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曼不动杆菌抗药基因检测及对消毒剂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携带抗药基因qacE△1-sulI情况及对消毒剂抗性水平。方法采用PCR法和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qacE△1-sulI基因和对消毒剂抗性变化,并与大肠杆菌标准菌株进行比较。结果临床分离的7株鲍曼不动杆菌中,4株qacE△1-sulI基因阳性,3株阴性。醋酸氯己定对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为2mg/L~4mg/L,MBC值为4mg/L~125mg/L,均高于大肠杆菌标准株。对氯间二甲基苯酚对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为78mg/L~156mg/L;苯扎溴铵对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为9.8mg/L~19.5mg/L;聚维酮碘与聚醇醚碘对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与标准菌株相同,分别为1000mg/L和500mg/L,均未超过标准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携带qacE△1-sulI基因携带率较高,抗药基因阳性的菌株对多数消毒剂耐受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抗药基因检测及其对消毒剂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的抗药基因情况及其与消毒剂的抗性关系和水平。方法采用PCR方法和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qacE△1-SulI基因和对消毒剂抗性变化,并与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临床分离的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5株检出qacE△1-SulI基因阳性,抗药基因携带率达到83%以上。醋酸氯己定对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为7.8mg/L,与标准菌株相同;对氯间二甲苯酚对其中1株临床分离株的MIC高于标准菌株,但有2株低于标准株;苯扎溴铵对6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MIC均低于标准株;聚维酮碘对5株qacE△1-SulI基因阳性菌株的MIC值与标准菌株相同,但抗药基因阴性菌株的MIC值低于标准株。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数携带qacE△1-SulI基因,该抗药基因的携带与其对消毒剂的抗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获取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序列并探讨其作为基因表达内参照的作用。方法根据昆虫β-肌动蛋白核苷酸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PCR的方法从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扩增获得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进一步通过RT—PCR的方法验证其在稳定转染空载体和40S核糖体蛋白S4(RPS4)基因的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获得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长911bp,与其他几种蚊β-肌动蛋白基因对应序列的相似性在89%以上。在稳定转染空载体和RPS4基因的C6/36细胞中,均可稳定地扩增出目的基因。结论成功获得了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并且该片段完全可以用作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时的内参照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小鼠和人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terine natural killer cells, uNK cells)比例、数量、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探讨uNK细胞在弓形虫感染致早孕流产中的作用。方法 妊娠第6.5天给予孕鼠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建立孕早期弓形虫感染致流产小鼠模型,妊娠第9.5天分离小鼠子宫淋巴细胞。取人正常妊娠孕早期流产新鲜蜕膜组织,分离人子宫淋巴细胞,与弓形虫RH株速殖子体外共培养48 h(弓形虫与子宫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0.5∶1、1∶1、2∶1)。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uNK细胞表型(CD122、NK1.1、DX5)、人uNK细胞表型(CD3、CD56、CD11b、CD27)及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表达水平。磁珠分选小鼠和人uNK细胞,以小鼠YAC⁃1或人K562细胞作为靶细胞、以小鼠或人uN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采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释放法检测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分别为1∶1、5∶1、10∶1、20∶1时uNK细胞的杀伤功能。结果 妊娠第9.5天,弓形虫感染组小鼠流产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83.02% vs. 3.51%;[χ2] = 71.359,P < 0.001)。与对照组比较,弓形虫感染组小鼠uNK细胞绝对数量显著降低[(4 547 ± 1 610)个/只 vs.(8 978 ± 3 339)个/只;U = 2.000,P < 0.05]、细胞表面NK1.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74.53 ± 8.37)% vs.(93.00 ± 1.11)%;U = 0.000,P < 0.05]、NK1.1⁃DX5⁃细胞比例显著上升[(20.10 ± 8.03)% vs.(5.04 ± 0.68)%;U = 0.000,P < 0.05]、NK1.1+DX5+细胞比例显著下降[(21.70 ± 12.48)% vs.(45.75 ± 2.26)%;U = 0.000,P < 0.05]、IFN⁃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6.74 ± 1.36)% vs.(8.13 ± 1.90)%;U = 0.000,P < 0.05],但TNF⁃α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67.98 ± 9.20)% vs.(52.93 ± 10.42)%;U = 2.000,P > 0.05]。弓形虫感染组小鼠uNK细胞表现出较强杀伤能力,且杀伤作用随着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升高逐渐增强;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为1∶1、5∶1、10∶1、20∶1时,感染组uNK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2.30%、4.32%、8.12%和12.65%,对照组分别为1.21%、1.63%、2.51%和3.22%。将人子宫淋巴细胞与弓形虫RH株速殖子共培养48 h后,弓形虫感染组人uNK细胞在子宫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弓形虫2∶1组 vs. 对照组:(6.61 ± 1.75)% vs.(17.48 ± 4.81)%;F = 7.307,P < 0.01]、绝对数量显著减少[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12 104 ± 5 726)个/孔 vs.(65 285 ± 21 810)个/孔;H =11.540,P < 0.01]。弓形虫感染组uNK细胞中,CD56brightCD16⁃调节型NK细胞亚群比例较对照组减少(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25.25 ± 5.90)% vs.