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95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7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为评价绞股蓝总苷颗粒以及其与他汀联用的降血脂作用,采用高脂饲料诱导构建高脂血症C57BL/6J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Lip,10 mg/kg)、绞股蓝总苷颗粒低、中、高剂量组(L、M、H,90,120,180 mg/kg),联合组(Lip+H,180 mg/kg+10 mg/kg)。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血脂成分、血清ALT、AST及载脂蛋白B(Apo B)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利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肝X受体(LXRα)、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和B族Ι型清道夫受体(SR-BΙ)等肝脏胆固醇代谢关键因子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绞股蓝总苷颗粒能显著降低小鼠体重、腹部脂肪质量及血清总胆固醇(TC)、AST水平,并修复受损小鼠肝细胞;联合组能显著降低小鼠TC水平,效果优于绞股蓝总苷颗粒高剂量组和阳性药单用组。此外,绞股蓝总苷颗粒能显著升高ABCA1的蛋白水平,同时上调ABCA1、CYP7A1和SR-BΙ的基因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绞股蓝总苷颗粒能够显著降低血脂,且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后降脂效果提高,并可降低血清转氨酶,初步探索其降脂机制可能是通过参与胆固醇逆转运调节TC含量。  相似文献   
2.
光动力治疗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其原理是光敏剂经激光触发后将能量转移至氧气,生成具有细胞毒性的单线态氧,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作为一种氧依赖性治疗方式,光动力治疗的抗肿瘤效果明显受限于实体瘤的乏氧微环境。因此,逆转并改善肿瘤组织的缺氧情况可显著增强光动力治疗效果。本文重点讨论纳米递送系统介导的肿瘤增氧策略的研究进展,包括氧气直接递送策略、酶催化产氧递送策略、响应型材料原位产氧递送策略和微生物体供氧递送策略,以提高光动力治疗抗肿瘤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增氧型光动力治疗纳米给药系统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相似文献   
3.
Nod样受体蛋白(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 NLRP3)炎性小体可识别多种病原体及细胞损伤,诱导分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IL-18,调节炎症反应,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研究表明,钙离子(Ca2+)信号参与多种NLRP3激动剂诱导的NLRP3炎性小体激活过程,并与相关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有关钙离子与NLRP3炎性小体的相关研究,重点关注钙离子信号在NLRP3炎性小体激活和调节中的潜在作用,为治疗NLRP3炎性小体驱动的炎症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是由内皮细胞、周细胞、免疫细胞、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等成分组成的复杂生物环境。TME与肿瘤细胞间通过大量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参与肿瘤的发展、侵袭和转移进程。因此, TME成为了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示出良好的治疗潜力和研究价值。目前,新型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治疗,纳米技术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正在被研究应用于TME调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纳米技术介导的药物递送具有许多优点,包括延长循环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和降低毒性。本文综述了基于TME调控的靶向纳米递药系统研究现状,包括基于CSCs、CAFs、免疫细胞、ECM、肿瘤血管系统、外泌体、微生物群的调控策略。此外,本文总结了与传统治疗策略相比TME调控策略的优势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基于TME调控策略的纳米递药系统应用于肿瘤精准治疗提供了参考和借...  相似文献   
5.
刘丹媚  何璐  何朝勇 《药学研究》2023,42(4):255-260
血管内膜新生是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具有高度可塑性,在众多病理因素下常发生表型转化(phenotypic switch),即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研究表明,VSMCs表型转化促进其增殖和迁移,从而参与血管内膜新生形成。本文主要综述了VSMCs表型转化影响内膜新生的分子机制,为防治血管重塑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黄芪皂苷Ⅱ为参照峰,建立玉屏风总苷HPLC-ELSD的指纹图谱,对玉屏风总苷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和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1.0ml·min-1,漂移管温度110℃,N2载气流速3.30 L·min-1。结果:建立了玉屏风总苷的HPLC-ELSD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7个共有峰,并鉴定了其中4个共有峰,各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在0.1%~0.75%之间,相对峰面积的RSD在1.68%~4.82%之间。10批总苷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4。结论:该法简单、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好,适用于玉屏风总苷的指纹图谱检测。  相似文献   
7.
王辉  杨蕾  孔令义 《中草药》2020,51(16):4208-4216
目的研究传统中药米仔兰Aglaiaodorata中洛克米兰醇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及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MTT、细胞克隆形成、EdU染色和CFDA染色方法考察洛克米兰醇对HepG2细胞的抗增殖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洛克米兰醇对HepG2细胞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洛克米兰醇对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洛克米兰醇可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HepG2细胞增殖。同等浓度下洛克米兰醇抗HepG2细胞增殖的效果好于阿霉素,而对正常肝细胞(L02)的毒性弱于阿霉素。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洛克米兰醇给药48 h能够诱导HepG2细胞G_2/M期细胞周期阻滞,但不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研究发现该化合物抑制调控G_2/M周期相关蛋白cdc25C、cdc2和cyclin B1的表达并且激活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对其机制深入研究发现,ERK抑制剂(U0126)可以部分逆转洛克米兰醇对HepG2的抗增殖和G_2/M周期阻滞及其抑制蛋白cdc25C和cdc2表达的效果。结论洛克米兰醇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效果和对正常肝细胞的选择性方面优于阿霉素。洛克米兰醇能够通过过度活化ERK,从而引起HepG2细胞G_2/M周期阻滞而达到抗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碘酸钠法,以BSA,OVA为载体蛋白合成斯皮诺素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通过紫外扫描法鉴定,偶联率分别为17,13.7。采用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测定小鼠血清,其最高效价达1∶32 000,灵敏度为211.6μg·L-1且交叉反应率低,表明小鼠经斯皮诺素-BSA免疫后可产生高效价、特异性好的抗斯皮诺素抗体。该实验首次成功制备了具有免疫原性的斯皮诺素人工抗原,为进一步制备斯皮诺素的单克隆抗体及建立斯皮诺素的免疫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并合成新型联苯类PD-L1小分子抑制剂。方法以BMS-1018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变换苯环上取代基的相对位置,按照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设计了3个系列联苯类目标化合物。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法评价目标化合物对PD-1/PD-L1结合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联苯类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ESI-MS谱确证。生物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对PD-L1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4个化合物A-1、A-3、A-4和C-2的活性较为突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并合成新型结构的苯磺酰胺类IDH2突变体抑制剂。方法在现有IDH2突变体抑制剂AGI-6780的基础上,基于其与靶蛋白结合的晶体结构,利用环合策略和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了两个系列苯磺酰胺类目标化合物。采用体外酶学活性测定方法评价目标化合物对IDH2~(R140Q)突变体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苯磺酰胺类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生物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对IDH2~(R140Q)突变体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5个目标化合物的IC_(50)达到纳摩尔级水平,其中Ⅰ-1和Ⅱ-1的活性最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