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8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22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黄色素-共聚维酮共研磨粉体性质及溶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坤  汪晶  仝萌  于翔羽  胡子奇  黄一平  张振海 《中草药》2020,51(23):5949-5955
目的 以姜黄色素为模型药物,考察辅料共聚维酮在共研磨过程中的应用特性及共研磨产物提高难溶性药物姜黄色素体外溶出方面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共研磨法,在姜黄色素粉末中分别加入0%、1%、3%共聚维酮,制成不同比例的共研磨物,通过激光粒度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粒径形态进行考察;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法(XRPD)鉴别药物在共研磨物中的物相状态;测定姜黄色素原料药、物理混合物和共研磨物在2种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度,并考察其加速稳定性。结果 与原料药相比,共聚维酮共研磨物粉末粒径减小,吸湿性和DSC无明显变化;XRPD中姜黄色素主要峰强度有所减弱,结晶度降低;共研磨物中姜黄色素的主要成分溶出度显著提高,在加速条件下放置3个月后溶出未发生变化,稳定性较好。结论 共聚维酮作为新型辅料,其与姜黄色素共研磨后得到的产物能有效改善难溶性药物姜黄色素的溶出度,且稳定性较好;为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安全有效,显效迅速,临床应用广泛,但在儿科用药领域,由于用药剂量不明确与口服顺应性差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其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深入探究其解决方案,通过物料性质表征技术、复合矫味技术、剂型优化技术以提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口服顺应性,同时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儿童精准用药策略,为儿童精准用药的临床前研究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黄萌萌  王琪  李晓琦  陈彦 《中草药》2020,51(9):2460-2466
目的比较栀子炒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明确其差异标志物,为栀子与炒栀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精细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同时测定对栀子炒制前后样品进行分析,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对栀子与炒栀子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筛选出导致差异的特征性成分。结果栀子炒制前后指纹图谱中共有15个峰,其中12个峰为两者所共有,栀子与炒栀子对照指纹图谱的全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91,而去除栀子苷积分后建立的精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80,低于0.90,可基本实现两者区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栀子与炒栀子可明显分为2类,并筛选得到贡献度较大的4个差异标志物,分别为峰3、5、9(栀子苷)、11(西红花苷I);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栀子炒制后栀子苷、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含量显著降低,而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含量显著升高。结论栀子炒制前后成分差异显著,建立的精细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有效区分栀子与炒栀子,筛选得到的差异标志物可为其质量标志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整理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含莪术成方制剂收载情况结合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数据库检索情况,从莪术饮片炮制方法、药味数、剂型、功效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类分析,36个含莪术的成方制剂,包含莪术及醋莪术2种炮制品,莪术饮片炮制方法主要有蒸制、醋制、酒制、炒制;药味数主要集中在16~20味;剂型以丸剂为主;用法以内服为主;功效以活血化瘀为主,其次是止痛;临床配伍上莪术多以臣药入伍组方,其次为佐药,检索到其中22个莪术成方制剂相关的临床应用报道共计293篇,其中含醋莪术的乳癖散结胶囊的临床应用文献最多。本文对含莪术成方制剂及其临床应用进行归类分析,以期为莪术及其临床配伍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2组最终各完成40例.对照组入组当天予物理红光照射、颈肩肌肉按摩等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亦于入组当天完成,随后2组患者每日进行麦肯基功能锻炼,1个月后评价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疗程结束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上肢肌力(手握力、肘关节屈曲与背伸肌力、肩关节外展肌力)、颈椎旋转活动度,比较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即刻和疗程结束时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即刻和疗程结束时患侧握力、患侧肩关节外展肌力和患侧肘关节屈曲、背伸肌力等各项上肢肌力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即刻患侧握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疗程结束时患侧肘关节屈曲肌力较治疗前明显减弱(P<0.05),患侧肘关节背伸肌力明显增强(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即刻和疗程结束时患侧肩关节外展肌力、患侧肘关节屈曲肌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即刻及疗程结束时颈椎旋转活动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疗程结束时NDI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指标疗程结束时与治疗后即刻比较,治疗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患侧肘关节屈曲肌力明显降低(P<0.05),患侧肘关节背伸肌力明显升高(P<0.05),颈椎旋转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除考虑样本量小带来的统计结果误差外,也说明功能锻炼对治疗效果有较好的巩固提高作用.结论:在常规疗法并配合锻炼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减轻疼痛、增加患侧肩关节外展肌力、增加患侧肘关节屈曲肌力的即刻和远期疗效,改善颈椎功能的远期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单用常规疗法联合锻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中医古籍中虽没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病名,但却有一系列与CAG有关的病证记载。中医在CAG的治疗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疗效。对CAG从古至今的中医辨证分型情况进行梳理,发现古今的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与卵磷脂、β-谷甾醇、玉米醇溶蛋白共组装制备的三七总皂苷玉米脂蛋白纳米粒(PNS-lipid-zein nanoparticles,PLZ-NPs)进行了体外细胞实验,以及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效学研究。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PLZ-NPs,运用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显微镜对纳米粒进行表征,MTT法评价了纳米粒的细胞毒性,激光共聚焦和流式细胞术分析了Caco-2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情况。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构建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连续3 d灌胃给药后,取脑组织进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并检测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炎症因子IL-1β、TNF-α、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水平。结果显示,PLZ-NPs平均粒径为(116.4 ± 0.81)nm,PDI为0.048,Zeta电位为-(31.5 ± 0.31)mV。MTT实验表明,玉米脂蛋白载体的生物安全性良好,且能显著提高Caco-2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纳米粒组在4 h时细胞摄取量提高至游离组的1.76倍)。TTC染色中,PNS和PLZ-NPs组的梗死面积比模型组均有减少,另外MDA、IL-1β、TNF-α、Bax的含量明显下降,Bcl-2含量增加,而且PLZ-NPs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显著优于PNS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制备的玉米脂蛋白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药物负载能力和生物安全性,能显著提高肠上皮细胞对药物的摄取,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模型的建立和鉴定方法,为治疗和预防免疫性卵巢早衰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A/J雄鼠和C57BL/6雌鼠进行杂交繁殖B6AF1小鼠,筛选出B6AF1雌性小鼠,运用透明带多肽片段ZP3免疫B6AF1雌性小鼠,对阴道脱落细胞进行巴士染色,第14天结束造模,第7天和第14天分别进行模型鉴定。将卵巢进行H&E染色和ZP3免疫荧光染色,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E2和FSH的含量,来观察小鼠动情周期、卵巢组织形态学、抗透明带抗体免疫荧光和相关性激素的变化,评判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小鼠建立情况。结果:利用透明带ZP3多肽免疫B6AF1雌性小鼠14天,小鼠动情周期紊乱,卵巢组织有炎细胞浸润,卵巢中有明显透明带出现,血清中性激素E2含量下降和FSH含量上升,第7天上述变化不明显。结论:利用透明带多肽ZP3免疫B6AF1雌性小鼠14天,能够成功建立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该模型发病率高,方法简单,能为免疫性卵巢早衰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