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2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移植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对输血的指导意义。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肝移植患者,比较无肝前期、无肝期和新肝期输血和未输血患者TEG指标,如反应时间(R)、血块形成时间(K)、角度(α)、最大振幅(MA)和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 在52例患者中,无肝前期输血率为17.3%,无肝期输血率为86.5%,新肝期输血率为75.0%(P<0.05);无肝前期输血患者APTT为(74.4±7.2)s,显著长于未输血患者【(66.9±8.1)s,P<0.05】,新肝期输血患者PT和TT分别为(30.4±5.4)s和(30.2±3.6)s,显著长于未输血患者【分别为(26.1±4.6)s和(27.0±4.2)s,P<0.05】,无肝期输血与未输血患者APTT、PT、TT和Fi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肝前期输血患者K值为(7.6±1.8)min,显著长于未输血者【(6.0±2.0)min,P<0.05】,无肝期输血患者R、K和α分别为(26.4±5.5)min、(15.3±2.8)min和(15.8±4.4)°,未输血者分别为(21.8±4.3)min、(12.0±3.9)min和(19.5±3.9)°,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肝期输血患者α和MA分别为(20.3±4.1)°和(34.4±5.8)mm,未输血者分别为(23.8±3.5)°和(39.0±4.5)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前期20例大量输血患者APTT为(77.3±6.8)s,显著长于32例未大量输血患者的【(70.4±7.9)s,P<0.05】,无肝前期大量输血患者K值为(8.0±1.7)min,显著长于未大量输血患者【(7.1±1.4)min,P<0.05】,无肝期大量输血患者R值为(29.3±5.2)min,显著长于未大量输血患者【(23.6±4.7)min,P<0.05】,无肝期大量输血患者K值为(16.8±3.1)min,显著长于未大量输血患者【(13.7±2.8)min,P<0.05】,无肝期α为(15.2±3.6)°,显著小于未大量输血患者【(18.4±4.4)°,P<0.05】,新肝期大量输血患者TT水平为(31.5±3.0)s,显著长于未大量输血患者【(28.2±3.3)s,P<0.05】,新肝期大量输血患者MA水平为(32.8±5.5)mm,显著短于未大量输血患者【(38.7±4.3)mm,P<0.05】,新肝期大量输血患者α为(19.8±3.7)°,显著小于未大量输血患者【(22.4±3.1)°,P<0.05】。结论 对于肝移植患者及时动态地监测TEG和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判断凝血功能变化,指导合理地输血,各指标的意义还需要认真地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对临床患者合理使用血液成分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临床医生申请进行TEG检测的患者295例,其中有189例患者分别进行TEG检测和传统凝血项检测,选取TEG检测参数结果和凝血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并对TEG检测结果所指导的临床用血成分与临床申请输注血液成分进行比较。结果:APTT、PT与R、K为正相关,r分别为0.379、0.326和0.255、0.239,P0.01;Fg与K、Angle、MA呈显著相关,r分别为-0.289、0.391和0.584,P0.01;PLT与K、Angle角、MA呈显著相关,r为-0.372、0.461和0.645,P0.01。结论:TEG检测对临床患者合理使用血液成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临床在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病因很复杂,主要由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因素引起。为此,学术界提出了多种干预措施。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针对其病因、实验室及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学》杂志原篇首语:为了预防输血不良反应和挽救生命,欧洲学者们正在呼吁用DNA检测替代血清学方法来鉴定血型。  相似文献   
5.
