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入组149例应用顺铂或蒽环类方案的恶性肿瘤患者.全部入组患者分为中致吐性化疗组,即顺铂≤50 mg/m2或多柔比星≥40 mg/m2(或吡柔比星≥40 mg/m2或表柔比星≥60 mg/m2),高致吐性化疗组,即顺铂≥60 mg/m2.患者连续化疗2个周期,化疗前分别应用帕洛诺司琼和格拉司琼,如第1周期应用试验药物(帕洛诺司琼),则第2周期应用对照药物(格拉司琼),反之则相反.对比患者应用试验药物的化疗周期(试验组)与应用对照药物的化疗周期(对照组)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预防急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中致吐性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72%、48.00%,高致吐性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5.76%、52.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53,P=0.695x2=0.924,P=0.337).预防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中致吐性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9.42% 、4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3,P=0.031);而高致吐性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7.29%、28.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56,P=0.328).第24小时至第5天呕吐次数的比较:中致吐性试验组中位数0.0次、对照组1.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65,P=0.005).试验、对照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程度也较轻.结论 帕洛诺司琼预防中、高致吐性化疗引起的急性及延迟性呕吐疗效确切,特别是在预防延迟性呕吐方面,帕洛诺司琼优于格拉司琼,且帕洛诺司琼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vor-Lewis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治疗中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两家医院收治的303例中段食管癌患者(江苏省如皋市博爱医院107例、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196例)的临床资料,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分为Ivor-Lewis组(151例),施行Ivor-Lewis径路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Sweet组(152例),施行Sweet径路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和术后随访等情况.采用门诊复查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日.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成组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后死亡风险.结果 Ivor-Lewis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39±21) min和98.68%(149/151),Sweet组分别为(188±30) min和92.76%(141/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x2=6.45,P<0.05).Ivor-Lewis组和Sweet组的食管上切缘阳性率分别为0.67%(1/149)和0.71%(1/14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7% (15/149)和11.35%(16/141),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和0.71%(1/14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or-Lewis组清扫的颈胸交界部、腹上区淋巴结数目以及颈胸交界部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3.6±1.1)枚、(3.5±1.1)枚和(0.7±1.1)枚,Sweet组分别为(2.3±0.8)枚、(2.4±0.8)枚和(0.3±0.6)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96,9.02,3.26,P<0.05).290例手术切除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中273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率为94.14% (273/290),中位随访时间为28.0个月.Ivor-Lewis组患者术后第1、2、3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分别为8.21%(11/134)、19.64% (22/112)、29.35%(27/92),Sweet组分别为19.05% (24/126)、35.24% (37/105)、44.19% (3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5,7.33,5.03,P<O.05).其中两组患者术后1、2、3年区域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3,9.68,6.87,P<0.05).Ivor-Lewis组患者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30% (121/134)、80.36% (90/112)、71.74% (66/92),Sweet组分别为80.95% (102/126)、59.05% (62/105)、51.16% (44/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5,11.73,7.97,P<0.05).结论 Ivor-Lewis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治疗中段食管癌,手术切除率高、安全性好,术后患者生存获益明显.该术式可以作为治疗颈部无肿大可疑转移淋巴结的中段食管癌的优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介绍等级结构保留失效时间模型(rank preserving structural failure time models,RPSFT)和BW法(the method of Branson and Whitehead)在临床试验转组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以部分对照组受试者在试验中途转至试验组为例,采用计算机模拟试验,查看不同截尾率、转组率水平下,RPSFT法和BW法估计试验药疗效的效果。以及探讨与传统的ITT法相比,RPSFT法和BW法的检验效能和Ⅰ类错误控制情况。结果:RPSFT法和BW法估计试验药疗效的准确性高,与传统的分析方法比较,引入的偏倚小。随着转组率和截尾率增大,RPSFT法与BW法的偏倚逐渐增大,估计的试验药疗效低于真实疗效,但RPSFT法的偏倚比BW法小。两种方法估计的均方误差(MSE)十分接近。当截尾率较大(40%)时,RPSFT法的MSE比BW小。随着转组率增大,两种方法的Ⅰ类错误不断升高,普遍高于0.05。与ITT法相比,RPSFT法与BW法的检验效能受转组率的影响小,下降趋势缓慢。结论:在估计试验药疗效的临床试验中,若存在对照组受试者转组到试验组的情况,统计分析以ITT法分析为主,RPSFT法和BW法作为辅助分析方法。RPSFT法和BW法相比,当截尾率和转组率均较高时,参数估计优先考虑选择使用RPSFT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理行为问题倾向对中小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压力的影响,提出健康干预的策略和建议。方法选择相关行为量表,设计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宿迁宿豫区和沭阳县城乡1999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各类心理行为问题倾向都是学生学习压力和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动症、心身障碍和自闭症是学习成绩的主要危险因素(P值均<0.01),多动症和心身障碍是学习压力的主要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初中生比小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品行问题、心身障碍等行为问题,进而阻碍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应及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镇江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阳转和队列保持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调查对象进行间隔6个月的随访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和行为学信息,并采集血样进行HIV和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MSM456名,HIV和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7%(95%CI:5.40%~10.51%)和10.5%(95%CI:7.86%~13.71%)。