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分析1例胰腺错构瘤(pancreatic hamartomas,P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患者为女性,62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6个月余而入院,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颈部有1个实性占位,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而行肿瘤切除术。大体上,肿瘤呈实性结节,与周围胰腺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灰红色。组织学上,肿瘤与周围胰腺组织界限清楚,但无包膜。肿瘤由分化成熟的腺泡、导管和胰岛杂乱无章地分布于致密的梭形增生的间质中。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导管上皮和腺泡表达CK、CK8/18,其间可夹杂少量CgA和Syn阳性表达的神经内分泌细胞;间质梭形细胞表达vimentin和CD34,不表达CD117、CD99、SMA、Bcl-2、S100和Desmin;Ki-67增殖指数约2%。大多数导管周围同心圆结构的弹力纤维断裂或缺失。PH是一种少见的胰腺非肿瘤性病变,术前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明确诊断需要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肾源性腺瘤(N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NA,总结其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20~76岁。1例有急性膀胱炎病史,1例2年前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病史。膀胱镜下3例病变均表现为黏膜的局部隆起。组织学上,病变主要由乳头状、小管状和小囊状结构组成,管腔中可见嗜酸性分泌物,上皮为立方状或矮柱状,部分呈“靴钉样”改变;间质水肿及慢性炎改变。免疫组化:上皮细胞PAX2、PAX8(+),CK7、P504S部分(+),而PSA和p63(-),Ki-67增殖指数<2%。结论膀胱NA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增生性改变,患者常有泌尿道损伤病史。膀胱NA常需与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以及膀胱透明细胞腺癌等相鉴别。掌握其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2016版WHO泌尿系统肿瘤分类中将膀胱癌分为非浸润性和浸润性癌,其中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根据组织形态学特征又进一步分为多种组织学亚型,这些组织学亚型中有些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有些容易与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混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直肠腺癌中差分化细胞群(poorly differentiated clusters,PDC)与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s,TB)之间的关系,以及MUC1在PDC和TB中的表达,探讨结直肠腺癌中PDC和TB的相关性,阐明两者的生物学特征。方法:183例结直肠腺癌中PDC的识别和分级采用HE染色下观察,TB的识别和分级采用CK免疫组化染色,MUC1在PDC与TB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检测。结果:183例结直肠腺癌中,PDC的检出率为56.8%(104/183),肿瘤内出芽(intratumoural budding,ITB)的检出率为54.1%(99/183),肿瘤浸润前沿出芽(peritumoural budding,PTB)检出率为62.3%(114/183)。结直肠腺癌中PDC与ITB、PDC与PTB的检出率均呈正相关(P < 0.001);结直肠腺癌中PDC分级与PTB分级呈正相关(P < 0.05),而与ITB的级别无关(P > 0.05);在瘤体主体MUC1主要呈腔缘和(或)胞质表达,而在PDC和TB中MUC1呈反向表达模式即(inside?out,I/O)模式,MUC1在PDC、ITB和PTB中反向表达率分别为55.8%、58.6%和54.4%。结论:结直肠腺癌中PDC和TB密切相关,特别是与PTB有关,提示两者生物学行为具有密切相关性;MUC1在PDC和TB中的反向表达模式提示两者具有微乳头状癌特征,可能是微乳头状癌发生过程中的不同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7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手掌心肿块,有酸胀感,伴右手指麻木。临床检查:右手掌近大鱼际侧见一肿块,手掌心膨隆,质地韧,活动较差,皮温不高,无明显红肿,无瘙痒,无溃烂,有压痛,右手指间关节活动正常。右腕部Tinel征阳性,右手桡侧3个半手指指腹麻木,末梢血运正常。X线检查示: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示:右手掌肿块,考虑偏良性病变,腱鞘囊肿可能(图1,2)。  相似文献   
6.
探讨原发性食管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MEC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MEC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8岁和78岁,男和女各1例,均表现为进食梗阻。病变分别位于食管下段和上段,光镜下癌巢由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及黏液细胞构成。免疫表型:表皮样细胞p63(+)、黏液细胞CK7(+)、CD117(-),AB/PAS染色黏液细胞(+)。MECE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据术后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