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量组织多普勒应变成像评估心肌致密化不全左心室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应变成像(QTSI)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特点.方法 通过常规多节段心脏扫查确定患者,以QTSI采集9例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者不同室壁的心肌应变曲线,分别测量其不同心肌节段的最大应变值,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9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受累心腔内有异常隆突、粗大的肌小梁,其间存在深陷的隐窝,隐窝内有低速血流与心腔相通.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组室间隔、左室前壁和下壁中段及心尖段心肌的应变值显著降低.结论 应变成像技术可准确地检出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并作出定量分析,可作为超声心动图诊断该病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检测正常人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扭转角度、达峰时间及角度扭转率等指标,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获取正常对照组(21例)、肥厚型心肌病组(20例)标准短轴二尖瓣、心尖水平图像;分别测量和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二尖瓣及心尖水平的旋转角度、达蜂时间及角度旋转率,并计算左室扭转角度及角度扭转率.结果 从心尖向心底观察,左心室心尖水平收缩期各节段均呈逆时针旋转,心底水平收缩期各节段均呈顺时针旋转.与对照组相比,肥厚型心肌病组左室扭转角度及速度增加,而舒张早期反扭转速度降低,时间延迟.在基底部顺时针旋转之前出现一个逆时针旋转,在正常人此旋转角度和持续时间比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要长.结论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较好地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长轴纵向、短轴径向及圆周应变改变规律,探讨其I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获取正常对照组(27例)、非对称型肥厚型心肌病组(20例)标准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和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图像;分别测量和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各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圆周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正常组左室长轴纵向应变在心尖部最大(P<0.05);短轴径向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圆周应变在室间隔及前间隔较大其他室壁节段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肥厚型心肌病组,纵向应变平均值降低(P<0.05);短轴径向及圆周应变平均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室壁肥厚的前间隔、后间隔及与之相邻的前壁、下壁圆周及径向应变降低(P<0.05).结论 斑点成像技术能够较好的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4.
心脏的泵血过程涉及3种生理活动:(1)心肌兴奋,为电学活动,包括细胞膜除极-复极周期性规律,形成心电周期;(2)心肌舒缩,为机械运动,包括肌纤维收缩-舒张周期性规律,形成心动周期;(3)心腔血液流场分布,属血流动力学范畴。  相似文献   
5.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和主要死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远期生存率低,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研究显示大约25%~50%的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心电机械延迟和心室机械收缩不同步,  相似文献   
6.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心室节段功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的正常值范围、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及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35例健康志愿者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径向和纵向速度、应变、应变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收缩期径向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期纵向平均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较径向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室游离壁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应变率高于后间隔右室面、后间隔左室面、左室侧壁,而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节段性室壁功能,为临床评价左心室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室总体及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获取右室间隔起搏组(9例)、右室心尖起搏组(15例)、正常对照组(13例)心尖左室长轴观、胸骨旁左室短轴观图像,测量各节段峰值纵向应变(S_L)、峰值径向应变(S_R),计算左室总体峰值纵向应变(GS_L)、总体峰值径向应变(GS_R).结果 右室心尖起搏组GS_L[-(18.29±2.67)%]低于正常对照组[-(21.07±2.08)%]及右室间隔起搏组[-(20.54±2.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间隔起搏组与正常对照组GS_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室心尖起搏组GS_R[-(26.85±7.73)%]与右室间隔起搏组GS_R[(28.59±6.06)%]均低于正常对照组[(36.26±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起搏组间GS_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室心尖起搏组GS_R有进一步降低趋势.两起搏组邻近起搏位点的左室节段心肌S_L及S_R较正常对照组相应节段明显降低,但右室间隔起搏组保持了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的左室内应变分布,右室心尖起搏组左室内应变分布异常.结论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定量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时左室总体及节段心肌收缩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经皮室间隔封堵术对左心室扭转运动的早期影响.方法 对36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3 d的常规心脏超声指标进行检测,并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患者左室旋转及扭转运动进行分析.结果 封堵术后3 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术前减小,左室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及整体扭转运动角度较术前减低.与术前相比,基底部后壁、下壁、后间隔顺时针旋转角度峰值降低(P<0.05),其余9个节段的旋转角度峰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术前、术后3 d左室射血分数(LVEF)稍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整体扭转运动角度峰值与LVEF、LVEDV呈线性相关.结论 左室扭转运动可作为评价心脏收缩功能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心肌收缩时序及同步性影响的应用价值.方法:获取右室间隔起搏组(9例)、右室心尖起搏组(15例)、正常对照组(13例)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左心室长轴观,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的图像,测量左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L).胸骨旁短轴观测量收缩期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sR)和径向应变率达峰时间(TsrR),并计算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L-SD,TsR-SD,TsrR-SD)及任意两节段间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L-d,TsR.d,TsrR-d)作为左室收缩不同步性指标.通过分析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评估各组内左室机械收缩时序.结果:右室心尖起搏组纵向与径向收缩不同步性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右室间隔起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室间隔起搏组与正常对照组纵向与径向收缩不同步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室间隔起搏组左室收缩时序与正常对照组类似,右心室心尖起搏组的左心室壁收缩时序较正常对照组发生改变,左室整体收缩达峰时间较正常对照组及右室间隔起搏组延迟,多数节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心尖起搏较右室间隔部位起搏左室心肌在纵向、径向上均存在显著的收缩不同步,提示与异常的电机械激动顺序相关.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用于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及收缩时序影响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估DDD起搏前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DDD起搏患者,于手术前后应用VVI在系列心尖长轴及胸骨旁短轴观上显示左室速度向量图.心尖长轴观测量各节段收缩期纵向速度达峰时间(Tvl)和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l),胸骨旁短轴观测量收缩期径向速度达峰时间(Tvr)和环向应变达峰时间(Tsc),并计算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vl-SD,Tsl-SD,Tvr-SD,Tsc-SD)及任意两节段间最大达峰时间差值(Tvl-d,Tsl-d,Tvrd,Tsc-d).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收缩不同步指标Tvr-SD,Tsc-SD,Tsl-d,Tvr-d,Tsc-d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D起搏后左室心肌在纵向、径向和环向上均存在显著的收缩不同步.VVI技术可准确评价DDD起搏前后左室心肌收缩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