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参与T细胞的活化和功能调节,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目的:观察LFA-1基因缺失(LFA-1-/-)对小鼠Nave T细胞体外向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繁殖LFA-1-/-子代小鼠,提取鼠尾DNA,PCR法鉴定基因型。LFA-1-/-子代小鼠为实验组,野生型(WT)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磁珠分选脾脏单个核细胞中的CD4+CD62L+Nave T细胞并检测其纯度。体外建立不同Th17细胞诱导分化体系[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和TGF-β+IL-6+IL-23],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分选得到的Nave T细胞在不同体系中诱导出的Th17细胞比率,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和特异性标记物IL-17A表达。结果:15只子代小鼠均为LFA-1-/-小鼠,磁珠分选得到的CD4+CD62L+Nave T细胞纯度大于95%。低剂量TGF-β+IL-6即能诱导出Th17细胞,在此基础上加入IL-23能促进更多Th17细胞产生。与WT对照组相比,LFA-1-/-组Nave T细胞在TGF-β+IL-6+IL-23体系中诱导产生Th17细胞的效应更为明显(17.2%±1.4%对5.7%±0.2%,P0.001),ROR-γt、IL-17A mRNA表达上调(P0.00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A浓度升高(P0.01)。结论:LFA-1基因缺失能促进小鼠Nave T细胞体外向Th17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RUNX3、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胃癌进展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RT-PCR和MSP检测62例胃癌标本及5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RUNX3、RASSF1A基因mRNA表达及甲基化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在RUNX3、RASSF1A甲基化与非甲基化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RUNX3、RASSF1A甲基化与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RUNX3与RASSF1A表达较正常组织均明显降低(0.629±0.461 vs 0.893±0.543,0.653±0.476 vs 0.858±0.581,均P<0.05),且RUNX3与RASSF1A甲基化率均高于正常组织(69.4%VS 26.8%,66.1%vs 23.2%.均P<0.01).胃癌组织中RUNX3、RASSF1A甲基化组mRNA表达量较非甲基化组明显降低(0.545±0.299 vs 0.736±0.291,0.562±0.208 vs 0.674±0.185,均P<0.05).RASSF1A甲基化与肿瘤TNM分期及浸润深度相走RUNX3甲基化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及TNM分期相关(P<0.05).RUNX3甲基化组胃癌组织VEGF蛋白表达高于非甲基化组(86.0%vs57.9%),RUNX3甲基化与VEGF表达相关(P<0.05).结论:RUNX3、RASSF1A启动子高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表达降低的原因,并与胃癌进展演变相关.RUNX3甲基化可能参与胃癌血管、淋巴管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术(EUS-FNA)在常规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不明原因胰腺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鼓楼医院因胰腺占位原因待查住院病例,筛选出所有进一步接受超声内镜细针穿刺术检查的病例,总结资料完整的共94例.回顾性分析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EUS病变大小及部位、EUS表现特点、病理结果分析、最终病因分布、EUS-FNA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 胰腺占位病变位于胰头的55例,位于胰体17例,位于胰尾22例.病变最小0.93cm×0.91cm,最大7.50cm×6.40cm,平均3.49cm×2.78cm.EUS-FNA检查病理结果阳性并明确诊断的7 1例,阳性率75.5%,之后选择手术并术后病理诊断22例.最终确诊的病例87例,分析病因分布为胰腺癌37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1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5例,慢性胰腺炎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7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癌5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3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2例,胰腺囊肿3例,胰腺结核2例.结论 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明确诊断是消化科的难点,EUS-FNA对于胰腺占位性疾病尤其是胰腺相关恶性疾病是安全有效的重要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的中间过程,其严重的并发症影响着慢性肝病患者的预后,目前为止肝纤维化仍没有确切的治疗药物。从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方面对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进行深入探讨,简述了TGFβ-Smad信号通路、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瘦素作用的信号通路、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用的信号通路,及趋化因子、神经内分泌因子和血管生成在肝纤维化发生机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增加对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认识,为基于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分子靶向药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老年患者贲门早期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1年1月—2018年6月行贲门早期癌ESD治疗的患者499例,按年龄是否超过65周岁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病变特征、术后并发症、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等。结果中青年组包括227例患者(229个病灶),老年组中包括272例患者(283个病灶)。