基线建立HIV血清抗体阴性队列421人,6个月随访时队列保持率为27.1%(114/421),HIV和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24(95%CI:7.58~8.90)/100人年和12.64(95%CI:11.76~13.51)/100人年。比较失访组和在访组基线社会人口学及行为学特征,结果发现两组在婚姻状况、户籍所在地、文化程度、最近6个月寻找性伴场所和与商业性伴发生无保护的肛交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镇江市MSM的HIV和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阳转率处于较高水平,针对该人群进行有效的干预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血浆micro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从样本来源、抗凝剂选择、样本储存时间等方面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血浆miRNA表达的影响因素。结果:miRNA表达在血清和血浆中没有明显差异,样本储存时间对mi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使用肝素抗凝会明显抑制miRNA的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血清/血浆miRNA表达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let-7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肝细胞肝癌(HCC)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经确诊的130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HCC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344例HBV持续性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血液标本5ml,提取基因组DNA.以let-7启动子区rs10877887和rs13293512为研究位点,应用TaqMan探针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并用logistic回归计算OR(95%CI)值,比较不同基因型与HCC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rs10877887位点3种基因型TT、CT及CC在病例组分布频率分别为43.0% (542/1261)、44.7% (564/1261)及12.3%( 155/1261);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4.0%( 581/1319)、44.4%( 585/1319)及11.6% (153/1319).rsl3293512位点3种基因型TT、CT及CC在病例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2.0%( 406/1270)、48.1%(611/1270)及19.9% (253/1270),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3.1% (427/1291)、49.4%( 638/1291)及17.5% (226/12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rs10877887位点至少1个突变等位基因C的个体与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相比,HCC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 CT对TT:调整OR=1.05,95% CI:0.90~ 1.23);与携带TT基因型个体比较,携带rs13293512位点至少1个突变等位基因C的个体HCC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 CT对TT:调整OR=1.06,95% CI:0.89~ 1.25).两位点联合分析显示:携带0、1、2及3~4个突变等位基因C的患者在病例组分别占13.3%( 164/1235)、36.2% (447/1235)、33.0% (408/1235)及17.5% (216/1235),在对照组中分别占14.2% (181/1269)、37.0% (469/1269)、33.1% (420/1269)及15.7% (199/1269).携带1、2及3~4个突变等位基因C个体的HCC患病风险分别是不携带突变等位基因个体的1.05(0.81~1.34)、1.07(0.83~1.38)、1.22(0.91 ~ 1.62)倍,呈一致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Wald x2=1.79,P=0.181).结论 let-7启动子区域rs10877887和rs13293512位点多态改变可能不是中国人群HCC易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江苏省结核分枝杆菌DNA指纹图谱的分布特征,分析北京家族株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关联性.方法 江苏省30个耐药监测点收集260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应用比例法检测分离株对于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耐药性,应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方法进行基因分型,使用Bio...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乳腺癌患者p27Kip1蛋白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按是否淋巴结转移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有20篇文献符合要求,包括患者人数共6457个.对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合并风险比(RR)值为2.07[1.66,2.60](P<0.01),无病生存率合并RR值为1.27[1.10,1.47](P<0.05),无复发生存率合并RR值为1.49[0.92,2.42](P>0.05);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层分析:淋巴结阴性组总生存率合并RR值分别为1.98[1.34,2.91](P<0.01),淋巴结阳性组总生存率合并RR值是1.92[1.31,2.82](P=0.0009);淋巴结阴性组无复发生存率合并RR值为1.28[0.45,3.65](P>0.05);淋巴结阳性组无复发生存率合并RR值1.35[0.96,1.89](P>0.05).结论 p27Kip1可能是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对无复发生存率是否有预测意义尚缺乏足够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完全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组基因信息部分缺失时基因一环境交互作用的估计。方法在Stata9.0软件上采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不同基因信息缺失比例数据,对缺失数据采用hotdeck多重填补程序后分析和删除缺失值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缺失数据〈50%时,hotdeck多重填补后分析和删除缺失值分析对环境主效应、基因主效应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估计系数接近完全数据的系数,随缺失比例的增加,两种方法的估计方差均增加,但hotdeck多重填补估计方差小于删除缺失值分析。结论不完全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组基因信息缺失比例〈50%时,可以用hotdeck填补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估计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提高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