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索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ell?cycle checkpoint kinase 2,Chk2)敲除是否能改善由B淋巴瘤Mo?MLV插入区1(B cell?specific MLV integration site?1,Bmi?1)缺失所致的小鼠脑衰老表型。方法:取2月龄Bmi?1基因敲除(Bmi?1-/-)小鼠、Chk2基因敲除(Chk2-/-)小鼠、Bmi?1和Chk2双敲(Bmi?1-/-Chk2-/-)小鼠以及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脑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不同组小鼠脑组织皮层、海马、下丘脑中NeuN、GFAP、Iba1、p16等指标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小鼠脑皮质中p16、SOD1、SOD2蛋白表达量的差异。结果:与同窝WT小鼠相比,Bmi?1?/?小鼠在上述脑区中NeuN、Iba1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GFAP与p16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SOD1、SOD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16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而在Chk2-/-小鼠中NeuN、Iba1阳性细胞百分率则增加,GFAP与p16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SOD1、SOD2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p16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与Bmi?1-/-小鼠相比,Bmi?1-/-Chk2-/-小鼠在上述脑区中NeuN、Iba1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GFAP与p16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SOD1和SOD2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16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Chk2敲除可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改善由Bmi?1缺失所致的小鼠脑衰老表型。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衰老相关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衰老相关问题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免疫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防御系统—,在衰老过程中免疫系统会逐渐出现变化。如何通过免疫调控的方式,延缓衰老引起的病理变化,降低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正在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从T细胞发育、免疫衰老及炎性衰老3方面系统地阐述衰老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工程免疫细胞CAR-T细胞的应用、清除衰老T细胞、线粒体功能调节、衰老通路调节及胸腺移植6个方面为免疫系统对衰老进程的干预机制提供理论支持,从炎性衰老对心、肺等重要组织器官的影响阐释炎性衰老对机体的作用机制,探讨免疫系统与衰老关系研究的新进展,提出增强老年人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3.
目的 白介素-22(IL-22)是IL-10细胞因子家族成员,可以由多种免疫细胞分泌。IL-22受体(IL-22R)主要在非造血源性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中表达,IL-22通过与IL-22R结合在黏膜屏障防御、组织修复、上皮细胞存活和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IL-22的表达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是近年来代谢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IL-22在脂肪性肝病、肥胖、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模型探讨活性维生素D[1,25(OH)2D3]缓解结肠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DSS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分析炎症表型,检测杯状细胞变化情况及肠道通透性的改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免疫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及免疫荧光分析各组小鼠结肠组织连接蛋白的表达差异。利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检测1,25(OH)2D3对连接蛋白的保护作用。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讨1,25(OH)2D3调控Claudin 4表达的机制。结果:1,25(OH)2D3可明显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症,其可能通过增加连接蛋白表达,维持杯状细胞结构,提高肠道上皮屏障作用,减轻肠道通透性,进而减少炎症反应发挥保护作用。结论:1,25(OH)2D3可在小鼠急性结肠炎中发挥抗炎作用,维持肠道通透性稳定,增强细胞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通过维生素D受体转录调控Claudin 4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小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B淋巴瘤Mo?MLV插入区1(B cell?specific MLV integration site?1,Bmi?1)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取2月龄C57Bl/6小鼠,利用LISA脊髓损伤造模仪制作小鼠第9胸椎节段(T9)中度脊髓钝挫伤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检测,初步观察SCI后1、3、7、14、28 d时Bmi?1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与细胞定位。结果:Bmi?1在脊髓中的表达,于损伤后1 d即上调并达峰值,至损伤后28 d仍保持较高水平,其表达变化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CI后,Bmi?1与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神经元核心抗原(neuronal nuclei antigen,NeuN)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and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CD31)共表达;Bmi?1与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无共表达。结论:小鼠脊髓损伤后脊髓中Bmi?1表达上调,主要定位于小胶质细胞、髓鞘细胞、神经元与血管内皮细胞,且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尤为显著。提示Bmi?1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可能与小胶质细胞的增殖与活化、内源性髓鞘再生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有关,可能在脊髓损伤后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球处于老龄化人口飞速增长阶段,心脏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急剧增加。线粒体功能障碍既是衰老的标志,也可能是引起衰老的起始原因。文章就心脏衰老过程中线粒体障碍的作用及机制,以及靶向线粒体相关途径延缓心脏衰老的最新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