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8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证实水通道蛋白5(AQP5)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方法:挑选行鼻内镜手术的鼻息肉患者36例,分为变应组16例和非变应组20例。变应组为伴有变应性鼻炎症状患者;非变应组为不存在变应症状患者。取所有患者术后鼻息肉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5的表达及分布,并测定阳性细胞的积分吸收度和灰度值。结果:①2组鼻息肉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表现为明显的腺体增生、炎症反应和嗜酸粒细胞浸润,但变应组较非变应组更为明显;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QP5在变应组和非变应组鼻息肉中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表达在腺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及纤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③对切片的积分吸收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变应组AQP5在鼻息肉细胞中的量(0.1675±0.006536)明显高于非变应组(0.09343±0.00181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对切片的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变应组AQP5在鼻息肉细胞中的表达(175.6±2.471)明显低于非变应组(206.2±0.96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QP5存在于鼻息肉组织中,在伴有变应性症状患者的鼻息肉组织中,AQP5的表达量要比非变应症状患者的鼻息肉中AQP5表达量多,推测与鼻腔分泌物的增多及其性质有关,而不同症状的鼻息肉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丙酸氟替卡松(FP)对体外原代培养的鼻黏膜上皮细胞和体内鼻息肉组织中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AQP5在鼻息肉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人鼻黏膜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原代细胞培养14天,传代后FP组细胞加入丙酸氟替卡松浓度为0.2%的完全培养液,非FP组细胞加入不含丙酸氟替卡松的培养液继续培养,7天后爬片固定,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中AQP5的表达.并测定阳性细胞的光密度值和灰度值.将1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均为初发型),3个月内无局部及全身激素使用史,取其鼻息肉组织,术前应用FP喷雾剂喷鼻7天,治疗7天后术中再次取其鼻息肉组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鼻息肉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鼻息肉组织中AQP5的表达和分布.并测定阳性细胞的光密度值和灰度值.结果:在体外培养的上皮细胞FP组的AQP5表达的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光度值则升高(P<0.05),在体内鼻息肉组织中,患者使用FP后鼻息肉体积明显缩小,,用药后AQP5在腺体细胞和淋巴细胞中表达的灰度值明显升高(P<0.05),光密度值则明显低于使用前(P<0.05).结论:在FP作用下培养的鼻黏膜上皮细胞中的AQP5表达增加,可能解释在体情况下有利于组织间液的排除,减轻中鼻甲和下鼻甲的水肿,而在鼻息肉组织中,应用FP后,鼻息肉体积缩小,水肿减轻,可能与AQP5在腺体和淋巴细胞中表达减少有关,说明AQP5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已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突发性聋、梅尼埃病等内耳疾病的治疗。在细胞水平GC与其受体结合,激活的受体转移至细胞核内调节基因的表达从而在靶器官发挥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综合评价p53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 ted papilloma,NIP)发病及恶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关键词全面检索已在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ce、Embase等国内外数据库上公开发表的关于NIP与p53相关性的原始研究,终末检索时间为2019-12-31,提取各个研究中的原始数据,并使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NIP恶 变组中p53阳性率显著高于NIP良性组(OR=8.19,95%CI5.45~12.30,Z=10.13,P<0.0001);NIP组中p53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OR=10.14,95%CI 4.12~24.95,Z =5. 04,P<0.0001)。结论 p53过表达在NIP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与NIP的恶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前,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观察辅助性T细胞亚群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变化,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和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5(AQP5)、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3种因子之间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18例患者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及10例单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切除的下鼻甲组织(对照组),分别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QP5、HIF-1α、VEGF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RT-PCR结果显示,AQP5 mRNA在鼻息肉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VEGF mRNA在鼻息肉组和对照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QP5蛋白表达鼻息肉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HIF-1、VEGF蛋白表达水平在鼻息肉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鼻息肉组中AQP5与HIF-1α之间蛋白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633,P<0.01),AQP5与VEGF蛋白质表达亦呈明显正相关(r=0.611,P<0.01)。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局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方法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常规治疗至少1个疗程无效的难治性突发性聋的患者,共305例(305耳)。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将病人分为治疗组(277耳)和对照组(D组,28耳),其中,治疗组分为鼓室灌注甲强龙联合静脉全身给药组(A组,216耳),耳后注射甲强龙联合静脉全身给药(B组,42耳),耳后注射组(C组,19耳)。A组患者鼓室置管,每天鼓室灌注甲强龙20mg,并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05mg、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40mg静脉滴注;B组每3天予患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甲强龙40mg治疗,共4次,联合静脉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05mg、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40mg;C组每3天予患耳后乳突鼓膜下注射甲强龙40mg治疗,共4次,并口服银杏叶片和甲钴胺。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失败后每天继续静脉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05mg、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40mg常规治疗。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均口服银杏叶片和甲钴胺片12月。按照中华医学会突发性聋的疗效标准比较发病后第3个月末各组的听阈。结果治疗组中ABC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5.2%、50%、42.1%,对照组有效率为7.14%,治疗组比对照组患者疗效显著(χ~2=14.11,P=0.003),四组平均PTA改善分别为11.63⊥16.75 d B、17.78⊥18.12 d B、18.38⊥22.9d B、4.85⊥9.10d B,治疗组比对照组PTA改善值明显(t=2.75,P=0.043)。发病至就诊时间为影响听力预后的重要因素,选取发病至就诊时间在3周以内的患者,鼓室置管灌注GC与耳后注射GC疗效相近(χ~2=1.21,P=0.247)。结论不同方式局部应用GC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较继续常规治疗具有明显疗效,发病至就诊时间为听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鼓室灌注GC、耳后注射GC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由于本组耳后注射GC的病例资料明显少于鼓室内给药,有待于进一步增加病例数,以及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大前庭水管畸形与内耳解剖结构正常的耳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进一步明确人工耳蜗植入术对大前庭水管畸形患者听力的改善。方法通过检索2003-2018发表在PubMed、中国知网、维普医学、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上关于大前庭水管畸形和内耳结构正常的耳聋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病例对照研究,使用Revman5.3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前庭水管畸形组较内耳结构正常组更容易发生术中井喷及淋巴液波动(Z=6.28,P<0.05),但在术后听力(Z=0.22,P=0.82)、平均听阈(Z=0.91,P=0.36)及言语康复(Z=0.30,P=0.76),术后电极反应T值(Z=0.92,P=0.36),电极最佳舒适阈值(Z=1.90,P=0.06)等电极参数调试上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对伴大前庭水管畸形耳聋患者是有效的,术后康复可以达到和内耳结构正常组相似的效果,电极参数调试和设置也可以参照内耳结构正常组。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来国内外对神经营养因子-3在内耳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简介其在内耳中的定位定量、作用及作用机制,与其他因子的联合作用,并重点探讨其在内耳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