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汤文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358-2359
目的:探讨盆腔自主神经保留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排尿、排便及性功能改善的价值。方法:选择19例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Ⅰb期11例,Ⅱa期8例)施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NSRH),术中在处理主韧带、宫骶韧带、深层膀胱宫颈韧带及阴道旁组织时保留盆腔内脏神经、腹下神经、下腹下神经丛及其膀胱分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95 min,平均失血量290 ml,所有病例术后48~72 h恢复肛门排气;术后4~7天拔除导尿管,残余尿量均<10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0.5天,出院时均能自主排尿,无便秘或排便时间延长等不适。随访6个月,性生活满意者6例,性生活一般者5例,无性生活者8例。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施行NSRH手术是可行的,它可以改善患者的排尿、排便及性功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汤文娟 《临床医药实践》2009,(3Z):1493-1494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CIN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2008年3月间行LEEP的53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前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31例(58.5%),不相符22例(41.5%),其中13例(24.5%)较术前病理减轻,9例(17.0%)较术前病理加重,属早期浸润癌2例(3.8%)。术后6月复查无CIN49例,占92.5%。LEEP术后并发症主要是少量出血。结论:LEEP门诊手术是安全的,对CIN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妇科生殖道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患者认知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妇科生殖道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患者对生殖道感染的认知水平。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365例生殖道感染患者的资料,采集宫颈或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鉴定;并对患者关于生殖道感染途径、感染后危害和预防感染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365例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检查阳性者为843例,阳性率为61.8%;共分离出942株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占41.6%,革兰阴性菌占31.5%,革兰阳性菌占26.9%;分布最多的4个菌种为白色假丝酵母菌(31.3%)、大肠埃希菌(22.2%)、金黄色葡萄球菌(13.7%)和表皮葡萄球菌(9.4%);患者对生殖道感染途径、感染后危害和预防感染方法的知晓率很低。结论妇科生殖道感染以真菌感染为主,应加强患者自身的认知水平,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式阴道前、后壁联合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60,采用新式阴道前、后壁联合修补术)及对照组(n=60,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传统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对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YX-P-2020-023-01)。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POP患者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产次、绝经者比例及POP脱垂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POP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别为(88.0±30.6)min、(24.7±36.0)mL、(7.3±2.1)d、(4.6±1.4)d及(10727±1812)元,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的(118.0±33.4)min、(56.7±43.8)mL、(9.8±2.3)d、(6.4±1.6)d及(26318±3890)元,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30、4.372、6.218、6.558、28.138,均为P<0.001)。2组POP患者术后3、6、12个月复发率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阴道前、后壁联合修补术在不增加POP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基础上,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且易于操作,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22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200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22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年总生存率31.7%。癌肉瘤5年生存率37.8%,中胚叶混合瘤5年生存率31.2%、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55.5%,Ⅲ、Ⅳ期生存率9.1%,子宫体积大于妊娠10周,5年生存率为0%,小于10周者,5年生存率49.2%,已绝经者5年生存率37.2%,高于未绝经组34.2%,放疗组高于化疗组。结论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生存率与手术分期、子宫大小有密切关系,与病理类型、是否绝经无明显关系,术后辅以放疗对提供生存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紫杉醇加顺铂联合化疗在宫颈鳞癌细胞株HCE1中的协同效应,指导进一步临床应用.方法 (1)培养宫颈鳞癌细胞株HCE1,观察活细胞生长情况并摄片.(2)实验分组及检测:①终浓度为20 μmol/L、40 μmol/L、80 μmol/L的紫杉醇培养HCE1细胞;②终浓度为20 μg/ml、40 μg/ml、80 μg/ml顺铂培养HCE1细胞;③紫杉醇联合顺铂培养HCE1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培养24 h、48 h、72 h后细胞增殖活力,并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4 h、48 h、72 h三个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凋亡发生率,并分析细胞周期改变.结果 (1)紫杉醇处理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细胞缩小变圆,细胞膜出泡等.(2)经终浓度分别为20 μmol/L、40 μmol/L、80 μmol/L紫杉醇处理HCE1细胞24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9.5±0.66)%、(17.1±1.51)%、(33.3±1.77)%,48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8.0±2.27)%、(45.2±3.15)%、(66.0±2.95)%,72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9.4±2.81)%、(66.2±7.02)%、(81.5±1.78)%;经终浓度分别为20 μg/ml、40 μg/ml、80 μg/ml顺铂处理HCE1细胞24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6±0.56)%、(6.5±0.98)%、(14.1±2.52)%,48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6.5±0.46)%、(9.9±1.35)%、(20.0±3.05)%,72 h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4.1±3.05)%、(42.1±3.90)%、(59.4±4.26)%;联合处理组以48 h 20 μmol/L紫杉醇联合20 μg/ml顺铂对HCE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为例,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0.2±3.34)%,综上可见紫杉醇和顺铂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特点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紫杉醇联合顺铂对人宫颈癌HCE1细胞的增殖抑制具有协同作用.(3)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表明,紫杉醇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有所增加,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顺铂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反之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紫杉醇联合顺铂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和S期细胞比例介于紫杉醇处理组和顺铂处理组之间.以20 μmol/L紫杉醇作用HCE1细胞48 h为例,G1期细胞比例和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86.0±3.01)%、(9.1±0.66)%,40 μg/ml顺铂作用HCE1细胞48 h G1期细胞比例和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1±0.26)%、(92.2±6.24)%,20 μmol/L紫杉醇联合40 μg/ml顺铂作用HCE1细胞48 h G1期细胞比例和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3.2±0.78)%、(80.5±2.46)%.(4)细胞凋亡分析表明,紫杉醇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特点;顺铂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也升高,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特点;紫杉醇联合顺铂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单药处理组高.结论 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提示紫杉醇可与顺铂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克罗米芬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疗效。方法将56例多囊卵巢综合症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克罗米芬和克多米芬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结果治疗组28例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睾酮、胰岛素抵抗指数有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克罗米芬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能明显改善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改善肥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