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中国胆囊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模式、病理学特征和预后。方法 收集中国13个省市的26家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345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分析中国胆囊癌病人的地区、性别、年龄分布;基于病人的诊疗记录与检查结果对手术病人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估,分析可切除性肿瘤病人的外科治疗模式,参照术前检查、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评估可切除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否达到根治标准,分析行根治性手术胆囊癌病人的病理学特征。结果 4345例胆囊癌病人中,男性1664例(38.23%),女性2681例(61.77%)。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3129例(71.01%),其中可切除性肿瘤2074例(66.28%)。在可切除性肿瘤2074例病人中,仅1133例(54.63%)在术前即诊断为胆囊恶性肿瘤,1002例(48.31%)行根治性切除,1072例(51.69%)未达根治标准。胆囊癌根治性切除病人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中,736例(73.45%)为腺癌,348例(34.73%)为低分化癌,376例(37.52%)伴肝侵犯,152例(15.17%)伴神经浸润,96例(9.58%)伴血管内癌栓,78例(7.78%)伴周围脂肪组织浸润,89例(8.88%)伴周围器官受累,328例(32.73%)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淋巴结阳性。获得生存随访资料的2357例手术治疗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6.17个月,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1)、肝脏侵犯(P<0.001)、R0切除(P=0.003)均为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中国胆囊癌术前诊断率有待提高;胆囊癌外科治疗模式亟待规范;病理学检查报告中反映的多个因素与胆囊癌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其描述的规范化对指导胆囊癌病人的精准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超高位结扎加腹膜悬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 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04例,采用改良的术式进行手术,观察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手术效果。对常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改良:带双股Prolene线的导针经皮下穿刺,向内环口内侧旋转达1/2圈后,置入双股线;取单股线硬膜外导针同点刺入至腹膜外,向内环口外侧旋转达1/2圈,双股线带出单股线。抽拉单股线,部分腹膜悬吊形成皱襞伴随打结固定。 结果手术时间:单侧(15.3±2.1)min,双侧(21.7±3.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5±3.7)h。术后未出现阴囊血肿或出血等重大并发症。 结论改良腹腔镜下疝囊超高位结扎加腹膜悬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操作简单且安全,且取材容易,值得进一步实践以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简单、可靠、高效的小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为研究胆石成因及防治提供重要手段。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模型组喂饲致石饲料(基础饲料加10%猪油、1%胆固醇及0.5%胆酸)。两组小鼠分别于喂养4周和8周后,计算小鼠存活率,同时各取一半数量小鼠在乙醚吸入麻醉下手术取胆囊及血液标本,分别检测成石率、血脂浓度及胆汁胆固醇饱和度。结果对照组小鼠8周存活率100%,模型组小鼠死亡1只,存活率95%。对照组8周成石率为零,模型组4周成石率80%,8周成石率100%。血脂分析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4周和8周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1),甘油三酯浓度轻度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P0.01)。4周和8周时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测定,对照组分别为0.48±0.29和0.58±0.21,模型组分别为1.36±0.36和1.52±0.37,模型组胆固醇浓度处于过饱和状态。结论本模型方法简单、成石率高、动物死亡率低,可作为研究胆石成因及防治的备选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和基因芯片技术初步筛选人胰腺癌细胞信号转导及转入激活因子3(STAT3)下游耐药相关基因,为探索STAT3调控耐药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人胰腺癌细胞SW1990与siRNA沉默STAT3后SW1990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初步筛选STAT3下游耐药相关基因。结果按差异显著性标准从47 000条基因(代表38 500个明晰的基因)中筛选出具有表达差异的基因共有982条(2.55%),其中上调表达2倍的基因有592条,下调表达2倍的基因有390条。与耐药相关基因有:显著上调的拓扑异构酶IIα(TOPOIIα)、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相关配体(TRAIL);显著下调的富半胱氨酸61(CYR61),Ras肿瘤基因家族成员(RAP1A),bcl-2相关抗凋亡基因(BAG1),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结论胰腺癌耐药是一个多基因、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应用siRNA技术沉默STAT3基因后,有6条耐药相关基因发生改变。