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75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TAS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案。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1~6个月。其中发生腹膜后血肿1例,颈动脉窦反应12例,高灌注综合征6例,脑血管痉挛9例,支架处血栓形成1例,颅内出血2例,其中1例死亡,缺血性脑卒中3例。结论严格的术前准备、正规术中操作及术后治疗可明显降低PTAS的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作为微创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在全身各部位血管疾病诊断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能较好的反映肾血管的解剖结构及肾异位血管,术前了解患肾的血管对术中操作有较好的指导。文中探讨术前行CTA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RLRN)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院的98例肾细胞癌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68例,术前行肾血管CTA;对照组30例,术前未行CTA。分析行CTA检查的患者其肾动脉变异情况,统计2组患者手术肾蒂处理时间、锁扣夹使用数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病肾25%存在肾动脉变异分支;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肾蒂处理时间分别为(25.1±13.7)min和(35.6±12.2)min、出血量分别为(27.5±14.9)ml和(36.8±17.2)ml,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间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行肾动脉CTA能了解肾动脉变异情况,可缩短后腹腔镜肾癌手术时间,减少出血,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扫描层厚、翻转角对VIBE-Dixon序列测量腰椎骨髓脂肪分数的影响,探讨脂肪分数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相关性,确定其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绝经、运动的关系。方法 选取116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志愿者,行腰椎MRI VIBE-Dixon扫描和DXA扫描。测量L1~4椎体骨髓的脂肪分数和骨密度。用组内相关性评估测量可重复性。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评价2 mm与4 mm层厚的测量结果。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评价5°、10°、15°翻转角得到的腰椎脂肪分数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对年龄分组、BMI分组、运动情况分组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绝经组与非绝经组采用t检验。结果 经两名技术专家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ICC=0.983。不同层厚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981 (5°),0.969 (10°),0.972 (15°);P均﹤0.05]。不同翻转角、不同层厚结果与骨密度之间存在中度相关性[r=0.702 (2 mm-5°),0.732 (2 mm-10°),0.703(2 mm-15°),0.697(4 mm-5°),0.700(4 mm-10°), 0.714(4 mm-15°); P均﹤0.05]。腰椎椎体脂肪分数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F=31.87(2 mm-5°), 28.41(2 mm-10°), 28.69 (2 mm-15°), 34.11(4 mm-5°), 34.05(4 mm-10°), 32.82(4 mm-15°); P﹤0.05]。腰椎椎体脂肪分数随BMI增加呈上升趋势;绝经女性FF值明显高于非绝经女性;运动强度对FF值没有影响。结论 VIBE-Dixon测量腰椎椎体脂肪分数具有可重复性;层厚和翻转角对评估影响较小;腰椎椎体脂肪分数能较好反映骨质量,并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脑梗死扩散加权成像的差异,探讨DWI及表观扩散系数值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不同时期梗死病灶ADC值及相对rADC值,比较各期rADC值的差异。结果@DWI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梗死灶显示较常规MRI成像更加准确、清晰。②超急性、急性期rADC最低,分别为(63.13±6.39)%、(67.75±7.90)%,亚急性期时rADC逐渐升高,甚至出现假正常化现象,慢性期时明显高于正常水平,rADC与脑梗死病程具有显著相关(r=0.866,P〈0.001)。结论DWI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诊断敏感;与ADC值联合应用,有助于及时准确判断脑梗死的分期和病理生理改变,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影像表现,以增加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两例经MRI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经过及MRI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平扫主要表现为静脉窦内流空效应消失和静脉窦内信号改变。静脉窦内血栓MRI平扫表现为T1WI、T2WI、FLAIR信号不均匀增高,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表现为静脉窦内充盈缺损影。1例患者上矢状窦、左侧大脑表面部分静脉、右侧横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伴两侧顶部、右侧颞枕部脑实质肿胀和两侧顶部及右侧颞枕部少量的蛛网膜下腔及硬膜下出血;另1例患者上矢状窦弥漫性血栓形成,右侧乙状窦末端与颈内静脉交界段血栓形成伴狭窄,脑浅静脉代偿性增粗、迂曲,不伴有脑实质改变和出血。结论 MRI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脑静脉窦内血栓形成的直接和间接征象,能够为临床诊断CVT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在外力作用下颅脑加速度运动过程中造成的轴索和小血管损伤[1,2].DAI是一种严重的闭合性脑损伤,是引起死亡、严重残疾及植物状态的主要原因,尤其合并明显出血的患者预后更差[3].因此,明确有无出血灶、出血灶的量及部位对预测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笔者旨在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序列在出血性DA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CT资料?术前均采用MSCT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图像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组(curve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处理后,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8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位于输尿管下段,CT表现为输尿管腔外软组织肿块6例?输尿管壁增厚伴腔内充盈缺损2例,合并附件囊性灶5例,病灶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粘连,均无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MSCT表现与手术结果相一致,同时还可以了解有无肾积水及肾功能改变情况?结论:MSCT能够全面细致地勾勒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位置及范围,诊断上应注意与输尿管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ApoE-/-小鼠颈动脉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并探讨用高场强7.0T小动物MR检测AS的形成过程.方法 对10只ApoE-/-小鼠损伤并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20 min,之后高脂饮食饲养7周,分别在术后4、7周进行7.0T MR检测与病理学检查.结果 4周后MRI显示患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壁高信号,7周后MRI表现为损伤血管高壁信号区增厚并管腔狭窄、不规则,创伤后血管腔面积呈下降趋势.对应病理学检查显示,4周后颈总动脉腔内斑块形成,斑块内泡沫细胞及脂质坏死核心形成,其上覆盖厚纤维帽;7周后斑块内增生的内膜内见广泛钙质沉积.结论 用损伤及高脂饮食方法可成功建立ApoE-/-小鼠稳定期AS模型;高场强7.0T MR可成功检测小鼠颈动脉稳定期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研究ApoE-/-小鼠易损斑块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术后谵妄是骨科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髋部及长骨骨折术后3.6%~28.3%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随之可能发生全身系统性功能障碍,如缺氧和低血压等并发症[1]。引起术后谵妄最主要的诱因之一就是大脑脂肪栓塞。当脂质微栓子(Lipid micro-emboli,LME)从骨折部位脱离游走于血管中,进入大脑,引起脑梗塞,即称之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有报道称,旋钉股骨或髋部骨折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术、水泥/非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等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