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在冠心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MSCT对患者冠状动脉进行平扫及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期对患者进行常规有创性CAG检查。根据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对比两者诊断效果的差异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SCT冠状动脉成像共评价698节段血管,正常491段,占70.34%;轻度狭窄73段,占10.46%;中度狭窄69段,占9.89%;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65段,占9.31%。CAG共评价649节段血管,正常460段,占70.88%;轻度狭窄68段,占10.48%;中度狭窄62段,占9.55%;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59段,占9.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有效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为临床制订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且MSCT安全无创,可作为CAG的临床替代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支气管气相的}IRcT表现和分型,评估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3例具有支气管气相的周围型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在HRcT图像上对全部支气管气相进行分型。比较各型支气管气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全部63例周围型肺癌支气管气相的HRcT表现分为5种类型。普通CT可检出由HRCT所显示的支气管气相的52%,与HRCT比较,其分型符合率为82%。全部具有支气管气相的周围型肺癌中,腺癌占86%,出现全部5种类型支气管气相:其它组织类型占14%,仅见于I型。V型一中心网格或假空洞型全部为细支气管肺泡癌。结论支气管气相的HRCT分型有助于鉴别肺腺癌与其它类型的周围型肺癌。  相似文献   
3.
4.
背景:扇贝多肽可以通过Fas通路及NF-κB通路发挥对中波紫外线照射后的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中波紫外线辐射后HaCaT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的活化情况,以及扇贝多肽的干预作用。 方法:实验以20 mJ/cm2中波紫外线辐照HaCaT细胞0.5 h建立细胞辐射损伤模型,药物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抑制剂组分别在造模前2 h加入1.42,2.84,5.69 mmol/L的扇贝多肽、5.68 mmol/L的维生素C及50 mg/L的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 结果与结论:中波紫外线辐照后,HaCaT细胞凋亡增多,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mRNA及磷酸化JNK蛋白表达量增加;1.42,2.84,5.69 mmol/L的扇贝多肽均可降低中波紫外线辐照引起的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mRNA及磷酸化JNK表达,抑制HaCaT细胞凋亡,以5.69 mmol/L扇贝多肽的作用效果最明显,与5.68 mmol/L维生素C的作用相当,且50 mg/L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也可明显降低中波紫外线辐照引起的细胞内磷酸化JNK表达。说明扇贝多肽能抑制中波紫外线辐照引起的HaCaT细胞凋亡,其可以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通路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燕 《中外医疗》2011,30(13):174-174
腹胀下坠下腹痛及阴道不规则流血3个月,腹部触及巨大包块,质韧,诊断结果为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实施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参照标准,探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证实,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无狭窄5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35例、重度狭窄14例、完全闭塞8例,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0%、100.00%、94.74%、92.86%、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95.00%、特异度100.00%、准确率95.71%,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工作中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可收获理想的评估结果,值得于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无显性胸水的肺癌胸膜播种性转移的影像学检出和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无明显胸水征象而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有胸膜播种性转移的肺癌病例的胸部平片、普通CT和高分辨率CT(HRCT)等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比较上述各种影像学手段对此种肺癌胸膜播种性转移的检出和诊断价值。结果本组12例肺癌胸膜播种性转移中,胸部平片、CT和HRCT对其检出率分别为8.3%、58.3%和91.7%。HRCT对肋胸膜和纵隔胸膜转移检出率为54.5%,对叶间胸膜转移的检出率为85.7%。胸壁胸膜播种性转移的HRCT表现有:(1)胸膜面毛糙和棘状小突起;(2)胸膜面凹凸不平;(3)胸膜面散在2~3 mm大小结节;(4)胸膜面5~10 mm左右圆形或半圆形结节;(5)胸膜面正常。叶间胸膜播种性转移的HRCT表现有:(1)叶间胸膜均匀增厚;(2)叶间胸膜不均匀增厚;(3)叶间胸膜上散在2~3 mm结节;(4)2~3 mm结节与增厚的叶间胸膜一起构成串珠状改变;(5)叶间裂附近成堆或散在2~3 mm结节,酷似位于肺实质内。结论HRCT是检出和诊断肺癌胸膜播种性转移的最佳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心功能分析,定量评价未识别心肌梗塞(unrecognized myocardial infarction,UMI)合并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双侧心室功能改变,并结合心电图Q波有无以及实验室指标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探讨心脏磁共振发现并诊断未识别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以及评价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MR诊断的21例UMI合并HF患者的心脏磁共振心功能分析数值,包括双侧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RVEF)、双侧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末期容积的指数指标(LVEDVI、LVESVI、RVEDVI和RVESVI).收集患者心电图报告以及实验室指标NT-pro BNP的数据.结果:UMI合并HF患者的LVEF值减低,变化范围18% ~49%,平均值为27%±9%,RVEF值3例患者正常,其余患者均减低,变化范围13%~ 40%、平均值为32%±12%,所有患者的LV-EDVI和LVESVI值均高于正常,平均值分别为(123.9 ±57.8)mL/m2、(88.4±54.1)mL/m2.RVEDVI和RVESVI值3例患者正常,其余患者均增高,平均值分别为(87.0±28.7)mL/m2和(57.0±29.3)mL/m2.NT-pro BNP的值均增高,范围140~30000pg/mL,平均值(11097±7344)pg/mL;LVEDVI、RVEDVI值以及心肌延迟强化的节段数与NT-pro BNP有相关性.5例患者心电图显示Q波;16例患者心电图无Q波.心电图无Q波患者的NT-pro BNP值高于有Q波者,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磁共振可以发现和明确诊断无Q波的UMI患者并能准确同时评价双侧心室的EF值和指数指标和病情严重程度,是全面评价UMI合并HF患者心功能的最优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途径。方法 复制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随机分组后经股动脉插管至腹腕动脉开口处,分别给予善得定、改善微循环药物及两种药物联合持续动脉灌注,观察胰腺、肝脏病理改变及血淀粉酶、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模型建立6h后(对照组)血清淀粉酶、肝功能有指标明显升,胰腺水肿、渗出并有大片出血、坏死,肝脏淤血肿胀,各治疗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其中联合用药组疗效最佳。结论 区域动脉灌注是治疗SAP的有效方法,对肯功能障碍有重要作用,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