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长期接受抗凝抗聚药物治疗病人发生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3例长期接受抗凝抗聚药物治疗的脑出血的临床资料。保守治疗10例,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7例,钻孔引流术16例。结果 术后死亡1例(3%)。32例平均随访6个月,依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Ⅰ级2例,Ⅱ级11例,Ⅲ级12例,Ⅳ级5例,Ⅴ级2例。结论 对长期接受抗凝抗聚药物治疗的脑出血,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及相关指标参数,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改革方案。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初步构建并轨培养方案初步框架,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最终指标体系。通过Excel 2010录入数据资料,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从招生方式、培养资源、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考核、质量监控这6个方面最终确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与专科规范化培训医师并轨培养的框架,建立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72个三级指标的并轨培养方案指标体系。结论 通过科学地制定系统的培养方案,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培养内容和全方位考评体系,使用弹性学制,为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综述国内外女性会阴整形的研究现状,对会阴部整形按照以功能重建、形态重塑与满足心理需求为目的进行分类,并对手术、微创与激光治疗方法进行了临床经验归纳。3种治疗方式各有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法包括阴道再造术、会阴成形术、小阴唇缩小术、处女膜修补术、阴道缩紧术、阴蒂肥大缩小整形术;微创技术方法包括激光、射频治疗阴道松弛和压力性尿失禁,以及应用自体脂肪组织、胶原蛋白、透明质酸、透明质酸联合PRP的注射填充治疗。会阴部整形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存在就诊、评价与整形治疗技术不规范,应尽快研究制订诊疗标准;激光和射频治疗因缺乏大样本研究,临床作用机制不详,应进行规范入组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注射填充治疗多为非标签用药,未见文献报道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且存在后果严重的出血、栓塞等并发症的报道,因此应在伦理委员会的指导下谨慎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早期站立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成年防腐保湿处理的全骨盆标本6具,保留韧带及髋关节囊,制作单侧髋臼高位双柱骨折模型,随机先后采用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B组)及常规塑形钛板加1/3管型钛板(C组)内固定,固定标本于ZWICKZ100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模拟站立位以400~700 N垂直加载,分别测定完整骨盆(A组)、B组及C组后柱内壁横向位移、髋臼顶纵向位移,并计算刚度.[结果]随着载荷增加,各位移值呈逐渐增加的线性关系,且A组<B组<C组;在生理负荷600N载荷下,横向与纵向位移值均为C组>B组>A组、刚度为C组>B组>A组,C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差异明显(P<0.05),B组与A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站立位下,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较常规塑形钛板加1/3管型钛板内固定即刻力学性能更为可靠,稳定性与完整骨盆接近,这表明早期站立并不影响前路特殊塑形钛板加方形区螺钉内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MC)膀胱腔内热灌注化疗治疗高复发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的有效性。方法:选择高复发性TCC患者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41~80岁,平均59.4岁。Ⅰ级、Ⅱ级各9例,病理分期均为T1期。复发次数3~12次,平均4.1次;最后1次复发间隔3~12个月,平均6.2个月;复发肿瘤个数1~20个,平均6.5个。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例,术后24h内膀胱灌注MMC 20mg,治疗45min,3天1次共4次;实验组9例,术后3天行MMC膀胱腔内热灌注化疗:先给予杜冷丁+非那根肌注,留置三腔导尿管,生理盐水600ml中加入MMC 80mg,治疗温度45℃,流速150ml/min,通过动力泵泵入膀胱,将进水管连接热交换器,进行膀胱体外循环治疗45min,3天1次共4次。治疗前后2天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治疗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2年后每6个月复查膀胱镜,了解肿瘤有无局部复发;同时检查X线、B超,了解肿瘤有无远处转移。结果:实验组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61.2岁;对照组男9例,平均年龄57.6岁。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肿瘤复发次数、肿瘤个数、肿瘤复发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入水温度44.7~45.2℃,出水温度43.5~44.0℃,温度差(入水温度-出水温度)小于2℃。患者治疗期间耐受性和依从性良好,无一例因出现严重并发症而退出治疗。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症状在治疗后3天~2周内消失。患者均获得平均20个月的随访,均健在,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对照组7例出现局部复发,复发时间平均6.4个月,肿瘤个数1~5个,平均2.6个;实验组局部复发3例,复发时间平均10个月,复发个数1~2个,平均1.7个。