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路燕 《安徽医药》2016,37(12):1502-1504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2015年1~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ELISA测定45例重症(重症组)、42例普通HFMD患儿(普通组)急性期和恢复期TNF-α、IL-6、sICAM-1的水平,与2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普通组和重症组患儿急性期TNF-α、IL-6、sICAM-1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重症组较普通组显著升高(P<0.05),急性期比恢复期有显著增高(P<0.05);重症组恢复期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恢复期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IL-6、sICAM-1参与了HFMD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动态观察水平变化可有助于判断其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2013-2015年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儿950例,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季节分布,肺炎支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950例患儿送检样本中检测出120例阳性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12.63%.其中0~6个月婴儿的肺炎支原体阳性检出率最低,3~14岁患儿的检出率最高;55例男患儿检测出阳性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10.19%,65例女患儿检测出阳性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15.85%;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阳性检出率为20.00%,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阳性检出率为10.97%;夏季患儿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17.52%,高于春、秋、冬季;肺炎支原体对吉他霉素、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多西环素敏感率较高,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较低;120株标本中耐药组有34株,非耐药组有86株,其中耐药组有21株发生基因突变,非耐药组有10株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率显著低于耐药组.结论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生在3~14岁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夏季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致病菌株及耐药情况选择针对性抗菌药物,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相似文献   
4.
路燕 《安徽医学》2016,37(12):1502-1504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2015年1~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ELISA测定45例重症(重症组)、42例普通HFMD患儿(普通组)急性期和恢复期TNF-α、IL-6、sICAM-1的水平,与2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普通组和重症组患儿急性期TNF-α、IL-6、sICAM-1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重症组较普通组显著升高(P<0.05),急性期比恢复期有显著增高(P<0.05);重症组恢复期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恢复期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IL-6、sICAM-1参与了HFMD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动态观察水平变化可有助于判断其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6.
储晓彬  晏路标  韩树萍  郭锡熔 《江苏医药》2012,38(23):2831-2834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BUD)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滴入对机械通气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肺部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早产儿60例,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 g,生后4h内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实施机械通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PS+ BUD组用PS 70 mg/kg+BUD0.25 mg/kg;PS组单用PS 70 mg/kg;生后30-60 min内气管内滴入.第1、3、5、7、10天测定肺泡灌洗液IL-1β、TNF-α、IL-6和IL-10.结果 用药第5、7、10天,PS+ BUD组的IL-1β、IL-6和TNF-α明显低于PS组(P<0.05),IL-10明显高于PS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BUD和PS可使机械通气RDS患儿肺部促炎因子表达下调,而抑炎因子上调.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各种围产期因素引起的脑缺血和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引起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神经生长因子(NGF)作为一种神经活性多肽,对神经细胞的发育、成熟、分化和存活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本科将NGF应用于重度HIE新生儿,通过监测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SF—NSE)浓度的变化和进行NBNA评分并与对照组相比,旨在探讨NGF对重度HIE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预测高危新生儿罹患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风险率。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该院儿科存在高危因素的136例足月新生儿为样本进行分析,生后6 h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R)、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颅压监测、脐动脉血气分析、血神经组织蛋白质S-100B及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其预测HIE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及约登指数。结果脐动脉血p H检测灵敏度及阴性预测率最高,但特异度及漏诊率最低,头颅MRI及a EEG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率最高,同时误诊率最低(均P0.05);血神经组织蛋白质S-100B总符合率及约登指数最高(P0.05)。结论血神经组织蛋白质S-100B早期预测HIE发生的意义最大,同时辅助进行脐动脉血H、头颅MRI、aEEG及FVEP检查,可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朱洁  胡彩玉  周蓉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6,30(5):526-527,529
目的:探讨联用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的效果。方法:将7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2~6岁7.5mg,>6岁15mg,每日2次;孟鲁斯特口服:2~6岁4mg,>6岁5mg,每晚1次。观察组患儿联合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布地奈德:<3岁0.5mg,>3岁1mg;硫酸特布他林:<20kg 2.5mg,>20kg 5mg。两组患儿合并感染者均加用抗生素及炎琥宁抗病毒,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与对照组(65.71%)相比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平均为(5.76±1.35)d,对照组为(8.53±1.24)d,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可有效改善咳嗽症状,缩短咳嗽时间,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在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4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疗法,对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及Gesell发育量表动作能之发育商(DQ)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57.14%),治疗后DQ评分观察组[(84.91±7.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97±5.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