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儿童软组织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16层螺旋CT对23例具有软组织血管性病变的儿童患者进行扫描,并对原始资料进行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分析病变的各种CT表现.CT分型标准:观察原始图像及各种后处理图像,只要发现纡曲、粗大的供血动脉或/和引流静脉即定为Ⅱ型,反之则定为Ⅰ型.结果:平扫病灶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较周围肌肉密度稍低,其中6例可见钙化.增强后19例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明显强化,其强化程度与周围血管相似,其中6例见粗大、纡曲血管影,6例呈渐进性强化;另外4例轻度强化.行VR、MIP、MPR重组,11例可见粗大、纡曲的供血动脉或/和引流静脉,即Ⅱ型.另12例未见粗大、纡曲的供血动脉或/和引流静脉,为Ⅰ型.结论:16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后处理强大等优势,不仅可对儿童软组织血管性病变做出定位、定性诊断,而且可以初步分类诊断,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特点、机理及动态CT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资料。结果:脑叶梗塞4例,占15.4%,基底节区梗塞22例,占84.6%。18例伴豆状核钙化。伤后2个月CT复查6例,病灶均呈软化灶。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多见于婴幼儿,致伤因素较轻,梗塞灶多见于基底节区且多伴豆状核钙化。CT检查发现梗塞灶的最佳时间是伤后1~6天,动态CT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梗塞灶,而且可以观察梗塞灶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儿童胆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及分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7例胆管扩张症的CT特征,按胆管受累部位分为肝外型、肝内型、肝内外混合型。结果:97例胆管扩张症表现为肝内、肝外胆管单独或同时不同程度地扩张,其中肝外型64例(66.0%);肝内型3例(3.1%);肝内外混合型30例(30.9%)。结论:CT能清楚地显示扩张胆管的部位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且无创伤,因此CT是儿童胆管扩张症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根据儿童鼻息肉生长的特点,对内镜治疗儿童上颌窦息肉的临床结局进行评估,探讨儿童鼻息肉治疗的外科学新途径,。方法 儿童上颌窦息肉33例,其中合并上颌窦后鼻孔息肉11例;手术均采用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扩张上颌窦口并用削刨器清除病变组织。对患儿进行术前、术后鼻窦冠状位CT(骨窗)Lund-Mackey评分,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条(sino-nasal outcome test-20, SNOT-20)评估,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例患儿,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1例术前综合治疗息肉消失,术中证实无息肉并行上颌窦扩张、冲洗、引流;1例切除钩突并开放前筛患儿,术后6个月仍未上皮化,仍在随访跟踪中。术前、术后6个月鼻窦冠状位CT Lund-Mackey评分,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P<0.01);术前、术后6个月SNOT-20评估,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P<0.01)。结论 功能性鼻内镜结合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儿童上颌窦息肉,是有效、简便、安全的新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更微创的特点。合理设计SNOT-20相关条目,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应用于儿童,关注儿童术后恢复的主观感受,是手术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CT对儿童急性颅脑外伤的诊断价值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儿童急性颅脑外伤的诊断价值及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702例儿童急性颅脑外伤的CT检查结果,按有无损伤及损伤部位分类。结果 702例患儿,447例CT平扫未见异常,占63.68%;单纯头皮血肿79例,占11.25%;颅骨损伤(不伴颅内损伤)132例,占18.80%;颅内损伤44例,占6.27%。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患儿,CT检查难准确诊断颅脑损伤,但阳性率偏低,因此,CT检查是颅脑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不应作为颅脑外伤的常规检查方法,应根据小儿颅脑外伤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决定是否需要CT检查,而不能滥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6层MSCT低剂量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60例临床怀疑气道异物的患儿行MSCT低剂量扫描,记录患儿的平均有效剂量(mGy),将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重建(VR)和仿真支气管镜(VB)成像,与支气管镜取出异物进行对比,评价MSCT诊断的优势及局限性.结果 支气管镜证实异物59例,MSCT均得到准确诊断.异物位于主气管4例,右主气管27例,左主气管20例,双侧支气管3例,肺段支气管3例,肺叶支气管2例.结论 小儿气道异物行MSCT低剂量扫描能满足诊断需要,准确评估异物大小、位置、形态及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鼻窦CT扫描已逐步成为确诊多数鼻窦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准确的轴位或冠状位CT检查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指导手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目前CT检查在鼻窦检查中已广泛应用,而儿童对射线较为敏感,因此CT检查所造成的辐射剂量增加的危害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本研究旨在讨论通过降低辐射剂量(mAs)对于图像诊断质量及对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低剂量扫描在儿童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术后三维CT重建在颅缝早闭症患儿修复术中的意义.方法 对17例颅缝早闭症者于术前行CT三维重建,并运用计算机测量颅底俯位、颅骨与轴线相交点之间的距离,以及颅长、颅宽,并求出比值.分别对短头、舟状头、斜头(包括颅顶不对称指数)进行测量.将17例中9例术后的三维CT测量结果与术前进行对比.结果 17例颅缝早闭症术前的CT三维重建,短头前移距离在1.5~3 cm.舟状头后缩2~4 cm.斜头则前移后缩2 cm左右,9例术前与术后测量结果相吻合.结论 术前三维cT测量计算,可为颅缝早闭症手术提供颅骨瓣和眶额桥前移的数据及预估手术效果,术后用CT三维重建测量可以评价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MSCT特征,探讨MSCT对其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10月间115例拟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胸部MSCT检查,观察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MSCT征象,比较血液病与非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MSCT征象,并分析治愈好转组及恶化死亡组患者治疗0W、2W、4W及8W肺部病变形态学变化。结果在85例确诊的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中,MSCT共正确诊断81例,其MSCT表现包括斑片影、实变、团块影、结节、空洞、星月征、枝桠征及晕轮征,其中空洞例数最多,其次为结节、斑片影及晕轮征。病变以双侧多发为主,中下肺多见。与非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MSCT征象比较,血液病患者斑片影、团块影、结节、空洞、星月征、枝桠征及晕轮征的比例均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W及8W,治愈好转组斑片影、结节及空洞病灶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恶化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能够准确显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病灶的特征,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并可以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卵巢囊肿是一种女性常见疾病,但发生在新生儿及小婴儿的并不多见,文献检索未见CT专题论述.CT能够很好的显示卵巢囊肿的大小、形态、密度及与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1-5].现将本院2001年至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新生儿及小婴儿(指6个月以内的婴儿)卵巢囊肿的CT影像表现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