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口腔医学》2017,(12):1104-1107
目的调查成人和青少年唇腭裂患者口腔健康、功能及生活质量状况,比较两组年龄段人群在此的差异,为提高唇腭裂患者生活质量而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例成人唇腭裂患者(19~28岁,G1)和20例唇腭裂青少年患者(10~18岁,G2)纳入实验组;对照组为20例健康成年人(19~28岁,G3)和20例健康青少年(10~18岁,G4)。运用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表(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四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唇腭裂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1.成人唇腭裂组在口腔健康影响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 14,OHIP14)和美学评价方面得分显著高于成人对照组(P=0.002);在口耳鼻功能、咬合功能和治疗满意度方面得分与成人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2.成人唇腭裂组在OHIP14(P=0.024)和美学评价(P=0.008)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青少年唇腭裂患者;在口耳鼻功能、咬合功能和治疗满意度方面得分与青少年唇腭裂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人唇腭裂患者生活质量和口腔健康状况偏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腭中缝的钙化时间,分析腭中缝的钙化与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关系,用于成人及青少年患者快速扩弓前的个体评估和指导。方法:211例研究对象(4.2~43.8岁)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图像,截取水平面腭中缝的形态,按照钙化程度不同分为5期,评估患者腭中缝的闭合程度与生理年龄及性别的关系。结果:随年龄增加,腭中缝钙化程度逐渐增加。完全钙化最早见于1例10岁女性患者,15岁年龄段中有50%的患者腭中缝钙化,在成人患者中仍可见一部分腭中缝未钙化的病例,最晚见于1例37岁女性患者。青春期男性腭中缝钙化较女性晚,而在青春期前及成人后,男女钙化分期未见差异。结论:腭中缝钙化与年龄相关,钙化时间从10岁开始持续至成人时期,部分成人患者腭中缝并未钙化。青春期男性腭中缝钙化较女性晚。上颌扩弓前应进行个体评估。  相似文献   
4.
《口腔医学》2017,(8):703-706
目的分析正畸固定矫治患者牙釉质脱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61例正畸固定矫治患者矫正过程中和矫正结束后进行牙釉质脱矿情况检查和问卷调查。Log-rank Test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口腔卫生维护方法和饮食习惯在牙釉质脱矿发病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牙釉质脱矿的危险因素。结果 161例患者的3 619颗牙中有75例患者的328颗牙发生了牙釉质脱矿,其发病率分别为46.6%和9.1%;患者的年龄(P=0.038)、每日刷牙频率(P=0.001)、单次刷牙时间(P<0.000 1)和每周摄入甜食或碳酸饮料频率(P=0.015)在牙釉质脱矿发病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而患者性别、是否使用正畸牙刷、是否使用含氟牙膏、是否使用漱口水在牙釉质脱矿发病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每日刷牙频率(P=0.005)、单次刷牙时间(P<0.000 1)和每周摄入甜食或碳酸饮料频率(P=0.026)是影响正畸固定矫治患者是否发生牙釉质脱矿的危险因素。结论牙釉质脱矿是正畸固定矫治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合理的控制甜食或碳酸饮料摄入、足够的刷牙次数和刷牙时间是防治牙釉质脱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观察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fornuclearfactor-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在大鼠根尖周炎发展各阶段表达的变化与根尖周病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一侧下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组,对侧下颌第一磨牙作为对照组;术后1、3、7、14、21d处死动物,拍摄颌骨x线片,计算根尖周骨破坏面积;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根尖周组织中RANKL、OPG的表达。结果:根尖周骨破坏面积自术后3d开始显著增大,21d达到峰值,呈时间依赖关系;RANKL的表达量在3d组明显增高,7d组表达量到达峰值,14d组开始下降;OPG的表达量在1d组即出现有显著性上升,3d组表达趋于平缓,21d组达峰值。RANKL、OPG的变化与根尖周病变发展的变化趋势有着显著相关性。结论:RANKL/OPG系统在根尖周炎炎症性骨质破坏机制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南京市1~6岁儿童口腔微生物与肠道菌群的构成差异。方法: 选择86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1~6岁儿童,采集唾液和粪便标本各860份,采用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对细菌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口腔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构成差异。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门水平上,口腔中占比超过10%的微生物包括拟杆菌门(39.98%)、变形菌门(25.32%)和厚壁菌门(21.78%);而在肠道微生物中,占比超过10%的菌种为厚壁菌门(45.21%)和拟杆菌门(37.21%)。在属水平上,口腔中排名前三位的微生物分别为普雷沃菌属(26.11%)、奈瑟菌属(12.39%)和卟啉单胞菌(10.13%)。肠道微生物中,占比最高的为拟杆菌属(20.11%),其次为普雷沃菌属(9.13%)和栖粪杆菌属(5.13%)。口腔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的α和β差异。结论: 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在口腔中占比较高,而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肠道中占比较高。口腔和肠道微生物在构成种属和丰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实验性牙周炎对小鼠骨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的影响,初步探讨ROS在牙周炎中的作用。方法:选用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20只,采用丝线结扎法建立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在术后4周取材,对小鼠上颌骨进行micro?CT扫描、HE染色及TRAP染色;取小鼠四肢骨髓,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中ROS含量水平。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上颌第二磨牙从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增大,近远中及根分叉处牙槽骨吸收明显,成骨细胞减少;单位长度破骨细胞数显著增多(P < 0.001);小鼠骨髓中ROS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1)。结论:ROS含量在实验性牙周炎小鼠骨髓中增加,可能影响成骨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参与牙周炎骨吸收。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3~5岁儿童乳牙色素沉着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有色素沉着儿童乳牙列的患龋情况。方法: 对2019年12月—2020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82名3~5岁乳牙有色素沉着的儿童及200名无色素沉着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及对监护人问卷调查,分析口腔内有色素沉着儿童的乳牙列患龋情况,色素沉着的分布范围、严重程度及色素沉着形成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5岁有色素沉着儿童的患龋率及龋均低于全国和江苏省相应年龄儿童的平均水平。下颌乳切牙舌侧面为色素沉着最好发区域。色素沉着发生与进食含酱油食物的频率及儿童刷牙的执行者有关。结论: 乳牙列色素沉着的发生与患龋情况呈负相关,色素沉着的形成与大部分环境因素无明显关联,未来可能需要更多基于个体基因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