(36.03 ± 4.51)%;F = 3.213,P > 0.05]、CD56dimCD16+杀伤型NK细胞亚群比例增加[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11.15 ± 2.15)% vs.(7.09 ± 2.24)%,F = 2.992,P > 0.05],两者比值显著降低[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2.37 ± 0.92)vs.(5.58 ± 2.39);H = 8.228,P < 0.05];CD11b+CD27⁃细胞比例显著上升[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30.28 ± 6.91)% vs.(17.48 ± 4.67)%;H = 6.556,P < 0.05],IFN⁃γ [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14.13 ± 1.28)% vs.(15.19 ± 1.64)%;F = 1.639,P > 0.05]、TNF⁃α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弓形虫2∶1组vs. 对照组:(54.76 ± 10.02)% vs.(50.33 ±3.67)%;F = 0.415,P > 0.05]。弓形虫感染组人uNK细胞具有较强杀伤能力,且杀伤作用随着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升高逐渐增强;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为1∶1、5∶1、10∶1、20∶1时,感染组u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11.90%、28.11%、49.91%和73.35%,对照组分别为11.21%、21.63%、33.51%和48.22%。结论 弓形虫感染对小鼠和人uNK细胞分化和分泌功能产生了不同影响,但均可引起小鼠和人uNK细胞绝对数量减少、杀伤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5.
日本血吸虫NP30抗体检测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了提高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抗体检测系统在大山区日本血吸虫病疫区的诊断效能,在原有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改良,建立间接ELISA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通过正交设计,选用L27(313)正交表,对NP30腹水包被酶标板的浓度、血清浓度、血清孵育时间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人IgG的二抗孵育时间共4个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不同组合的实验,确定该间接法的最佳实验条件。并用建立的方法对50份云南大山区日本血吸虫粪孵阳性病人血清样本和50份非疫区正常人血清样本进行检测,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确定的该间接法最佳检测条件为:NP30腹水4μg/ml包被酶标板,血清浓度为1∶100,37℃孵育60min,二抗为37℃孵育30min。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96%。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大山区日本血吸虫病疫区的诊断检测。  相似文献   
6.
人体寄生虫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概要地回顾了人体寄生虫学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早期确立为生物医学的一个独立学科以来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辉煌发展、遭遇挫折和下降,直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复苏和新发展。寄生虫学新的发展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寄生虫学的研究融入了正在继续进行的生物学革命,以极快的速度将现代生物学新的理论、概念和技术引入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研究的许多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发展。现代生物学和医学新理论与高新技术成就的渗透,不仅在微观水平上对宿主-寄生虫相互关系作出更加深刻的诠释,而且也为发展新的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尽管如此,作者明确指出,尽管寄生虫病仍然是一类分布广泛、对人类健康威胁甚大的疾病,但人体寄生虫学学科的发展,在现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受到忽视,包括医学教育中的寄生虫学教学日渐衰微的趋势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本文中作者还就我国寄生虫学学科发展需求、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国寄生虫学学科发展战略思考、当前人体寄生虫学研究的主流思维及优先研究领域布局思考等问题发表了若干探讨性意见;作者还涉及了在我国寄生虫(病)学学科未来发展战略制定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即它的学科定位,特别是在医学教育中的学科当前定位带来的困惑及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IHA筛查法评估血吸虫病疫区人群感染率的可靠性。方法在江西省鄱阳湖血吸虫病疫区选取一个村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对每位对象收集2次新鲜粪便标本各制作6张Kato片(2粪12片)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采用IHA法进行血清学定量检测,分析常规1粪3张Kato片的阳性检出率与漏检率、IHA的诊断效率及IHA与Kato-Katz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3张Kato片漏检率达19.7%~66.1%,1粪较2粪漏检率为23.0%。IH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6%、89.4%,与Kato-Katz法的总符合率为86.7%。IHA的阴性预测值为96.8%,但阳性预测值较低(36.8%),阳性漏检率高达30.4%;IHA筛查法对试点区人群感染率估算的漏检率达35.8%。结论IHA筛查法对疫区人群实际感染率估算有较大的偏差,IHA作为筛查工具仍需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IHA阳性阈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M-CSF和IL-10对人单核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4、CD2 3、CD6 4、CD11b、CD18、CD2 9表达 ,研究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 CSF )和白细胞介素 (IL ) 10对单核细胞炎症效应和免疫效应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1)M CSF诱导单核细胞表面CD14及CD2 3分子的表达 (P <0 0 5 )。IL 10抑制CD2 3的表达 ,促进CD6 4的表达 ,并协同M CSF诱导单核细胞CD14的表达 ,拮抗M CSF对CD2 3的诱导作用。M CSF能协同IL 10对单核细胞CD6 4的诱导作用 ;(2 )M CSF能诱导单核细胞表面CD11b及CD18的表达 (P <0 0 5 )。结论 :M CSF通过促进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18、CD14、CD2 3的表达及协同促进CD6 4的表达而促进单核细胞粘附、炎性渗出、IgG及IgE依赖的细胞杀伤和吞噬功能 ,促进单核 巨噬细胞在炎症反应、体液免疫应答效应阶段发挥效应细胞功能。IL 10通过促进CD6 4的表达 ,增强体液免疫应答效应阶段单核 巨噬细胞的免疫效应功能 ,但通过抑制CD2 3的表达 ,下调IgE介导的体液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9.
