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回顾1例难治性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在胰腺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结束2个月后出现腹腔转移,后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奥沙利铂化疗联合腹膜后淋巴结区域局部放疗,治疗期间病情再次进展,腹腔一病灶再次增大,遂予该腹腔转移病灶原位疫苗模式治疗。局部大剂量分割免疫增敏放疗+OK432瘤内注射+抗PD-1单抗静脉治疗后,血清CA125持续下降至正常范围。治疗1周期后,转移病灶穿刺病理显示大面积坏死;治疗3周期后,复查CT显示腹腔转移病灶消失,客观疗效评价达CR;无进展生存时间已达16个月。该治疗模式为晚期难治性胰腺癌及其他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贝母合剂对肺损伤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贝母合剂对博来霉素肺损伤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贝母合剂组,后3组建立博来霉素肺损伤模型,地塞米松组和贝母合剂组分别予地塞米松、贝母合剂治疗。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组织AQP1、ICAM-1和VCAM-1,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Image Pro Plus6.0测量计算其平均光密度(IOD)值。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AQP1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而ICAM-1、VCAM-1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贝母合剂组肺组织AQP1表达明显升高(P<0.01),ICAM-1、V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肺组织ICAM-1、VCAM-1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P<0.05),而AQP1表达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促进肺损伤大鼠肺组织AQP1表达和抑制ICAM-1、VCAM-1表达可能是贝母合剂防治肺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肿瘤腹膜转移常见于癌症晚期患者,由于腹腔内血供及其他脉管系统丰富,肿瘤病灶可广泛存在于腹膜腔区域,临床预后较差。近年来研究者提出多种诊疗策略以延缓肿瘤进展,但由于腹腔内直接注射药物的滞留时间短、无肿瘤靶向性等原因,抑瘤效果不佳。肿瘤靶向穿透肽是一类多功能短肽,不仅对肿瘤组织有特异性亲和力,还兼有向其深部渗入的特性,可修饰于抗肿瘤药物、纳米载体、免疫细胞及显像探针等,促进药物特异性富集于肿瘤深部,增强抗肿瘤作用。以肿瘤靶向穿透肽修饰介导的腹膜转移靶向治疗显示出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靶向穿透肽在肿瘤腹膜转移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评估转移性结直肠癌微波消融治疗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转移性结直肠癌行肺部或肝脏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均进行CTCs检测,并搜集患者临床特征。应用统计方法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微波消融术后,患者的CTCs测量值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对性别、年龄、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微波术后CTCs数目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生存状态进行分析后得出:女性患者在随访截止时期的生存状态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微波术后CTCs数目<7个/ml的患者生存状态优于术后CTCs数目≥7个/ml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而年龄(P=0.274)、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P=0.271)、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P=0.214)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的生存状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CTCs数目在微波消融术后会增加;女性患者在随访截止时期的生存状态优于男性;微波术后CTCs数目<7个/ml的患者生存状态优于术后CTCs数目≥7个/ml者;年龄、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疾病状态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4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分为联合免疫治疗和未联合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方法包括细胞因子治疗和过继性免疫细胞回输疗法,未联合免疫治疗者包括术后未治疗的以及术后仅行辅助放疗或辅助化疗的患者。根据随访资料分析预后情况,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分别为 32.0个月(95%CI: 20.2~43.8个月)和23.0个月(95%CI: 16.4~29.6个月)。Ⅲ期患者术后联合免疫治疗较未联合免疫治疗中位OS延长(38.0个月 vs. 10.0个月,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溃疡和肿瘤Breslow厚度是影响皮肤黑色素瘤OS的独立因子,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溃疡和肿瘤Breslow厚度是影响DFS的独立因子。结论 年龄、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Breslow厚度和原发灶溃疡均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Ⅲ期患者术后联合免疫治疗可延长OS。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单独应用鬼臼乙叉甙(VP-16)静脉给药5d治疗老年人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其毒性反应。方法30例老年人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VP-16单药静脉化疗。结果 完全缓解9例(30.0%)、部分缓解15例(50.0%)、微效4例(13.3%)、稳定1例(3.3%)、进展1例(3.3%),有效率80.0%。全组中位生存期15个月,其中有效者中位生存时间20.5个月,无效者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40.0%、20.0%。毒性反应较轻,患者均能耐受,以轻度骨髓抑制和肝功能受损为主,恶心、呕吐少见。结论 静脉5d单独用VP-16治疗老年人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可靠、使用方便、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皮抑素的抗肿瘤活性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重组人内皮抑素作用于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及人癌裸鼠移植性肿瘤,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并与传统细胞毒性药物进行比较;同时,以MTT法观察其对血管内皮细胞ECV细胞和结缔组织类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重组人内皮抑素对小鼠移植性肿瘤Lewis肺癌及人癌裸鼠移植性肿瘤QGY肝癌、A549肺癌、Bcap37乳腺癌均有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MIT实验显示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及结缔组织类成纤维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结论重组人内皮抑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其作用机理可能在于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HIFU联合奥曲肽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病理确诊的晚期胰腺癌患者46例(有可测量病灶者),随机分为热疗组和联合组,联合组采用FBY01北大研制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奥曲肽治疗,两组均至少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均可评价疗效。联合组临床受益反应率为75.0%(18/24),热疗组为36.4%(8/22),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联合组治疗前后及两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都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热疗组中位生存期约8.8月,联合组中位生存期达到10.8个月,P>0.05。两组的近期有效率,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毒副作用轻微,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IFU联合奥曲肽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受益反应率改善明显,VEGF水平下降明显,且毒副反应轻,病人能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