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产前MRI探讨胎儿侧脑室增宽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1例单胎妊娠孕妇的胎儿颅脑MRI图像,按照侧脑室增宽程度分为轻度(>10.0~12.0 mm)、中度(>12.0~15.0 mm)、重度(>15.0 mm)3组;按照双侧侧脑室的宽度差是否超过2 mm分为对称性(<2 mm)与非对称性(≥2 mm),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发生率与侧脑室增宽程度及其对称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重度侧脑室增宽组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轻、中度侧脑室增宽组(P<0.001);对称性侧脑室增宽组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比例高于非对称性侧脑室增宽组(P<0.001)。轻、中度侧脑室增宽所合并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以陈旧性脑出血(26例)最常见,导致重度侧脑室增宽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以胼胝体发育不良(9例)最多,并且超过40%(11例)的病例同时存在至少2种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发生率与侧脑室增宽的对称性有关,并且随着侧脑室增宽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其严重性与复杂性的程度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肺MALToma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资料,其中2例进行基因重排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影像学上,胸部CT主要为实变密度结节型团块影,少见磨玻璃型团块影以及肺炎型实变密度影,瘤肺界面不清晰,可见移行带及充气支气管征。组织学上,肿瘤细胞为弥漫一致小到中等大小的单核样细胞及中心细胞样细胞,并可见“滤泡植入”现象及淋巴上皮病变,其中1例肿瘤间质内见多量散在分布的浆细胞(胞浆内含Russell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D20、CD79α、Bcl-2阳性,CD3、CD10和Bcl-6阴性,CD21示残存滤泡阳性,CKpan示残存的支气管黏膜上皮阳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基因重排结果示IgH/Igκ克隆阳性。结论:原发性肺MALToma发病率低,无明显临床特征,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明确诊断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必要时进行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比较导管接触溶栓(CDT)和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mPAT)治疗急性肢体缺血(ALI)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两中心接受CDT或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的73例A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1例(41条患肢),mPAT组32例(33条患肢)。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30 d内临床疗效、术后及随访期患肢踝-肱指数(ABI)值、术后1年保肢率和无截肢生存率。 结果 CDT组、mPAT组初始技术成功率分别为51.2%(21/41)、27.3%(9/33)(P=0.037),分别有11条、17条患肢辅助其他血管内技术,技术成功率分别提高至78.0%(32/41)和78.8%(26/33)(P=0.939);术中发生动脉夹层并发症分别为0例和4例(13.8%)(P=0.036);术后患肢平均ABI值分别为0.72±0.08、0.72±0.10,较术前0.31±0.11、0.32±0.08均有显著改善(P<0.05),随访12个月内均保持稳定(P>0.0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4%(35/41)、81.8%(27/33)(P=0.681),其中亚组Rutherford Ⅱb级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4.5%(6/11)、70.6%(12/17)(P=0.64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2个月保肢率分别为92.7%、90.9%(P=0.767)。结论 CDT和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ALI的临床疗效相似。CDT初始技术成功率高于mPAT,初次mPAT后多数患者需要辅助其他血管内技术。mPAT术中可能发生动脉夹层并发症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胸部CT平扫自动检测和分类肋骨骨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A医院2011年1月~2019年1月974例成人肋骨骨折患者,另外收集2019年1月B医院25例,C医院25例成人肋骨骨折患者作为多中心测试集进行鲁棒性验证。三种骨折类型(新鲜骨折、愈合期骨折和陈旧性骨折)的相应CT图像被自动检测并输出为结构化报告。采用精准度、召回率和F1值作为衡量CNN模型诊断效能的指标。检测/诊断时间、精准度、灵敏度、fROC曲线用来比较CNN模型的结构化报告和放射科主治医生的诊断效能。结果CNN模型在所有测试集上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平均精准度、平均召回率、平均F1值均≥0.8)。新鲜骨折和愈合期骨折的检测效率略高于陈旧性骨折(平均精准度:0.829,0.867>0.814;平均召回率:0.875,0.870>0.827;平均F1值:0.851,0.868>0.821)。CNN模型输出的结构化报告达到放射科主治医师诊断水平,并且CNN模型的检测时间平均缩短132.07 s。