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36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其中91例为手术病例,评价手术治疗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160例同时性肝转移病人中手术切除肝转移灶22例(13.8%),203例延时性肝转移病人中手术切除肝转移灶69例(34.0%),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同时性肝转移组手术死亡率(4.5%,1/22)高于延时性肝转移组(2.8%,2/6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005年6月31日为随访终点,91例病人随访率100%,手术病人中同时性肝转移组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与延时性肝转移组相似(P〉0.05),但术后复发率较高(36.4%vs21.7%,P=0.03)。363例病人中有36例具有手术指征而未手术病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9%、5.34%和0,明显低于91例手术病例(80.5%、33.0%和22.7%),(P=0.0034)。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所有91例手术病人影响生存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风险分析,得出手术切缘达1cm(β=-0.8351,P=0.0363)和复发后再次手术(β=-0.9428,P=0.0411)是生存的保护性因素,而术后复发(β=0.6471,P=0.0226)是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术后生存。  相似文献   
2.
VEGF与原发性肝癌血管新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和一些亚非地区常见癌症.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1995年我国卫生部统计资料,我国肝癌年死亡率约为20.4/10万人,居癌症中的第二位。我国原发性肝癌90%以上为肝细胞肝癌(HCC)。  相似文献   
3.
血管生成相关分子与肿瘤转移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生长、转移均依赖新生血管生成,而且肿瘤诱导血管生成的能力与其侵袭能力相关,因此通过评价其分泌的血管生成相关分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然而患最终的生存牵涉更为复杂的问题,还包括肿瘤的分期、手术是否彻底,患术后是否还接受抗肿瘤治疗等。当然在分析生物学特性对预后的影响时,应当尽量减少手术因素和术后治疗因素的影响,也就是降低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提高检验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α干扰素抑制肝癌转移复发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肝癌占全世界癌症死亡的第三位,是我国癌症死因的第二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肝癌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在某些临床中心,肝癌根治性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40%以上(本所治疗的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小肝癌切除术者中约为60%,大肝癌切除术者约为30%)。但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60%以上(小肝癌也达40%~50%)。转移复发已成为进一步提高远期疗效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征 《肝胆外科杂志》2012,20(4):243-244
我国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发病率居世界之首,是我国第2位癌症杀手。随着肝癌手术患者的合理选择,配合术前肝功能及余肝体积的准确评估(Child-Pugh分级、ICG 15、门静脉压力梯度和CT测量体积),术中良好的血流控制(如:全肝血液隔  相似文献   
6.
王征  周俭 《肝胆外科杂志》2014,22(4):241-242
正在众多的肝癌分期标准中,巴塞罗那分期是目前国外肝癌学术界认可度较高的一个分期方法,已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被欧洲肝病研究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Study of the Liver,EASL)和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认可接受。巴塞罗那分期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复发转移的现代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显著提高了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的疗效。对严格选择的病例,根治性的肝癌切除及肝脏移植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70%左右。但即使如此,术后超过70%的患者将发生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高达90%以上的肝癌术后死亡因素与肿瘤转移复发有关。由此可见,肝癌的复发转移是阻碍肝癌患者获得远期生存的重要因素,深入探讨复发转移的机制并寻找干预策略是肝癌诊疗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肿瘤组织DNA的HTPAP基因单体型与肝癌转移潜能的关系。方法提取864例HCC手术样本DNA,应用焦磷酸测序行SNPs检测,并予单体型构建,分析其与肝癌转移潜能的关系。构建HTPAP启动子单体型pGL3质粒,并分别转染MHCC-97H、HepG2肝癌细胞和正常的肝Hela细胞,分析不同HTPAP启动子单体型对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共发现6个SNPs位点[-1053A/G、+64G/C、+357C/G、+1648-/TAAG(无插入和插入TAAG等位基因分别以T/G示,后同)、+1838A/G、+3528C/T]。单体型构建发现HTPAP中共存在11个单体型,其中AGCTAC、GCGGGT、AGCTGC、GCGGAT四种单体型占94.75%。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提示单体型GCGGGT与高转移潜能正相关(P=0.0003)。启动子序列中两个SNPs(-1053AG和+64GC)存在完全LD,故只有三种启动子单体型(-1053AA/+64GG、-1053AG/+64GC GC和-1053GG/+64CC);双荧光报告法发现三种单体型的HTPAP启动子都具有显著转录活性,其中-1053AA/+64GG单体型启动子转录活性较-1053GG/+64CC和-1053AG/+64GC单体型启动子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05,0.009)。结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HTPAP的GCGGGT单体型与HCC高转移潜能正相关。HTPAP启动子单体型对基因的转录活性有显著影响并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提示HCC中HTPAP的不同SNP单体型可能是潜在侵袭转移和复发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在肝结核球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收集了肝结核球 10例 ,着重分析和探讨其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和鉴别诊断 ,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临床资料  10例肝结核球中 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3例伴有临床确诊的肺结核并经随访 (1年以上 )证实。其中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38~ 6 2岁 ,平均年龄 5 1岁。所有病例采用GESigna 1 5T扫描仪检查 ,包括自旋回波序列T1WI、T2 WI和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序列动态增强 (FMPSPGR)序列。肘静脉注射GD DTPA(马根维显 ,先灵药业公司 )后 2 5、6 0、90和 180s时分别行 4个回合的动态扫描。10例共发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独使用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ICI与靶向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联合使用两种情况下,免疫反应介导性肝炎(immune-mediated hepatitis,IMH)的组织学表现差异。方法:收集2015至201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抗ICI治疗发生肝功能异常且获得肝组织标本的病例21例。其中10例使用单药ICI,另11例使用ICI及靶向抗血管TKI联合治疗,观察组织病理形态,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1、2(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2)表达情况。结果:单药ICI治疗的IMH表现为程度不等、均匀分布于肝小叶及汇管区的炎性病变,并可出现小胆管炎、静脉内皮炎、Kupffer细胞活化及紫癜样变。8例(8/10)出现轻度肝损伤,2例(2/10)出现轻-中度肝损伤。在使用ICI及抗血管TKI联合治疗的患者中,肝损伤往往较为严重,其中4例(4/11)出现中-重度肝损伤,肝细胞桥接坏死、大片坏死,汇管区中-重度炎性病变,部分小胆管上皮变性,伴显著界面性肝炎。在较严重IMH的病例中,较多CD8+的T淋巴细胞聚集在汇管区及肝窦内,且有部分肝窦内皮细胞表达PD-L1。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中各有2例发生死亡,其中联合治疗组中有1例发生急性多发性肝炎,肝组织大片凝固性坏死,肝功能不可逆损伤,最终患者因多系统免疫失调,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与单用ICI相比,联合使用ICI及抗血管TKI有可能造成肝细胞的叠加损伤,引起严重IMH的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