两组比较,除年龄(P<0.001)和体重指数(P=0.002)外,其他基线资料、病变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患者治愈性切除的比例为77.0%,低于中青年组的84.3%(P=0.045),而整块切除率(100.0%比99.6%,P=1.000)、完全切除率(94.7%比93.9%,P=0.7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比5.7%,P=0.747)、手术时长[(64.02±39.24)min比(66.16±44.62)min,P=0.566]和住院时长[(6.76±2.06)d比(6.47±1.74)d,P=0.0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47.9个月,随访者中,老年组有13.4%的患者追加了外科手术,略低于中青年组(14.1%,P=0.891),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总体死亡率、疾病相关死亡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生存分析发现,老年组五年总体生存率为94.41%,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9.18%,和中青年组的96.34%(P=0.156)、99.03%(P=0.85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SD治疗老年患者贲门早期癌是安全的,且可获得较好的短期和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陈林晖  曹俊  林海  邹晓平 《胃肠病学》2011,16(3):150-154
背景:食管上皮内瘤变(EIN)是食管正常或慢性炎症组织向鳞癌转变过程中必经的病理阶段,目前对EIN的发生、发展尚缺乏临床实用的早期评估指标。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基因RASSF1A、MINT31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和DNA甲基转移酶1(DNMT1)表达与EIN和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30例食管鳞癌、80例EIN和2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RASSF1A、MINT31甲基化状态,以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BSP)验证MSP结果。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IN和食管鳞癌组织中的DNMT1蛋白表达。结果:正常食管组织、EIN、食管鳞癌组织中的RASSF1A和MINT31甲基化率分别为5.0%和5.0%、32.5%和26.2%、60.0%和46.7%,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SP方法证实。MSP示RASSFlA甲基化阳性的EIN和食管鳞癌组织。RASSF1A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位点。低级别、高级别EIN和食管鳞癌组织中的DNMT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5%、55.0%和76.7%,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1高表达与RASSF1A甲基化相关,与MINT31甲基化无关。结论:RASSF1A、MINT31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和DNMT1表达上调在EIN和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检测或许有助于EIN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汁肿瘤标志物测定在ERCP对可疑胰胆管疾病诊断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对经B超、MRCP、生化、血清肿瘤标志物等常规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可疑胰胆管疾病患者,进行ERCP检查或对症治疗,同时行胆汁肿瘤标志物测定,选取29例明确诊断的病例分为良性和恶性组,比较2组在生化、肿瘤标志物上的差别,同时评估和比较B超、EUS、MRCP、ERCP、ERCP+胆汁肿瘤标志物对可疑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生化、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CA19-9、胆汁CA19—9,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胆汁CEA在恶性组中平均值高于良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RCP联合胆汁CEA测定对可疑胰胆管疾病诊断准确率为69.0%(20/29),高于单纯的B超6.9%(2/29)、EUS60.0%(6/10)、MRCP37.9%(11/D)和ERCP41.4%(12/29)。结论ERCP联合胆汁的CEA测定能进一步提高可疑胰胆管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对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着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gastric hyperplastic polyps,GHP)伴癌变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方法对18例病理确诊为GHP伴癌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特点、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GHP伴癌变患者年龄(67.2±7.8)岁(45~79岁),男6例、女12例;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或无明显症状。患者合并胃内多发息肉为主(13例),单发的癌变GHP好发部位在胃体(7例)。内镜下病灶形态多样,15例为带蒂息肉,癌变息肉直径均>10 mm,9例直径>20 mm。背景黏膜中14例存在萎缩性胃炎,4例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结论GHP伴癌变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对于HP阴性合并萎缩性胃炎的多发性胃息肉患者,需警惕较大、带蒂息肉癌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AP及75例正常胰腺的MR资料,计算DWI序列b=800 s/mm2图像上胰腺与肝脏的信号强度比(SIR),测量胰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别比较2组的SIR及ADC,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诊断阈值,评价SIR、ADC与MRI常规序列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正常胰腺相比,AP组SIR显著升高(2.06±0.48 vs 1.24±0.27,t=12.2,P<0.0001),ADC显著降低[(991±133)μm2/s vs(1153±149)μm2/s,t=-6.2,P<0.0001].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SIR>1.51、ADC≤1039μm2/s.SIR的敏感度(92.0%)高于ADC(72.0%)及MRI常规序列(74.0%),SIR(88.0%)及MRI常规序列(93.3%)的特异度高于ADC(77.3%).结论 AP时水分子扩散受限,SIR诊断效能优于ADC及MRI常规序列,有利于AP的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