结论利用CNN模型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自动检测并分类肋骨骨折,达到放射科主治医师的诊断水平,且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定量指标对肝脏多发胆管错构瘤(multiple biliary hamartomas,MBHs)与肝脏多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影像确诊的18例MBHs和27例肝脏多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统计分析鉴别两者的最佳CT指标及其阈值。结果:两组间病灶边界是否清晰、年龄、病灶CT值、与肝脏CT差值、最大病灶长径、病灶平均长径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当患者年龄≥63岁、病灶边界欠清晰、病灶CT值≥23.5 Hu、与肝脏CT差值≤27.5 Hu、最大病灶长径≥17.5 mm,病灶平均长径≥10.5 mm,鉴别肝脏多发转移瘤具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平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96,联合病灶最大长径及病灶CT值鉴别两者具有非常高的诊断效能(AUC=1.0,95%CI:1.0~1.0,P<0.001)。结论:CT定量指标鉴别MBHs和肝脏多发转移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woA)患者视觉网络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异常变化。方法:收集33名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神经内科就诊的MwoA患者(MwoA组)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体检的2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RESTplus软件包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进行分析,以基于独立成分分析方法提取视觉网络,并分析得到视觉网络内有功能差异的脑区,随后比较这些功能差异脑区与全脑其他脑区的FC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woA组视觉网络内部左侧梭状回、右侧舌回和右侧枕上回的功能活性明显增强。左侧梭状回与左侧枕下回的FC明显减低;但与左侧前扣带回及右侧额上回的FC增强。右侧舌回与左侧丘脑、左侧额中回及右侧额上回的FC增强;右侧枕上回与右侧额上回的FC亦增强。另外,左侧梭状回到左侧前扣带回的FC强度与病程呈正相关(r=0.365,P=0.047)、左侧梭状回到右侧额上回的FC强度与头痛程度呈负相关(r=-0.424,P=0.020)。结论:MwoA患者存在视觉网络内部以及与其他脑网络相关脑区FC失调,部分脑区神经环路功能损伤,并且MwoA患者随病情持续进展部分代偿脑区呈失代偿改变。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非增强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48例手术或临床排石证实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48例患者均行非增强螺旋CT检查及B超检查,对CT扫描采集的数据进行二维、三维重建,比较其与B超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符合率。从不同的CT值范围预测结石的成分,CT值小于500 Hu的尿酸结石多采用碱化尿液,其它成分的结石多采用外科碎石手术治疗。结果:非增强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和B超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83.3%,非增强16排螺旋CT重建符合率明显高于B超检查。结论:非增强16排螺旋CT重建的影像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更直观,有助于影像诊断医生对病变的正确诊断,为临床手术提供立体直观的图像并从CT值范围预测结石的成分,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魏子洋  周清清  邢滔  杨涟 《安徽医药》2024,28(2):326-330
目的探讨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纹理技术联合微 RNA-25(miR-25)对纯磨玻璃结节( pGGN)浸润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1年 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pGGN病人 115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浸润前组、浸润性组,比较两组薄层 CT征象与参数、纹理特征参数、 miR-25,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浸润性组圆度[( 62.51±8.29)%]低于浸润前组[(78.64±10.03)%]平均 CT值( .462.33±41.80)高于浸润前组( .462.33±41.80)(P<0.05);浸润性组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距为( 91.56±25.37)mm2(10.37±2.40)mm、(246.15±72.35)mg、(620.49±155.84)mm2分别,(0.09±0.03),浸润前组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别为( 62.42±18.49)mm2(8.43±1.25)mm、(130.58±41.86mg、(338.52±102.39)mm2、(0.15±0.05),两组以上参数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性组 miR-25(1.69±0.34)高于浸润前组( 1.18±0.27)(P<0.05);圆度、平均 CT值、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距均与 pGGN浸润性独立相关( P< 距分、)、浸润、0.05);评估 pGGN浸润性的 AUC:圆度为 0.81,平均 CT值为 0.80,表面积为 0.71,最大有效长径为 0.75,质量为 0.81,体积为 0.80,逆差距为 0.72,各参数联合为 0.89。结论薄层 CT+纹理技术联合 miR-25均与 pGGN浸润性相关,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对 pGGN浸润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或可成为评估 pGGN浸润性的一种无创、可靠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