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DC)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122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治疗方案基本相同,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残率、重残率、植物化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近期临床疗效优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可显著改善预后及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当今青壮年的第一位死因,且致残率高,危害日渐严重。对于TBI后的各种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有些神经电生理检测,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等方面的研究已在TBI的临床中开展。瞬目反射(BR)检测分别反映了三叉神经、面神经及部分脑干的功能活动,这些结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都将引起相应的变化。鉴于以往对TBI患者进行BR检测报道较少,故本文特对此进行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观察垂体囊的组成及其与周围毗邻膜性结构的关系,为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运用显微解剖和组织学方法,对18例国人成年尸体头颅标本进行观察,描述鞍旁区域神经、血管、颅底硬膜等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成人垂体囊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为连续的纤维膜,是鞍膈硬脑膜延伸,移行并向下包绕垂体,呈囊袋,分隔垂体与鞍旁硬膜间腔.结论:垂体囊是垂体和鞍旁硬膜间腔之间的重要屏障,阻止鞍内病变侵袭鞍旁结构内的重要神经血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