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8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9篇
肿瘤学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促进PC9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用IL-17 50μg·L-1刺激PC9细胞0(细胞对照),1,2,3,6和12 h,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PC9细胞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和PD-L1 mRNA及蛋白表达。构建pIRES2-MEF2C及其对照质粒pIRES2-EGFP和MEF2C短发夹RNA(shMEF2C)及其对照质粒shCTR,分别转染PC9细胞48 h(shRNA质粒转染后加IL-17刺激3 h),即分pIRES2-EGFP和pIRES2-MEF2C组或shCTR,shCTR+IL-17和shMEF2C-4+IL-17组,同上检测MEF2C和PD-L1 mRNA及蛋白表达。另构建PD-L1启动子全长(pGL3-PD-L1-FL)和不同截短的pGL3-PD-L1-1~pGL3-PD-L1-4质粒。先将pGL3-PD-L1-FL与pIRES2-MEF2C共转染PC9细胞48 h或与shMEF2C-4共转染48 h加IL-17刺激3 h,用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腺病毒为载体的肝癌组织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蛋白磷酸酶2A催化性C亚基α亚型显性负性突变体(domina negative form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 catalytic subunit α,DN-PP2Acα)表达载体,研究其对肝癌生长的影响.方法 前期研究已构建了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基因增强子和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pgk)基因启动子组合形成的肝癌组织特异性AFpg启动子,并将AFpg启动子和DN-PP2Acα编码序列构建成AFpg启动子调控的DN-PP2Acα表达载体.将该载体重组到腺病毒载体中.Western印迹法检测PP2Ac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用荷瘤裸鼠进行体内研究.结果 AFpg启动子调控的DN-PP2Acα表达载体可特异性地使DN-PP2Acα表达于AFP阳性肝癌细胞HepG2,并抑制细胞及移植瘤的生长,而对AFP阴性肝癌细胞株SK-HEP-1、正常肝细胞株L-02和移植瘤的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 AFpg启动子调控的DN-PP2Acα表达载体能特异性地抑制AFP阳性肝癌细胞的生长,可用于肝癌组织特异性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2号染色体三体(+22)在诊断inv(16)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红、绿荧光直接标记的双色断裂点分离的基因探针CBFβ对18例存在+22克隆异常的AML患者进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并与R显带常规细胞遗传学(CC)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检测同时伴有+22和inv(16)的AML患者。结果18例存在+22的AML患者中,CC分析未发现inv(16)阳性,而FISH检测发现11例inv(16)阳性、1例del(16)(q22)。这11例阳性患者中,9例CC分析为单纯+22异常,1例伴有+8,1例患者为del(16)(q22),而FISH检测为inv(16)。M—FISH检测4例同时伴有+22和inv(16)的患者,除+22外,未发现其他异常。结论+22是预测inv(16)AML的重要标志,具有潜在的诊断inv(16)AML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斑蝥素是蛋白磷酸酶2A( 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的抑制剂[1].PP2A可使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等参与细胞生长的多种激酶去磷酸化而失活.本研究拟检测斑蝥素和经典的PP2A抑制剂冈田酸对胰腺癌细胞JN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及细胞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重组慢病毒载体pLMP2A,并检测其在人鼻咽癌细胞CNE1的表达情况及潜伏膜蛋白2A(latent membrane protein 2A,LMP2A)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将EB病毒编码的LMP2A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lv-GFP中,通过酶切?测序验证,将重组慢病毒载体pLMP2A与包装质粒pdelta-8.91?pVSVG共转染人胚肾上皮细胞株293T,包装重组慢病毒LV-LMP2A,并感染人鼻咽癌细胞CNE1,经单克隆筛选后,用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LMP2A在人鼻咽癌细胞CNE1的表达,CCK8法检测LMP2A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LMP2A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重组慢病毒载体pLMP2A;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筛选出的细胞克隆能高表达EBV-LMP2A,CCK8结果显示LMP2A能促进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划痕实验结果显示LMP2A能促进人鼻咽癌细胞CNE1迁移,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LMP2A能提高人鼻咽癌细胞CNE1侵袭能力?结论:成功制备了慢病毒载体pLMP2A,包装的慢病毒能够成功感染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使LMP2A基因得以高表达,并发现LMP2A能够促进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增殖?迁移?侵袭,为进一步探讨EB病毒在鼻咽癌中的发病机制及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口腔黏膜炎是肿瘤化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与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口腔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1]。口腔黏膜炎可增加全身感染的风险,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2013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1例化疗致口腔黏膜炎患者,对其进行循证护理,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卢医生呼吸操对肺癌术后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以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纳入180例拟行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予常规护理联合术后卢医生呼吸操康复训练90 d,评估两组在术后90 d时血清学指标IGF?1和IL?6水平、6 min步行试验结果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血清IGF?1、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时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6 min步行试验后呼吸困难评分较对照组未增加。结论:卢医生呼吸操训练可降低肺癌术后患者血清IGF?1及IL?6水平,同时有助于改善肺癌患者术后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和健康者血浆中miRNA的表达差异,为胃癌提供新的早期miRNA诊断标志物?方法:分别收集既往未行放化疗的初治胃癌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浆?采用商品化的试剂盒提取血浆中的RNA,用反转录及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7种miRNA(miR-21?-27a?-191?-379?-658?-433?-383)的含量?结果:miR-191和miR-27a在胃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较健康者升高(P < 0.001),miR-191的AUC(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区分胃癌患者和健康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1%和100%?miR-27a的AUC为0.881,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3.33%和86.67%?结论:外周血浆中miR-191和miR-27a有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表浅食管癌的疗效并比较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表浅食管癌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月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表浅食管癌患者共920例,其中ESD组和外科手术组各460例,收集、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密切随访。结果:ESD组平均手术时间[(74.05±1.84)min]、住院天数[(8.13±0.20)d]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6%)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240.90±6.88)min、(18.96±0.42)d、2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较高的完全及治愈性切除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中满足ESD手术绝对或相对适应证的患者较外科手术组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其中符合绝对适应证的E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及非治愈性切除是诱发表浅食管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SD治疗表浅食管癌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外科手术相当,术后并发症更少,生存率更高,可以作为满足ESD适应证的表浅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