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组织中c-Myc基因的表达,探讨沉默c-Myc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基因治疗中的前景?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8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c-Myc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脂质体LipofactAMINE2000将c-Myc基因siRNA瞬时转染至非小细胞肺癌H1299癌株细胞中,顺铂(Cisplatin,cis)药物毒性实验验证c-Myc基因沉默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应用RT-PCR检测H1299细胞中c-Myc基因RNA的表达,CCK-8法检测抑制细胞的效果?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Myc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Myc siRNA瞬时转染后的H1299细胞中,c-Myc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 0.05)?将c-Myc基因沉默和顺铂联合使用,还可以显著提高顺铂对H1299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P < 0.05)?结论:c-Myc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沉默c-Myc基因能显著提高顺铂抑制非小细胞肺癌H1299 细胞增殖的作用,c-Myc基因有可能成为NSCLC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药盒灌注氟脲苷与地塞米松治疗化疗抵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3例经过至少二线化疗失败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介入放射方法植入肝动脉药盒,术后第2天开始经药盒灌注氟脲苷与地塞米松,对其治疗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状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的肝内疾病控制率为69.6%,其中部分缓解10例(43.5%),稳定6例(26.1%);4例患者转化为可手术切除,转化率为17.4%。中位肝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0±1.8)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0±1.8)月。结论经肝动脉药盒灌注氟脲苷与地塞米松可作为化疗抵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补救治疗,并可能使部分患者转化为可手术切除,从而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减量奈达铂(nedaplatin,NDP)加顺铂(cisplatin,PDD)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不适合手术、放疗患者,随机分组.A组NDP 25 mg/m2,静脉滴注,PDD 1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5-氟尿嘧啶(5-FU)300 mg·m-2·d-1,24 h持续静脉滴注,第1~5天、第8~12天.B组NDP 40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C组PDD 40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后2组5-Fu 500 mg·m-2·d-1,静脉滴注,第1~5天.3组方案均与5-FU同步口服叶酸,22 d重复.结果A组有效率(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和中位缓解时间为60.00%和5.5个月,B组为54.54%和5.0个月,C组为41.18%和3.0个月.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和B、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方面,A、B和C组的粒细胞缺乏达14.29%、27.27%和8.82%,血小板减少达11.43%、39.39%和5.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量NDP联合小剂量DDP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确切,血液学不良反应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4.
背景和目的 在欧美国家,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业已成为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标准方案。在我国,贝伐珠单抗的注册临床研究亦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mCRC客观缓解率和显著改善生存预后。但是,缺乏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国人mCRC的大样本资料,特别是安全性数据。为此,我们开展了上市后临床研究——REACT研究(REal world study of Avastin in ColorecTal cancer;注册号:NCT 01319877),系统观察和评价真实世界(real world)中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国人mCR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非干预性、全国多中心的上市后临床研究。根据预设的入排标准,纳入mCRC一线或二线治疗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主要终点指标是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次要终点指标为评估总体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KRAS突变状态和贝伐珠单抗用药周期(<8或≥8周期)对疗效以及生活质量(QoL)的影响。分别采用RECIST 1.1版和NCI-CTC AE 4.03版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自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24家研究中心共纳入606例mCRC,中位年龄56.6岁(22~81岁),ECOG PS 0~1占76.7%;其中,一线患者453例,二线患者153例。贝伐珠单抗中位用药周期为5.0个(3.0~8.0个)周期。安全性方面:有102例患者(16.8%)发生≥3级不良事件(AE);66例(10.9%)发生≥3级可能与贝伐珠单抗有关的AE。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AESI)为高血压(1.8%)、蛋白尿(0.8%)、胃肠穿孔(0.5%)、出血(3.3%)、动脉血栓栓塞(0.3%)、静脉血栓栓塞(1.0%)、肠瘘(0.8%)以及伤口愈合并发症(0.2%)。有效性方面:ORR为18.3%(95%CI:15.3%~21.6%),一线患者和二线患者的ORR分别为21.0%(95%CI:17.3%~25.0%)和10.5%(95%CI:6.1%~16.4%)(P=0.003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9.1个月(95%CI:8.1~9.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21.9个月(95%CI:17.1~25.7个月)。一线患者与二线患者的mPFS和m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PFS:P=0.6530;mOS:P=0.3695)。按治疗周期划分,应用贝伐珠单抗<8周期患者的mPFS和mOS分别为7.8个月(95%CI:6.2~8.9个月)和17.6个月(95%CI:14.9~24.8个月);用药≥8周期患者的mPFS和mOS分别为11.6个月(95%CI:10.9~14.4个月)和30.8个月(95%CI:21.3个月~未达)。用药≥8周期患者的生存获益明显优于<8周期患者(mPFS:P=0.0001;mOS:P=0.001)。按KRAS突变状态划分,KRAS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mPFS分别为9.8个月(95%CI:6.7~12.3个月)和8.6个月(95%CI:6.2~9.