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模拟临床的中性粒细胞性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哮喘)小鼠模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屋尘螨(house dust mite,HDM)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混合液,气管内给药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将18只雌性C57BL/6小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HDM+LPS)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组(HDM+LPS+Dex)。肺功能仪测定小鼠气道阻力,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过碘酸-雪夫染色(PAS)观察杯状细胞增生,瑞氏染色检测BALF炎症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和BALF炎症因子。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Th17细胞分化。结果HE染色显示,哮喘组肺组织炎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地塞米松组肺组织炎症较哮喘组稍减轻(P>0.05);BALF细胞分类计数显示,哮喘组炎症细胞(除外嗜酸粒细胞)浸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炎症细胞总数分别为(2797±400)×106/L和(105±75)×106/L,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1151±395)×106/L和(12±6)×106/L,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897±135)×106/L和(11±5)×106/L,巨噬细胞计数分别为(215±51)×106/L和(34±16)×106/L,均P<0.05],地塞米松组肺组织炎症细胞总数及巨噬细胞计数较哮喘组显著下降[炎症细胞总数(1140±418)×106/L vs(2797±400)×106/L,巨噬细胞计数(117±31)×106/L vs(215±51)×106/L,均P<0.05],但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细胞计数(587±208)×106/L vs(897±135)×106/L,中性粒细胞计数(294±134)×106/L vs(1151±395)×106/L,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同样证实,地塞米松组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哮喘组不能被有效抑制;哮喘组和地塞米松组气道阻力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间气道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哮喘组相比,地塞米松组肺组织Th2炎症指标显著降低(均P<0.05),而Th17细胞炎症指标有升高趋势,Th1炎症指标无显著改善;流式细胞术显示,地塞米松组肺组织Th17细胞浸润较哮喘组显著增多[分别为(5.8±1.9)%和(2.3±0.8)%,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模拟临床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模型。地塞米松非但不能抑制小鼠中性粒细胞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而且促进Th17细胞分化,印证该哮喘模型存在激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106在胶质瘤组织以及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对LINC01106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方法 通过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分析LINC01106在胶质瘤中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的方法检测胶质瘤细胞系中LINC01106的表达水平。通过转染LINC01106小干扰RNA或者过表达质粒抑制或增高U87细胞中LINC01106的表达水平;采用 CCK8实验以及EdU实验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功能进行检测;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LINC01106对胶质瘤细胞侵袭功能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以及体外细胞实验对LINC01106潜在的分子机制进行探索。结果 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发现LINC01106在胶质瘤肿瘤组织的表达显著降低,同时qRT-PCR结果显示LINC01106在胶质瘤细胞系(LN229、LN308、U87以及U251)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细胞HEB;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在U87细胞中抑制LINC01106的表达可以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而过表达LINC01106则有着相反的效果。LINC01106能够结合miR-3167并抑制其表达,这可能是LINC01106 胶质瘤进展的潜在机制。结论 LINC01106在胶质瘤组织中低表达,抑制LINC01106可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LINC01106可能通过结合miR-3167在胶质瘤中发挥其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模式中,目前仍然将学科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实践教学欠缺,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也仍然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未完全发挥出该教学方法的优势。而随着学科探索深入,要求实现系统化教学,单列PBL教学课程,并与原有医学课程形成对接、融合,通过理论知识以及案例教学,进行学科知识体系的整合,教学团队也集中了各学科的基础和临床教师。在江苏省独立建制的医科大学中采用基于系统的PBL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6.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大量自身抗体产生和多脏器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青年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15~40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9,其中儿童和老年患者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2,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全球患病率为(20~50)/10万[1],我国患病率约为70/10万[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具有一定家族聚集倾向,单卵双生子发病率为25%~50%,而二卵双生子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与糖蛋白96(glycoprotein 96,gp96)相互作用的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 6,HHV?6)的病毒因子,并研究其相互作用对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寻找并验证gp96和HHV?6糖蛋白B(glycoprotein B,gB)的相互作用;提取外泌体检测gp96过表达对HHV?6 gB成熟的影响。结果: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HHV?6 gB和gp96有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证实gB和gp96在空间上共定位; Western blot确认gp96过表达会影响gB的成熟。结论:gp96蛋白与HHV?6 gB糖蛋白特异性结合,并且影响HHV?6 gB的成熟。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的核定位信号并验证其功能。方法:通过软件分析及文献调研预测VDR核定位信号,利用点突变试剂盒构建了VDR一系列点突变体,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VDR在胞质和胞核里的分布,并结合免疫荧光观察确定其预测突变点对VDR入核的影响,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链式聚合酶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 VDR 下游基因的表达,以判断 VDR 核定位突变体的活性。结果:确定 VDR 核定位信号序列为 49RRSMKRKALFLT61,构建的VDR一系列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NLS)点突变体在细胞内的表达主要分布在胞质里,维生素D(vitamin D,VD)既不能诱导这些点突变体入核,也不能促进VD下游基因表达。结论:VDR核定位确定信号能有效控制VDR进入细胞核发挥转录因子作用,进而影响其下游基因的表达,为探索VD及VDR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平台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沉默大鼠肾组织中通用控制核苷酸合成5(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 5,GCN5)基因、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RY related HMG box?9,SOX9)基因对Thy?1肾炎(Thy?1 nephritis,Thy?1N)大鼠肾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生成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慢病毒(lentivirus,LV)包装GCN5和SOX9发夹状小干扰RNA(shRNA),即制备LV?shGCN5和LV?shSOX9重组病毒。然后行大鼠肾动脉灌注术将LV?shGCN5和LV?shSOX9分别导入大鼠肾脏,再经尾静脉注射兔抗大鼠胸腺细胞抗血清(anti?thymocyte serum,ATS)复制Thy?1N模型。在注射ATS后3 h,取大鼠肾组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查各组大鼠肾组织中GCN5和SOX9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以验证干扰效果及GCN5、SOX9对TGF?β1产生的影响。结果:利用肾动脉灌注术将LV?shGCN5或LV?shSOX9重组病毒导入大鼠肾组织后,不仅能有效沉默相应的靶基因,而且还能下调TGF?β1的表达。结论:沉默大鼠肾组织中GCN5或SOX9基因后能显著抑制Thy?1N大鼠肾内TGF?β1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其效果,对超敏反应章节的教学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践,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和与学生座谈的方式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喜欢此种教学方法,并对其教学效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翻转课堂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促进学习中的沟通与交流。课堂实践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