~95%有消化道反应,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TA方案治疗AML疗效肯定,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ICC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管理经验。方法:对25例血液病患者行PICC置管,并加强相应护理,观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25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期间发生导管堵塞2例,静脉炎4例,均经及时处理后好转。因此加强护理可有效降低穿刺部位出血、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可以长期使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治疗肾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肾功能正常的MM患者11例,为对照组;肾功能不全的MM患者8例,为观察组?均接受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化疗?观察?记录化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化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①8例观察组患者7例呈现疗效反应,有效率87.50%;11例对照组患者9例呈现疗效反应,有效率81.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β2-微球蛋白均明显下降(P < 0.05);②肾功能不全患者化疗前血清肌酐为(316.75 ± 162.09)?滋mol/L,化疗后为(179.25 ± 112.59)?滋mol/L,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 < 0.01);8例肾功能不全患者硼替佐米化疗后,有5例获得肾功能逆转,1例肾功能好转,无1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恶化情况,肾功能改善率达75%;③不良反应:以消化道反应?1~2级血液学毒性为主,少数患者有较轻的神经损害症状,这些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对肾功能不全MM患者,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兼顾疗效和安全性,并多能实现肾功能逆转,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7.
杨永  黄琨 《安徽医药》2020,24(1):106-110
目的对照评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单系病态造血(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with single lineage dysplasia,MDS?SLD)和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病态造血( refractory cytopenia with unilineage dysplasia,RCUD)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 2012年至 2017年于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及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 MDS?SLD和 RCUD病人病例资料,分析外周血象、骨髓病态造血、染色体异常、预后分组及随访结果。结果共 66例 MDS?SLD,58例符合 RCUD分型,另 8例无法按照 RCUD分型。所有病人外周血均未见原始细胞。 MDS?SLD和 RCUD外周血单系减少分别为 27例、 25例,两系减少 39例、 33例。分别有 20例、 18例合并染色体异常,以预后良好及中等为主。 IPSS预后分组中, MDS?SLD仅有 1例为较高危组, RCUD均属较低危。国际预后积分系统( IPSS?R)预后分组中,两组病人均仅有 1例为较高危组。 6例病人随访期内出现疾病进展,其中 1例转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MDS?SLD与 RCUD间染色体异常比例、 IPSS及 IPSS?R预后分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MDS?SLD和 RCUD病人外周血表现为单系或两系减少均常见,但部分病例血细胞减少与骨髓病态造血不完全一致,按照 RCUD标准无法分组,但能够符合修订后的 MDS?SLD标准。 MDS?SLD和 RCUD临床特征、预后类似, RCUD和无法按照 RCUD分类的单系病态造血或单系/两系血细胞减少的 MDS可以归为 MDS?SL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及其继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临床诊断1例MM继发急性单核性细胞白血病(AML),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确诊MM后5年转化为ALL,经DVP,CVAD,HD—MTX/Arac等方案化疗后取得完全缓解,并行非清髓性骨髓移植获得成功。结论:MM在老年恶性血液病中比较常见,但易被误诊。MM继发ALL是一种罕见疾病,免疫分型在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治疗效果差,如有条件,应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9.
冒烟型骨髓瘤合并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MM)为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对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归类也争议颇多,现多认为其属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本院收治1例冒烟型骨髓瘤合并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琨 《实用癌症杂志》2013,(6):693-695,699
目的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病理学特征以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DLBCL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例DLBCL患者中共有47例(78.33%)侵犯淋巴结,13例(21.67%)结外侵犯。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DLBCL患者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临床分期、PS分级、结外病灶数、血清LDH、近期疗效。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近期疗效、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国际预后指数(IPI)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低中危组、高中危组及高危组,各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9%(12/17)、57.14%(12/21)、41.67%(5/12)、10.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DLBCL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性放化疗或手术治疗患者。结论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年龄、近期疗效、临床分期,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治疗的方案能提高DLBCL患者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