两组治疗后复发间期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复发间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对于高复发浅表性TCC患者,MMC膀胱热灌注化疗可减少肿瘤复发机会,使肿瘤复发时间延长,数目减少,可增强MMC治疗TCC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波紫外线对人血小板线粒体活性及线粒体DNA的影响,探讨其作为评测光损伤敏感系统的可行性。方法:以不同能量的中波紫外线照射人血小板,观察血小板线粒体活性及线粒体DNA光化产物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s)含量的变化。结果:接受不同能量中波紫外线照射的血小板,线粒体活性明显降低(P<0.05),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s)含量则明显增加(P<0.05)。结论:人血小板线粒体活性与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含量对中波紫外线的照射敏感,并与其剂量呈依赖关系,可很好反映中波紫外线对生物体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评价前路钛板内固定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两种术式治疗Ⅱ型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建立完整上颈椎(C0~3)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失稳模型,并在失稳模型上分别建立装配前路钛板(titanium plate)和Cage植骨内固定模型(Plate+Cage模型)、后路C2椎弓根螺钉(C2 pedicle screws,C2PS)和C3侧块螺钉(C3 lateral mass screws,C3LMS)组成的钉棒系统内固定模型(C2PS+C3LMS模型)。在枕骨髁上施加40 N轴向压力模拟头颅重力,同时在枕骨上施加1.5 N·m力矩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运动,计算分析C2~3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力的传导路径以及骨折线处的应变。结果 Plate+Cage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屈(单侧)和旋转(单侧)方向上C2~3的ROM比失稳模型分别减少了92.4%、97.1%、96.5%、90.0%,C2PS+C3LMS模型在各方向上比失稳模型分别减少了88.6%、90.2%、95.7%、90.3%。Plate+Cage模型在任何工况下的应力峰值均小于C2PS+C3LMS模型。结论前路Plate+Cage内固定在前屈和后伸工况下比后路C2PS+C3LMS内固定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而在侧屈和旋转工况下两者稳定性相当。前路Plate+Cage内固定在结构和应力分布上更加合理,可以实现复位、减压、固定、融合一步完成,是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TG2在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TG2通过阻止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调节Caspase-3的表达及活性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建立骨肉瘤细胞体外缺氧培养模型,设立四组:(1)常氧组;(2)单纯缺氧组;(3)对照si RNA缺氧组;(4)TG2 si RNA缺氧组。观察各组在缺氧培养不同时相(6、12、24、48、72 h)骨肉瘤MG-63细胞TG2、Caspase-3表达、胞核和胞质细胞色素C的变化以及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常氧组比较,单纯缺氧组及对照si RNA缺氧组的TG2活性、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1),且随缺氧时间延长明显升高;Caspase-3活性未见明显增加,而Caspase-3及细胞质内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轻度增加。与前三组比较,在TG2 si RNA缺氧组,当通过转染TG2 si RNA抑制TG2的表达时,Caspase-3的活性及胞质内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1);细胞凋亡率也显著增加(P<0.01)。结论缺氧条件下,MG-63骨肉瘤细胞TG2表达增强,并且可以阻止细胞核内细胞色素C向胞质释放,从而降低Caspase-3的表达及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纵隔肿物切除手术的优势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5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切除纵隔肿物的患者,其中单操作孔VATS组56例,常规三孔VATS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ICU监护治疗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疼痛感、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ICU监护治疗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操作孔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三孔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三孔VATS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1例心率失常,单操作孔VATS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个月~8年,15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单操作孔VATS组7例,常规三孔VATS组8例)中11例患者肌无力症状术后不同程度好转(单操作孔VATS组6例,常规三孔VATS组5例),4例患者术后肌无力症状无明显改善(单操作孔VATS组1例,常规三孔VATS组3例),15例患者术后均门诊口服溴吡啶斯的明治疗。125例患者,除常规三孔VATS组1例伤口持续性疼痛半年,给予理疗止痛等治疗好转外,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未见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单操作孔VATS切除纵隔肿物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与常规三孔VATS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