为进一步研究STAT3与胰腺癌耐药的关系提供新的线索,也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胃肠道重建方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对54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BillrothⅠ式组(A组,18例)、BillrothⅡ式组(B组,21例)和Roux-en-Y组(C组,15例),对比各组术前及术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胆汁酸变化,同时检测各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多肽YY(PYY),术后胃黏膜组织胆汁酸G蛋白耦联受体(TGR5)蛋白表达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B组和C组术后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1),而A组则无明显改善(P>0.05);C组较A、B组术后6、12个月血清胆汁酸含量明显升高(P<0.01),但B组较A组血清胆汁酸含量无明显升高(P>0.05);各组患者血清PYY及TGR5蛋白变化与血清胆汁酸变化趋势相似。结论:采用胃肠旁路术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可有效控制并明显改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其中Roux-en-Y术式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血清胆汁酸激活TGR5并导致胃肠道激素PYY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IMP3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意义以及基因甲基化同IMP3表达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162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IMP3的表达?分析临床因素与IMP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并随访所选162例术后患者生存情况作生存分析?提取正常肝组织?肝癌组织的DNA,通过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测定IMP3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培养正常肝脏细胞L02和Huh-7肝癌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IMP3蛋白的表达?提取两组细胞DNA,分别对IMP3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进行甲基化状态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组织中IMP3阳性率为67.90%;IMP3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级?分期?AFP?早期复发均存在相关性;而与性别?HBsAg无明显相关性?随访显示IMP3阳性患者长期生存明显低于IMP3阴性者?CpG岛甲基化检测显示肝癌组织中P1和P2位点高度去甲基化,而正常肝脏组织中P1和P2则处于甲基化状态?正常肝脏细胞IMP3表达阴性,Huh-7肝癌细胞IMP3表达强阳性?正常肝细胞P1和P2位点处于高度甲基化状态,而Huh-7肝癌细胞P1和P2位点处于去甲基化状态?结论:IMP3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具有高表达,IMP3高表达提示不良预后;基因的甲基化同IMP3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简单、可靠、高效的小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为研究胆石成因及防治提供重要手段。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模型组喂饲致石饲料(基础饲料加10%猪油、1%胆固醇及0.5%胆酸)。两组小鼠分别于喂养4周和8周后,计算小鼠存活率,同时各取一半数量小鼠在乙醚吸入麻醉下手术取胆囊及血液标本,分别检测成石率、血脂浓度及胆汁胆固醇饱和度。结果对照组小鼠8周存活率100%,模型组小鼠死亡1只,存活率95%。对照组8周成石率为零,模型组4周成石率80%,8周成石率100%。血脂分析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4周和8周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1),甘油三酯浓度轻度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P〈0.01)。4周和8周时胆汁胆固醇饱和度测定,对照组分别为0.48±0.29和0.58±0.21,模型组分别为1.36±0.36和1.52±0.37,模型组胆固醇浓度处于过饱和状态。结论本模型方法简单、成石率高、动物死亡率低,可作为研究胆石成因及防治的备选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手术操作对胃癌细胞外周血播散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45例胃癌患者于胃癌根治手术前后即刻分别取外周血,采用RT-PCR的方法测定外周血中癌胚抗原(CEA) mRNA的表达情况。10例健康体检者和3例因胃溃疡而行胃大部切除术者为对照组。结果胃癌患者手术后CEA mRNA阳性率[48.9%(22/45)]显著高于手术前[8.9%(4/45)](P=0.000);对照组外周血CEA mRNA的表达皆阴性。手术后CEAmRNA阴性组手术时间(2.46±0.51)h,阳性组则为(3.19±0.48)h,P=0.000;早期胃癌组CEA mRNA阳性率10.0%(1/10),进展期胃癌组CEA mRNA阳性率54.8%(17/31),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和肿瘤侵犯深度为手术后CEA mRNA阳性率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操作可导致胃癌肿瘤细胞播散进入血液循环,手术时间和肿瘤侵犯深度为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和肿瘤侵犯深度的增加,肿瘤细胞播散入血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