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4)。KRAS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mOS分别为25.7个月(95%CI:16.9个月~未达)和14.3个月(95%CI:10.3~21.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5)。结论REACT研究结果表明,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用于一线或二线治疗国人mCRC患者的总体安全性良好,临床获益明显;贝伐珠单抗联合含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使用时间长(≥8周期)的患者比使用时间短(<8周期)的患者,具有更佳生存获益。这与欧美国家和中国注册临床研究的情况类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侵袭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患者无法根治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临床上有一半以上的大肠癌患者在行根治性手术前已有了无法检测出的微小转移,它是大肠癌术后转移和复发的直接原因。因此了解大肠癌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国家一类生物新药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NC,天恩福)单药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4月25日至2015年8月31日,在全国82家医院开展了前瞻性、开放性、单臂、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入组中等量以上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穿刺引流尽可能抽尽胸、腹腔积液后,给予rmhTNF-NC 300万IU/次,用生理盐水30~50 ml稀释后腔内灌注,3天1次,连续给药3~4次为1个疗程,于d1、d4、d7或d10给药。按照WHO标准和NCI CTC AE 3.0版标准分别评价客观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共入组985例患者,其中916例(93.00%)可以评价疗效,客观缓解率(ORR)为62.44%,疾病控制率(DCR)为97.27%。其中,61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ORR为70.52%,302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ORR为46.03%(P<0.05)。经两分类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积液部位和治疗情况(初治 vs. 复治)为影响rmhTNF-NC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ORR的独立因素(P<0.05),治疗情况为影响rmhTNF-NC治疗恶性胸腔积液ORR的独立因素(P<0.05),性别、治疗前PS评分和治疗情况为影响rmhTNF-NC治疗恶性腹腔积液ORR的独立因素(P<0.05)。全部985例患者(100.0%)均可进行安全性评价,主要不良事件为发热和寒战,发生率分别为14.01%和10.05%,以1~2级为主;其他为乏力(1.02%)、疼痛(0.81%)、便秘(0.61%)、谷丙转氨酶升高(0.51%)、肾功能损害(0.30%)、胸闷气短(0.20%)、皮疹(0.20%)、白细胞减少(0.20%)等,均为1~2级;上述不良事件经密切观察和对症处理均可恢复。未见4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和药物相关性死亡。结论采用注射用rmhTNF NC单药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确有效,安全性和耐受性好,尤其对于初治患者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更佳,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胃癌术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 对23例胃癌术后局限性区域淋巴结转移并接受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经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模拟布源,计算放射性粒子总活度与粒子数量.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术后2个月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近期疗效,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植入术后患者1、2和3年生存率;以单变量Cox模型检验相关因素对生存的影响;采用log-rank法比较组间(肿瘤最大径>3 cm组和<3 cm组)生存差异并绘制生存曲线.20例患者粒子植入术后接受了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全身化疗.结果 23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CR 14例(60.9%,14/23),PR 5例(21.7%,5/23),PD 4例(17.4%,4/23).患者粒子植入术后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7±7)%、(47±11)%与(13±9)%,中位生存时间为(22.1±5.1)个月.单变量Cox分析,肿瘤最大径是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x2=9.752,P=0.002),>3 cm组和<3 cm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0±5.0)和(30.0±5.1)个月,2组总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28,P=0.016).结论 CT引导1251粒子植入术治疗胃癌术后局限性区域淋巴结转移创伤小且并发症少,并能取得较高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确定不同剂量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设计和开展一项前瞻性、随机、开放、两剂量组、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全国16家研究中心共纳入121例未接受系统治疗(包括分子靶向药物和系统化疗)的晚期HCC受试者。第1阶段入组104例,按1∶1随机分配,分别接受口服阿帕替尼750 mg qd(n=51)和850 mg qd(n=53)治疗;第2阶段,为了进一步探索高剂量(850 mg qd) 的安全性,继续纳入850 mg剂量组17例,即850 mg队列的总样本量扩大至7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疾病进展时间(TTP),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安全性指标,采用RECIST 1.1版和NCI CTC 403版分别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事件。结果 750 mg剂量组和850 mg剂量组的中位TTP分别为3.32个月(95%CI:2.04~5.86个月)和421个月(95%CI:2.14~5.86个月),中位OS分别为982个月(95%CI:5.71~12.07个月)和9.71个月(95%CI:661~1204个月),ORR分别为20%和100%,DCR分别为64.7%和58.6%;上述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0 mg剂量组和850 mg剂量组3级及以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58.8%和58.%(P>005);没有发生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结论 阿帕替尼可以用于治疗晚期HCC,750 mg qd和850 mg q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本一致,耐受性较好。因此,推荐口服阿帕替尼750 mg qd作为Ⅲ期临床研究的给药方法和剂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