Wang H  Pan SY  Xu J  Zhang MJ  Chen D  Xia WY  Lu YC  Geng Y  Jin B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7):501-504
目的 对宫颈疾病患者血浆循环DNA进行定量检测,探讨该指标对宫颈疾病特别是官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3例官颈低度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49例官颈高度病变(包含CINⅡ、CINⅢ)和44例原发性宫颈浸润癌患者的治疗前血浆,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70例作为对照.磁珠法提取血浆循环DNA,采用自行建立的含内参照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循环DNA含量.结果 宫颈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含量的中位数为61.59 mg/L,显著高于低度病变、高度病变、健康对照妇女(中位数分别为21.77、24.17、16.35 mg/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含量(中位数为50.43 mg/L)高于腺癌(中位数为47.31 mg/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宫颈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含量明显低于Ⅱ~Ⅲ期者(中佗数分别为46.02、71.35 m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循环DNA在宫颈疾病的诊断及衡量疾病严重程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Abstract:
Objective To quantitatively detect circulating DNA levels in the plasma of patients withcervical lesion and to determine the value for diagnosis of cervical lesion and cervical cancer . Methods Preoperative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53 cases of low-grade lesions, 49 cases of high-grade lesions, 44 cases of cervical invasive cancer and 70 cases of healthy women. Plasma DNA was extracted by magnetic bead method (BILATEST DNA kit). The quantity of plasma DNA was determined by duplex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esults Median plasma DNA level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as 61. 59 mg/L (32. 06 - 162. 16 mg/L) ,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ealthy women [16. 35 mg/L(11. 98 -22.71 mg/L), P < 0.01]. Among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median plasma DNA level of squamous carcinoma patients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denocarcinoma (50. 43 versus 47. 31 mg/L,P>0. 05). Median plasma DNA level of stage I pati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stage Ⅱ- Ⅲ patients (46. 02 versus 71. 35 mg/L, P <0. 05). Conclusion Quantitatively detecting plasma circulating DNA may be with som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diagnosis of cervical disease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外源性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5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小鼠肠壁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雌性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IL-25组、感染组、感染+IL-25组。感染组、感染+IL-25组中每只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感染+IL-25组、正常+IL-25组小鼠于感染后或实验开始后第4周开始腹腔注射IL-25(0.5 μg/只,隔天注射1次,持续 3周)。感染6周后剖杀小鼠,取肝脏和肠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后观察小鼠肝脏、结肠病理学变化,阿尔新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观察小鼠结直肠内杯状细胞数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时荧光定量试验(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 检测小鼠结肠部位炎症相关因子IL-10、IL-4、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 γ, IFN-γ)和IL-1β等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6周后的肠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日本血吸虫感染后,结直肠部位出现虫卵堆积, 但是在经过IL-25注射之后,肠道损伤减轻,虫卵堆积减少;感染+IL-25组小鼠肠道单个肉芽肿面积显著低于感染组小鼠,但是感染组小鼠肝脏肉芽肿面积与感染+IL-25组小鼠无明显区别;AB-PAS结果显示IL-25能够显著增加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肠道杯状细胞数量;ELISA、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小鼠结肠1型、2型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在注射 IL-25之后,呈现2型细胞因子表达量上升、1型细胞因子表达量下降的趋势。结论:IL-25可通过促进杯状细胞分化缓解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的肠壁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