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通过后组神经间隙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VBD)相关性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治疗的166例面肌痉挛患者,按照Ubogu和Zaidat的标准,42例患者符合VBD诊断标准,为VBD组,其余124例患者为常规组, 手术方法及术者无差异。结果:VBD组与常规组在年龄及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VBD组整体治愈率90.5%,术后并发症包括手术同侧迟发面瘫1例,听力下降1例,术后延迟缓解率11.9%。常规组整体治愈率92.7%,术后并发症包括手术同侧面瘫2例,听力下降3例,耳鸣2例,饮水呛咳1例,无菌性脑膜炎1例,术后延迟缓解率1.61%。两组在治愈率方面疗效相似(P=0.638);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5);但VBD组延迟缓解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VBD导致桥小脑角空间狭小,使得手术难度显著增加。MVD从后组颅神经间隙进入进行架桥式操作,可以降低椎动脉对面神经的张力,进而抬起椎动脉,寻找真正责任血管,有效避免小血管的遗漏和分支的损伤。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与常规组相仿。VBD合并面肌痉挛患者术后有一定的延迟缓解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对重型脑外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70例,分为2组。实验组40例术中使用足量明胶海绵及棉片保护术野及血肿腔,吸引器持续吸除血性液体,术后3~14 d内腰穿或腰池引流释放血性脑脊液。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手术及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脑积水发生情况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17. 5±4. 8) d,显著短于对照组(24. 9±8. 2) d (P 0. 05)。实验组发生脑积水1例,对照组发生脑积水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脑积水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和半月节射频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揭示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7例没有明显血管压迫的且行颅内段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梳理术组)和37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射频术组)进行3年随访,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和颜面部麻木发生率。结果 梳理术组和射频术组术后3年有效率分别为78.4%(29/37)和73.0%(27/37),术后3年复发率分别是21.6%(8/37)和27.0%(10/37),术后颜面部麻木发生率分别为91.9%(34/37)和100%(37/3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和半月节射频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理想的手段,考虑到开颅手术的风险,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术可能更合适于治疗没有明显血管压迫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
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创伤合并颅面损伤住院患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创伤合并颅面损伤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从《2004年华东六省一市颅脑创伤住院患者》数据库中整群抽取合并颌面损伤患者,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结果15611例颅脑创伤患者中合并颌面损伤患者占40.37%,男女比3.59:1,平均年龄(38.70±16.93)岁,17~58岁患者占所有年龄组的80.04%,各年龄组上性别对于颅脑创伤合并颅面损伤的发病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受害者是农民(46.11%)、工人(28.07%)、学生及儿童(9.08%),文化程度以中学(55.16%)、小学(29.50%)和文盲(6.22%)最多。公路(67.22%)、公共场所(11.35%)和矿山工地(9.46%)是主要发生地点;主要致伤原因是车祸伤(66.20%)、击打伤(12.20%)和高处坠落伤(10.71%),而且在各年龄组中车祸伤都是主要致伤原因(P〈0.01)。颅脑创伤合并颅面损伤较其他颅脑创伤病情重,合并伤多,预后差。结论颅颌面损伤是颅脑创伤中最常见的合并症,多为中青年男性,且文化层次相对较低,这类患者较其他损伤病情重,预后差,在检查、诊断和治疗上需要各学科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BC)治疗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分别采用MVD(25例,MVD组)与PBC(67例,PBC组)治疗的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MVD组和PB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0%和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组治愈率高于PBC组(88.0%vs 64.2%,P0.05);PBC组复发率高于MVD组(27.0%vs4.2%,P0.05);MVD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PBC组[(102.0±28.2)min vs(20.9±10.6)min,(11.7±3.5)d vs(4.3±1.8)d,均P0.05);PBC组三叉神经抑制反应、面部麻木发生率高于MVD组(26.9%vs4.0%,92.5%vs 16.0%,均P0.05);MVD组与PBC组口角疱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vs40.3%,P0.05)。PBC组出现咀嚼肌乏力37例;MVD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术侧耳鸣1例。结论 MVD和PBC均能有效治疗MVD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MVD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三叉神经抑制反应、面部麻木、咀嚼肌乏力等并发症少;而PBC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张杰  王昊  孙承龙  胡强  俞文华 《浙江医学》2019,41(18):2005-2007,2010
目的探讨经扩大的小脑绒球下入路行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对483例面肌痉挛患者采取扩大的小脑绒球下入路行面神经MVD,术中将操作间隙划分为A区(迷走神经根丝之间)、B区(迷走神经最头端根丝和舌咽神经之间)、C区(舌咽神经上方到绒球上缘)、D区(绒球上缘外侧至内听道),达到充分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处(REZ)的目的,对面神经进行全程、非选择性减压。术后随访3年,观察、评价疗效,并对病因及手术策略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存在责任血管,面神经REZ的血管压迫是引起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所有患者的面神经REZ在术中得到充分暴露和全程减压。随访期末总治愈率稳定在93.2%。结论经扩大的的小脑绒球下入路并将手术操作间隙分为A、B、C、D等4区,能有效暴露面神经,并留有充分的安全操作空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亲环素A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亲环素A、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B)、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采用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评估患者伤情严重度,统计分析血清亲环素A水平与伤情严重度、上述指标血清水平、30天死亡、急性肺损伤、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和急性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亲环素A、S100B、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血清亲环素A水平与入院时GCS评分和上述指标血清水平显著相关性(均P0.01)。血清亲环素A是颅脑损伤患者30天死亡、急性肺损伤、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和急性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血清亲环素A水平的预测价值超过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均P0.05),而与入院时GCS评分和血清S100B水平相似(均P0.05)。结论亲环素A参与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炎性损伤过程,其升高的水平与脑损伤严重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