分析1例Rh(D)阴性患者输注DEL型血后产生高效价抗-D致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为Rh(D)阴性患者安全输血提供策略建议。采用盐水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性质鉴定,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和效价测定;将配血不合红细胞与患者血清在37℃温吸收后在56℃热放散,对所得放散液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同时采用吸收放散法对献血员红细胞进行DEL型检测。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抗体性质为IgG型,抗体特异性为抗-D,效价为2 048,配血不合红细胞吸收放散液抗体特异性鉴定为抗-D,经吸收放散检测该献血员为DEL型(回顾调查该患者在17 d前输注的一袋红细胞也为DEL型)。Rh(D)阴性患者接受DEL型血输注,具有产生抗-D的潜在风险,所产生的抗-D可再次结合DEL型红细胞致配血不合。对于有输血史、妊娠史、有生育要求的女性以及输血依赖等群体输注应持谨慎态度。对已经产生抗-D患者,在非紧急情况不应输注,避免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FMS样酪氨酸激酶3受体(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3 receptor,FLT3)突变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细胞计数、突变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68例伴FLT3突变的AML患者纳入研究,进一步对FLT3突变类型进行分类,收集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数据及血细胞计数,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伴FLT3突变的AML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10表达水平升高,CD8、CD16+CD56、IL?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表达水平下降。按白细胞计数分组,CD3、CD4、CD8、CD19、IL?4、IL?10在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24、P=0.034、P=0.008、P=0.048、P=0.024);按血小板计数分组,CD19、CD1...  相似文献   
7.
目的:准确对抗-Mur,抗-E进行抗体类型和特异性鉴定,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供血者,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红细胞进行Rh分型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采用盐水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检测患者血清与谱细胞的反应格局来确定抗体的类型及特异性,同时进行抗体效价的测定,运用荧光PCR法对患者MNS血型系统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患者红细胞Rh分型为DCCee,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为阴性,血清中存在(IgG+IgM)型抗-Mur和IgG型抗-E抗体,IgG型抗-Mur效价为4,IgM型抗-Mur效价为2,IgG型抗-E效价为32,MNS血型系统基因分型结果为M(-)N(+)S(-)s(+)Mur(-)。结论:抗-E和抗-Mur均可以引起严重免疫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综合运用在不同介质中,不同实验条件下,以及正确选用抗体筛查和抗体特异性鉴定细胞,帮助我们检出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尤其避免低频抗体的漏检,从而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正HELLP综合征(hemolysis,elevated serum level of liver enzymes,and low platelets syndrome,HELLP)是1982年由Weinstein首先报道及命名的,除高血压及蛋白尿外,主要表现为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伴中度到重度血小板减少,外周血中异常破碎红细胞,肝酶升高并伴恶心和呕吐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最大血块强度(MA)值在血小板减少孕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08—2017-12入住本院产科的血小板减少孕妇111例,血小板计数正常的孕妇24例。比较血小板计数与TEG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血小板计数孕妇在分娩方式、血小板输注例数和输注量上的差异;孕妇分娩前和(或)分娩时是否输注血小板的多因素分析;比较血小板计数和TEG参数MA值与产时、产后24h出血量的相关性;分别比较TEG参数MA50组与MA≥50组以及血小板减少组与血小板正常组孕妇在产时、产后24h出血量、血小板及红细胞输注量的差异;比较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孕妇在血小板计数和MA值上的差异。结果:血小板计数与TEG参数有相关性(P0.05);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均采取剖宫产分娩且均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计数正常的孕妇均未输注血小板。MA值、血小板计数和分娩方式对孕妇是否输注血小板具有预测价值(P0.05)。血小板计数与产时、产后24h出血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而TEG参数MA与其有相关性(P0.05)。血小板减少组与血小板正常组孕妇在产时、产后24h出血量及红细胞输注量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A50的孕妇均高于MA≥50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在MA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血小板计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参数MA值能预测血小板减少孕妇分娩前和(或)分娩时的血小板输注,能较好评估产时、产后24h出血量及红细胞输注量,可用于血小板减少孕妇临床出血倾向评估及指导分娩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贮存式自身输血65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输血可以节约血液资源,减少同种异体输血,避免输血传染疾病和同种异体免疫性输血反应,对稀有血型输血也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2000年8月~2003年5月,我们在择期手术的65例患者中开展贮存式自身输血,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