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离并鉴定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以发现可能用于早期诊断或治疗的胆囊癌肿瘤标志物.方法 提取人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组织(各6例)的总蛋白质,用双向电泳分离蛋白并进行比较.选择在胆囊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行质谱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对50例原发性胆囊癌38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膜联蛋白A3表达进行检测,分析胆囊癌中膜联蛋白A3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胆囊癌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很好的凝胶蛋白图谱.对筛选出的在胆囊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46个蛋白点,共有17种蛋白质被成功鉴定,其中在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9个,低表达8个.膜联蛋白A3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0%:21.1%,P<0.01),其表达水平与胆囊癌患者年龄、性别及组织学类型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P>0.05),但高表达与胆囊癌的低分级(40.0%:82.5%,P<0.05)、淋巴结或远处转移(40.9%:100.0%,P<0.05)以及术后生存时间减少(50.0%:93.8%,P<0.05)有明显关系.结论 胆囊癌组织蛋白与胆囊良性组织存在明显的差异.膜联蛋白A3可能对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脑脊液的癫痫相关蛋白,以便从蛋白质水平揭示癫痫发生发展机制及可能的诊断标志物。方法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分离和鉴定癫痫组(n=8)和对照组(n=8)脑脊液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约68个蛋白质点表达水平在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选择18个差异蛋白质点质谱鉴定。除4个假想蛋白和未知功能蛋白及得到7个已知功能蛋白,涉及免疫反应、运输蛋白、能量代谢酶蛋白、细胞骨架蛋白和热休克蛋白。结论大部分被鉴定的蛋白为首次报道,这些蛋白与癫痫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成为癫痫脑脊液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Tan Y  Meng HP  Wu Q  Wang FQ  Wu HR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6):382-386
目的 通过分离并鉴定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以发现可能用于早期诊断或治疗的胆囊癌肿瘤标志物.方法 提取人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组织(各6例)的总蛋白质,用双向电泳分离蛋白并进行比较.选择在胆囊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行质谱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对50例原发性胆囊癌38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膜联蛋白A3表达进行检测,分析胆囊癌中膜联蛋白A3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胆囊癌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很好的凝胶蛋白图谱.对筛选出的在胆囊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46个蛋白点,共有17种蛋白质被成功鉴定,其中在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9个,低表达8个.膜联蛋白A3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0%:21.1%,P<0.01),其表达水平与胆囊癌患者年龄、性别及组织学类型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P>0.05),但高表达与胆囊癌的低分级(40.0%:82.5%,P<0.05)、淋巴结或远处转移(40.9%:100.0%,P<0.05)以及术后生存时间减少(50.0%:93.8%,P<0.05)有明显关系.结论 胆囊癌组织蛋白与胆囊良性组织存在明显的差异.膜联蛋白A3可能对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中医湿热痹阻证证候学研究.方法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n=12)、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阴虚证(n=12)、正常对照(n=12)共三组血清,分别进行双向凝胶电泳,通过软件分别比较湿热痹阻证组和其他两组图谱,找出共同的湿热痹阻证差异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结果 对14个湿热痹阻证共同的差异蛋白点,应用质谱进行鉴定和SwissProt数据库检索,得到9个湿热痹阻证差异蛋白,涉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分泌多肽、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蛋白、膜蛋白质类、运输蛋白等.结论 这些蛋白具有潜在的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诊断、预后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湿热痹阻证实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胆囊良恶性组织中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及膜联蛋白A3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离并鉴定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以发现可能用于早期诊断胆囊癌的肿瘤标志物.观察RNA干扰沉默膜联蛋白A3(AnnexinA3)基因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方法 提取人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组织的总蛋白质,用双向电泳分离蛋白并进行比较.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点进行MALDI-TOF/TOF质谱和生物学分析.miRNA干扰胆囊癌细胞株中AnnexinA3的表达后,通过噻唑蓝(MTT)实验及流式细胞仪观察癌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筛选出在胆囊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46个蛋白点,共有17个蛋白质被成功鉴定,其中在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的为9个,低表达的为8个,包括AnnexinA3、TTR蛋白等.RNA干扰胆囊癌细胞株AnnexinA3蛋白的表达后,MTT显示干扰后细胞增殖明显下降效率为44.14%(P<0.05).流式细胞仪观察显示干扰后G1期增加(P<0.05),S期减少(P<0.05).结论 胆囊癌组织相对于胆囊良性组织蛋白存在明显差异.干扰AnnexinA3蛋白的表达可以改善胆囊癌细胞的某些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离、鉴定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探讨可能用于早期诊断或治疗胆囊癌的肿瘤标志物.方法 对6例人胆囊癌组织和胆囊良性组织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经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TOF-MS)鉴定差异蛋白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差异蛋白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PEBP1)进行验证.结果 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凝胶蛋白图谱.共筛选出46个在胆囊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其中17个蛋白质鉴定成功.在这17个蛋白质中,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9个,低表达8个.PEBP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0%.结论 成功鉴定了17个胆囊癌相关蛋白,为进一步筛选胆囊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不同浓度异丙酚对体外人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异丙酚对体外人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20名,男性9名,女性11名,年龄20~50岁,体重50~70 kg,每名健康志愿者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20ml,进行全血培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接受下述处理:空白对照组(C组)、不同浓度异丙酚组[P1组(1 μg/ml)、P2组(4 μg,ml)、P3组(16 μg/ml)]、不同浓度异丙酚赋形剂组[I1 组(0.1μl/ml)、I2组(0.4μl/ml)、I3组(1.6 μl/ml)].每份血样培养于无菌24孔培养板中,依次加入上述药物培养24 h后加入氟波醇乙酯、离子霉素及蛋白质转运抑制剂刺激4 h,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全血中Th1细胞及Th2细胞的亚群比例,并计算Th1细胞与Th2细胞比值(Th1/Th2).结果 与C组比较,P3组Th1细胞亚群比例和Th1/Th2升高,I3组Th2细胞亚群比例降低(P<0.05),其余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1组比较,p3 组Th1细胞亚群比例和Th1/Th2升高(P<0.05);与I3组比较,p3 组Th1细胞、Th2细胞的亚群比例升高(P<0.05).结论 异丙酚16 μg/ml可使Th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增加,1.4 μg/ml对Th细胞分化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离并鉴定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以发现可能用于早期诊断的胆囊癌肿瘤标志物。方法: 提取人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组织的总蛋白质,用双向电泳分离蛋白并进行比较。选择在胆囊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行质谱分析。结果: 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很好的凝胶蛋白图谱。对筛选出的在胆囊癌组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46个蛋白点,共有17个蛋白点被成功鉴定,其中在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的为9个,低表达的为8个。结论: 胆囊癌组织相对于胆囊良性组织蛋白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并鉴定出的这些蛋白质可能成为用于胆囊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脱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n,DOP)对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及其与钠通道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终浓度为1、5、25、125μmol/L的DOP作用于荧光染料DiBAC4(3)标记的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检测神经元膜电位的实时动态变化,并观察钠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对DOP膜电位效应的影响.结果 加入DOP后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膜电位呈去极化改变,5 min后达到最大水平,8 min内趋于稳定.1、5、25、125 μmol/L的DOP作用5 min后,所测得的荧光强度值分别为69.6±3.0、72.1±2.7、77.8±3.6、86.2±3.1,DOP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μmol/L TTX与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共孵育20 min后再加入25 μmol/L DOP,神经元内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钠通道是DOP的作用靶标,DOP的膜电位效应可被TFX完全抑制.结论 DOP可引起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且其效应在1~125 μmol/L范围内随浓度增加而增大,钠通道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