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Th17细胞与其细胞因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8年7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6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组血液并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23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指标水平。结果感染组ICU平均住院天数为(14.62±1.58)天,病死率为23.08%明显高于未感染组ICU平均住院天数(6.92±0.69)天和病死率2.94%(P<0.05)。感染组和未感染组Th17细胞百分比、IL-6、IL-17、IL-23、TGF-β1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组Th17细胞百分比、IL-6、IL-17、IL-23、TGF-β1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本次研究26例重症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共检测出3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比67.65%,革兰阳性菌9株占比26.47%,真菌2株占比5.88%。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Th17分泌量明显上升,患者出现免疫亢进后ICU住院天数以及病死率显著上升,感染患者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  相似文献   
2.
营养支持治疗是危重症患者综合救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在国内外学术晃已经达成非常广泛的共识[1].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能够促进危重症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降低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2-3].对于特殊类型的危重症患者,如严重脓毒症、腹腔开放、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治疗尤为重要[4-5].危重症患者实施合理的营养治疗必须落实几个关键的问题,包括何时开始实施营养治疗,选择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还是联合营养,以及每日补充多少热卡和营养成分[6].此外,准确地评估危重症患者每日热卡的消耗并依此来补充营养成分,能够有效地避免住院期间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的发生,从而减少住院期间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NT-proBNP对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患者顺利脱机拔管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9-01~2010-05入住综合ICU的51例经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3 d 的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老年患者,检测所有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当患者达到脱机拔管条件时行SBT试验,其中通过SBT试验后48 h内无需复插或通气支持为脱机成功组,未通过SBT试验及通过SBT试验但48 h内再次复插或需通气支持为脱机失败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及其差值对顺利脱机拔管的预测价值.结果 51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血浆NT-proBNP浓度的AUC为0.794,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的AUC为0.612,两者差值的AUC为0.833,两者差值的AUC显著高于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的AUC(P<0.05).结论 动态监测NT-proBNP对肺心病合并呼吸困难患者的顺利脱机拔管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机械通气时与机械通气第3天血浆NT-proBNP浓度差值对能否顺利脱机拔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5.
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肺炎患者肺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重症肺炎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105例急性重症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U,2次/d,观察患者的临床病情改善情况,常规检测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51例治疗组患者中,39例显效(78%),显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T、RR、HR和WBC治疗后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治疗后3天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6天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及其各种炎性反应指标,对炎症引起的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对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血液净化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PCT(血清中降钙素原)、CRP(C反应蛋白)、免疫功能各项指标和存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体内PCT和CRP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CD8~+、CD4~+/CD8~+和CD4~+指标水平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应用血液净化治疗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净化患者血浆中存在的炎症因子,使血流动力学恢复平稳,改善患者体内血清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值得在各大医院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ICU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痰病原菌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52例ICU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入ICU时及治疗后1、2、4周均进行痰病原菌培养,动态观察治疗前后细菌定植的变化,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治疗前病原菌构成差异。结果治疗前有39例患者痰培养为阳性,阳性率为75.0%;共分离病原菌44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7.27%,治疗后4周,余20例患者在ICU继续治疗,痰培养阳性率100.0%,病原菌的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革兰阴性菌的构成比例上升至92.5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周细菌清除率分别为43.18%、50.00%、83.93%%;存活组肠杆菌属、革兰阳性菌、其他菌属构成比例明显高于死亡组,死亡组非发酵菌构成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前后病原菌的构成有明显变化,革兰阴性杆菌明显升高,且死亡组患者治疗前定植菌以高度耐药的非发酵菌为主,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细菌清除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ICU中颅脑术后患者应用异丙酚及咪唑安定长期在相同的镇静深度下镇静对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30例颅脑术后入住ICU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咪唑安定组,分别接受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超过7 d的镇静治疗,以BIS监测保持70~80的镇静深度,检测入住ICU时和7 d后的细胞亚群CD4、CD8的表达,计算CD4/CD8的比值,以及血清IL-6和IL-10的浓度.结果 CD4、CD8、CD4/CD8在咪唑安定组和异丙酚组镇静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镇静前比较,异丙酚组镇静后IL-6、L-10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咪唑安定组镇静后IL-6明显降低(P<0.05),IL-10与入住ICU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静后IL-6、L-10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相同的镇静深度和长期的镇静条件下,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对颅脑手术患者的免疫影响不同.咪唑安定降低促炎因子IL-6,但对抗炎因子IL-10影响不大,而异丙酚同时提高抗炎因子IL-10和促炎因子IL-6的浓度.因而临床上对镇静药物的选择应根据临床不同的需求及患者的免疫状态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9.
真菌是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病原菌,在ICU内深部真菌感染严重威胁危重患者的生存,因此有必要对ICU病房内真菌感染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现对本院ICU收治的42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调查对象:对2004年1月~2006年1月本院ICU收治的并有实  相似文献   
10.
营养治疗是危重患者救治及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能够促进危重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降低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1].虽然国内外对危重患者开始营养治疗的时机,营养治疗的方式和热卡量等问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越来越多的文献证据均支持早期营养治疗的价值[2-4].目前,绝大多数营养相关的临床证据均来自于国外研究.还少有大规模数据报道我国危重患者营养治疗的具体情况.因此,笔者进行了一项浙江省的多中心调查研究,分析了浙江省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具体状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旨在提高急危重症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营养治疗的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