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3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癫痫发作后状态(PIS)是指癫痫发作停止到恢复至发病前水平的异常状态,包括认知、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和精神行为等异常,症状多样,严重程度不一,持续数秒至数天不等,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较少,临床医生对此缺乏正确认识,容易误诊误治。本文将从PIS的定义、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意义以及干预策略等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并为今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桥本脑病(HE)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和预后,以增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4月于南京脑科医院住院的33例HE患者资料,采用2016年的新诊断标准,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及影像学特征,并对所有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HE常见症状包括认知功能减退(21例),精神行为异常(15例),癫痫发作(5例),卒中样发作(6例),共济失调或步态异常(5例),头痛(4例),肌强直、震颤和肌张力障碍者(3例)。28例给予类固醇激素治疗,其中23例患者治愈,3例症状改善但是留有残留症状,2例无效。在未接受类固醇激素治疗的5例中,2例症状缓解,3例症状持续加重。出院后进行了5~62个月的随访,33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达39.4%。结论 HE发病机制尚不清,临床容易漏诊和误诊。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复发率高,应重视H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升高可能是影响HE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巴丝肼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收治的65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联合组给予多巴丝肼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多巴丝肼起始剂量为每日250 mg,最大时可加至750 mg,每日分3~4次用药;盐酸普拉克索起始剂量为每日0.375 mg,每周加量1次,每次日剂量增加0.75 mg,每日最大的剂量为1.5 mg,每日3次)。对照组单独给予多巴丝肼治疗,用法参照联合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情况,并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运动检查部分(PartⅢ)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组UPDRS评分为(18±5)分,优于治疗前的(30±5)分和对照组的(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功能改善(10 m折返步行时间除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丝肼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关注的是小脑的运动控制与协调功能。近十年来,小脑参与工作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处理等高级认知和情感功能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小脑和大脑之间存在广泛的双向联系,形成了重要的认知功能环路;小脑通过该环路对大脑的认知功能脑区进行调控。本文就小脑参与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解剖和功能基础以及主要相关认知领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模型大鼠黑质致密部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的蛋白表达及其配基的药物治疗作用。方法6-羟基多巴单侧黑质损毁法建立大鼠PD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黑质致密部mGluR1a,2/3,4,5,8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并用Nissl和Fluoro-JadeB荧光双染法在激光共集焦显微镜下观察退行性变的神经元。结果6-羟基多巴导致损毁侧mGluRs和TH免疫活性下降。Ⅰ组mGluRs拮抗剂和Ⅱ,Ⅲ组mGluRs激动剂能使治疗组相应的受体表达升高,尤其是mGluR5,mGluR2/3和mGluR4的蛋白表达。其中,以APDC组(Ⅱ组mGluRs激动剂)的保护效应最为显著。5个非假手术组退行性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值(D/V)均有不同程度地增高。结论mGluRs可能参与PD的发生、发展过程。Ⅰ组mGluRs拮抗剂和Ⅱ组mGluRs激动剂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6.
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配基对帕金森病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顾兵  张颖冬  胡刚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261-2263,T001
目的 探讨PD模型大鼠黑质致密部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的蛋白表达及其配基的药物治疗作用。方法 6-羟基多巴单侧黑质损毁法建立大鼠PD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黑质致密部mGluRla,2/3,4,5,8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并用Nissl和Fluoro-Jade B荧光双染法在激光共集焦显徽镜下观察退行性变的神经元。结果 6-羟基多巴导致损毁侧mGluRs和TH免疫活性下降。I组mGluKs拮抗剂和Ⅱ,Ⅲ组mGluKs激动剂能使治疗组相应的受体表达升高,尤其是mGluR5,mGluB2/3和mGluR4的蛋白表达。其中,以APDC组(Ⅱ组mGluRs激动剂)的保护效应最为显著。5个非假手术组退行性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值(D/V)均有不同程度地增高。结论 mGluRs可能参与PD的发生、发展过程。I组mGluRs拮抗剂和Ⅱ组mGluRs激动剂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新西兰大白兔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NC组)、安慰剂对照组(PC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T组)、黄芩苷预防组(BP组)和黄芩苷治疗组(BT组),每组6只。后4组均在高脂饮食后,进行右侧颈动脉球囊拉伤,构建AS模型。在第2周末和第10周末测定各组血脂水平。第10周末处死大白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5-脂氧合酶(5-LO)、5-脂氧合酶活化蛋白(FLAP)和白三烯B4受体(BLTR)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HE染色测量颈动脉内膜变化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PC组TC、TG、LDL-C、5-LO、FLAP和BLTR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AT组、BP组和BT组较PC组TC、TG、LDL-C水平、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1.76±0.97,1.04±0.11,1.83±0.17 vs 2.54±0.18)及5-LO、FLAP和BLTR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芩苷可以通过调脂、抑制5-LO炎症途径,发挥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朱建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11-4911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留置针固定的效果。方法随机选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甘露醇静滴的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透明敷贴固定。观察组采用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结果观察组静脉炎低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滴甘露醇中能明显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中约2/3为部分性发作患者.多数癫痫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30%~40%的患者经适当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后仍有发作,成为耐药性癫痫[1-3].既往有关癫痫患者预后的研究,观察对象大多是所有发作类型癫痫患者,很少有针对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的研究;有研究发现部分性较全面性发作癫痫患者预后差,易发展为耐药性癫痫[4-6].卡马西平是公认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痫的首选药物,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初次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效果如何?对卡马西平初次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再次给予其他AEDs治疗,其预后如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克雅氏病(CJD)照顾者感染预防的方法。方法建立CJD健康照顾者社团,应用经验学习的模式,对2008--2010年3年内收治的19例克雅氏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疾病感染控制与消毒手段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追踪至2011年3月尚无照顾者被传染的情况。结论克雅氏病的照顾者可通过经验学习的方法进行感染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