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先天性心脏病术后8年,发现心脏杂音4个月余”入院。患者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右冠状动脉.有心室瘘”病史。2005年6月8日在外院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有冠状动脉.右心室瘘矫治术”。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瓣成形术最早报道于1958年,由于临床效果有限,且随着人工瓣膜的发明,主动脉瓣置换术目前仍然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要的外科治疗方式。由于人工瓣膜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有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与主动脉根部功能解剖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主动脉瓣成形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功能衰竭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鼓楼医院44例严重主动脉瓣反流及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均患有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23~78(44±6)岁;LVEF为22%~34%(29%±3%)。全组均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术中体外循环时间57~92(73±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3~61(48±6)min。术后住ICU时间2~15(8±3)d。全组随访1~11(4.3±2.9)年。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心功能障碍,另1例死于脑卒中。术后1年生存率为93%,术后5年生存率为91%。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能够明显延长严重主动脉瓣反流合并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对20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分别应用搏动性与非搏动性体外循环,动态观察体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结果显示搏动组患者体外循环期间主动脉阻断及开放后血中SOD升高,而MDA无明显变化。提示搏动性灌注可能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自由基能力而改善组织的氧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并制订预防措施,以提高肺癌术后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心胸外科住院行肺癌根治术873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ARDS的43例患者作为病例组,与未发生ARDS患者对比筛选差异变量,再用倾向性评分法,用差异变量作为条件分层后在未发生ARDS患者中随机选出与病例组性别、年龄和肺癌分期资料相匹配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ARDS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结果肺癌术后ARDS发生率4.93%。术后FEV1%预测值、晶体输液量、放化疗史、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是肺癌术后患者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采取积极的肺保护策略,加强肺功能的锻炼,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合理安排围术期晶体的输液量,可减少术后ARDS发生的风险,达到提高肺癌术后患者围术期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是食管外科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国内报道在3%~5%,死亡率20%-50%。而胃瘘的发生率则相对较低。正确处理术后吻合口瘘、胃瘘的发生,降低术后死亡率依然是胸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我科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有21例发生吻合口瘘、胃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左颈总动脉(LCCA)-左锁骨下动脉(LSA)转流技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胸主动脉疾病患者83例,其中男76例、女7例,年龄27~82(55.3±12.0)岁。B型主动脉夹层71例,胸主动脉瘤2例,主动脉溃疡5例,主动脉壁间血肿5例。83例患者行一期LCCA-LSA转流术+TEVAR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支架放置数量、术中行LSA弹簧圈栓塞情况;围手术期内观察患者死亡、脑梗死发生情况、再手术率及再手术原因;出院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死亡率、脑梗死发生率,复查主动脉CTA观察转流血管通畅情况、弓部分支血管血供情况以及有无支架移位。结果 83例患者均成功重建LSA。手术时间1.0~7.0(3.2±1.0) h。术中置入胸主动脉支架1个64例、2个17例、3个2例。4例患者出现LSA根部对比剂渗漏,予弹簧圈栓塞后渗漏消失。围手术期内无患者死亡。2例(2.4%,2/83)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LCCA部分遮盖、1例主动脉逆撕A型夹层,均予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1例(1.2%,1/83)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脑梗死伴左侧肢体肌力一过性下降,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83例患者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5.3个月。随访期间,5例(6.0%,5/83)患者死亡;3例(3.6%,3/83)患者出现脑梗死,保守治疗后好转;主动脉CTA显示,转流血管通畅,弓部分支血管血供良好,无支架移位。结论 LCCA-LSA转流技术重建LSA,可以延长胸主动脉病变近端锚定区,是治疗胸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方法 对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是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损伤严重影响患者恢复健康,需采取针对性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