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目的分析肠系膜CTA的影像学表现联合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评估其对缺血性肠病(IBD)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肠镜或手术证实的48例IBD患者的肠系膜CTA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将影像学中的直接征象(肠系膜血管栓塞和肠系膜动脉硬化)、间接征象(肠壁变薄或增厚、肠管密度增高或减低、肠壁强化程度减低或过度强化、肠壁内积气及门静脉积气、其它征象)中其相应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 IBD的CTA影像学表现中直接征象的血浆D-二聚水平,肠系膜血管血栓组均值为(3 795±932)μg/L,肠系膜动脉硬化组均值为(1 487±87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间接征象中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肠壁变薄组均值为(5 088±848)μg/L,肠壁增厚组均值为(1632±94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肠壁强化程度减低组均值为5254±1033)μg/L,肠壁过度强化组均值为(1690±98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肠壁密度增高组均值为(1896±798)μg/L,密度减低组均值为(1741±881)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肠壁积气组血浆D-二聚体的均值为(6 090±551)μg/L,其他征象组血浆D-二聚体的均值为(2 237±64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肠系膜CTA的影像学表现联合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改变可以有效判断IBD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CT排便造影显示肛门外括约肌(EAS)的形态及变化,评价其功能。方法 分静息、缩肛、排便3期采集60名健康志愿者的坐位CT排便造影图像,重建标准的肛管冠状位及正中矢状位图像,对耻骨直肠肌(Pr)和EAS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 Pr、EAS的深部和浅部分别在肛门直肠结合部、肛管上部和中下部水平压缩肛管,EAS皮下部位于肛管下方,内翻呈圆锥状,与肛周皮肤共同自下而上封堵肛管。静息期,EAS深部间距(31.50±4.10)mm,浅部间距(28.36±4.14)mm,肛管-EAS皮下部夹角(60.95±19.20)°;缩肛期,EAS作向心运动,更紧地闭合肛管,深部间距(30.85±4.10)mm,浅部间距(26.04±3.48)mm,皮下部内翻程度加大,肛管-EAS皮下部夹角(56.87±16.18)°;排便期,EAS作离心运动,肛管开放,深部间距(37.51±5.17)mm;浅部间距(31.68±5.10)mm,皮下部自内上向外下翻转,肛管-EAS皮下部夹角(112.23±22.48)°。结论 EAS主要通过压缩、悬吊、绞索和套塞方式维持肛门自制。EAS的深部、浅部和皮下部在排便时依次开放,其皮下部作翻转运动参与排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卧位MR与坐位CT排便造影2种成像技术在评价肛提肌形态及功能方面的差异。方法:对17名健康志愿者(女8例,男9例,22~24岁)行仰卧位MR和坐位CT排便造影检查。分静息、缩肛和排便3期获取盆底的冠状面图像,对肛提肌行形态学测量。结果:MR图像显示肛提肌在静息期呈穹隆状;缩肛期呈平台状,肛提肌横行部的不同部分出现矛盾运动,其中点下降(3.45±0.29)mm,内点上升(5.60±2.39)mm;排便期呈盆状,中点下降(10.76±1.10)mm,内点下降(10.47±1.29)mm。CT图像显示肛提肌在静息期呈漏斗状;缩肛期呈平台状,肛提肌横行部,中点上升(6.45±2.05)mm,内点上升(13.39±3.93)mm;排便期呈盆状,中点下降(4.40±2.01)mm,内点下降(17.45±4.05)mm。结论:卧位MR与坐位CT排便造影在评价肛提肌形态及功能方面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表观弥散系数(ADC)评估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短期效果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TACE治疗的28例CRLM患者共60个肝转移癌灶,参考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根据首次TACE后MRI将其分为反应组(n=38)及无反应组(n=22);对比组间TACE前、后弥散加权成像(DWI)所获ADC相关参数,包括TACE前(ADCpre)、首次TACE后(ADCpost1)及再次TACE后(ADCpost2)ADC,计算ADC变化值(ΔADC)及ΔADC百分比。测量靶病灶最大径,分析ΔADCpost1与靶病灶最大径变化值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观察ΔADCpost1评估TACE治疗CRLM短期疗效的效能。结果 组间ADCp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4);首次TACE后,反应组ADCpost1、ΔADCpost1及ΔADCpost1  相似文献   
6.
凡士林灌注直肠行多层螺旋CT检查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凡士林灌注直肠多层螺旋CT检查直肠癌的表现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凡士林灌注直肠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回顾性分析48例直肠癌、直肠癌术后的临床资料和MSCT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显示肿瘤部位准确率100%,凡士林灌注直肠多层螺旋CT检查可见病变肠壁增厚、突出腔内的肿块、肠腔狭窄及浆膜面毛糙,可见直肠癌侵犯邻近器官以及直肠癌术后改变。结论凡士林灌注直肠多层螺旋CT检查简单、经济,定位定性准确性高,对直肠癌术前、术后的诊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行保守疗法治愈,治愈时间5~28d,平均17 d.1例再手术者21 d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根据炎性肠梗阻的特殊症状与体征,可及时正确做出诊断,采用保守疗法能够治愈,一般不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学科干预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两院86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干预管理。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康复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入院当日,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情感反应、躯体活动、疼痛、精力、睡眠、社会生活评分均低于入院当日,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多学科干预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脱垂的X线排便造影分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直肠脱垂患者的X线排便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及其X线分型。结果 168例直肠脱垂中,直肠内黏膜脱垂98例、直肠内套叠40例、肛管内直肠黏膜脱垂6例、肛管内直肠套叠22例、外脱垂型2例,并且直肠脱垂常与功能性出口梗阻疾病同时并存。结论直肠脱垂的X线排便造影分型有利于本病的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T)的MRI表现与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OT患者的临床、MRI和病理资料,并分析其MRI表现与病理基础。结果 :7例肿瘤均为单发,呈圆形或卵圆形,均见低信号包膜。T1WI呈等或低信号;T_2WI低信号为主,1例主要表现为云絮状高信号,夹杂低信号;6例病灶内见囊性区,4例包膜下见囊性区,1例肿瘤外上方见多个小囊性灶。增强扫描后7例肿瘤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延迟后呈渐进性强化,但低于子宫肌层。显微镜下瘤细胞比例1例较高,6例较低;纤维成分6例较高,1例较低;可见假包膜及囊变、水肿区。结论:OT在T_2WI的信号特点和轻度渐进性强化方式有一定特征,能反映其病理基础,掌握其MRI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