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乳酸杆菌产细菌素对两种临床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4月肺部感染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从痰液中各提取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及5株肺炎链球菌作为测试菌株。将乳酸杆菌产细菌素与两种致病菌混合培养,对菌落进行计数,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形成情况,评估乳酸杆菌产细菌素对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乳酸杆菌产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细菌素对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效果(P<0.05),其抑菌效率均>70%。而细菌素对5株肺炎链球菌中的4株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效果(P<0.05),其抑菌效率均>65%。细菌素对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4株生物膜的形成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效果(P<0.05),并且细菌素显著减少了5株肺炎链球菌的4株生物膜的细菌数量(P<0.05),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中,细菌生长数量低于对照组。结论乳酸杆菌产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的生长及生物膜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效果,提示乳酸杆菌产细菌素对于治疗临床肺部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八段锦联合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八段锦联合呼吸训练和单纯呼吸训练促进呼吸功能康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及行走能力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FVC、EV1和FEV1/FVC等3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和FEV1/FVC等3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生活影响3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生活影响3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增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显著远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联合呼吸训练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提升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加依替米星与替加环素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疗效。方法:选择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病例共23例,其中11例使用替加环素治疗(A组),12例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加依替米星(B组)。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细菌学检查结果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替加环素组治疗后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加环素治疗组的细菌清除率及临床有效率优于依替米星加头孢哌酮舒巴坦组(P<0.05)。结论:RICU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替加环素后,炎性反应及病原清除率均得到改善,替加环素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回授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技术的影响,为回授法的推广及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技术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吸入技术讲解,观察组患者加用回授法.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技术的掌握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健康技能及健康素养总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吸入装置打开错误、上药错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气错误、吸药错误、屏气错误、漱口错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授法能够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技术及健康素养、降低吸入操作的错误率,有望提高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L-4、IL-13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中国东南方汉族人群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危险性和哮喘相关表型的关系。方法挑选位于IL-4起动子区SNPs rs2243250(-589T/C),IL-13第四外显子区的非同义突变SNPs rs20541(+2044C/T)和启动子区SNPs rs1800925(-1112C>T)。连续性招募哮喘患者318例,正常对照352例。采用多重PCR结合标签阵列单碱基延伸技术进行基因分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这些位点与哮喘及哮喘表型的关系。结果 IL-4 rs2243250、IL-13 rs20541、rs1800925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在哮喘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3个位点共生成8种主要单倍型,在哮喘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亦无统计学差异,该3个位点SNPs与哮喘发病危险度无相关性。该3个位点SNPs与哮喘患者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肺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总IgE、哮喘严重度分级均无相关性。结论 IL-4、IL-13 SNPs与哮喘发病危险性和哮喘相关表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李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3,(34):115-117
目的分析具有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人群中所进行的短程抗真菌治疗。方法收集60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合并糖尿病32例,入院前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51例,共同特点包括气喘难以控制、合格痰标本≥2次检出真菌、肺部无浸润性阴影,接受短时间抗真菌治疗的32例,未行抗真菌治疗的28例,以糖皮质激素总剂量及住院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接受抗真菌治疗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低于无抗真菌治疗患者。结论具有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如果气喘难以缓解、合格痰标本≥2次检出真菌以及肺部无浸润性阴影的情况下,适时进行短程抗真茸干预,有利于减少全身糖皮质激素用量及住院时间。但是对于抗真菌治疗的副作用,仍需充分评估。  相似文献   
7.
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衰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Bi PAP(Bi- 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呼吸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1 ] ,本文旨在观察 Bi 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呼吸衰竭中的治疗作用 ,并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 1995~ 1998年 COPD合并急性呼衰患者共 45例 ,其中男 36例 ,女 9例 ,年龄 6 0~ 77岁 ,平均(6 7.4± 6 .3)岁。选择标准 :1有 COPD病史 ,有明显诱因 ,如受凉、劳累等。2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症状 ,咳嗽、咳痰、气急症状加剧 ,出现嗜睡等神志变化。 3通气治疗前皆经氧疗和呼吸兴奋剂、抗炎、平喘等…  相似文献   
8.
气管狭窄和食管-气管瘘在临床上治疗均较为棘手,经纤支镜置入气管记忆合金支架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措施.自1994年1月我科开始经纤支镜置入气管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气管狭窄,但我们发现,患者一旦出现支架并发症均较严重,有的甚至死亡.因此,自2000年1月至今,我们对129例经纤支镜置入气管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家庭护理指导,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Yang L  Wang JW  Sun Y  Zhu YZ  Liu XQ  Li WL  Di LJ  Li PW  Wang YL  Song SP  Yao C  You LF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2):138-141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治疗复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肿瘤进展时间(TTP)、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并为临床确定合适的用药剂量。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患者随机分为7.5mg/m^2或15mg/m^2两个剂量组,均采用静脉滴注YH-163h,每天1次,连续给药28d。结果共入组68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60例。7.5mg/m^2剂量组和15mg/m^2剂量组有效率均为3.0%(P〉0.05);中位TTP在意向治疗(ITT)人群分别为60d和71d(P〉0.05),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8.6%和38.7%(P〉0.05)。无预期以外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YH-16对多程化疗后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较好,临床受益率高;建议采用7.5mg/m^2作为临床常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