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69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分析56-60岁献血人群的基本特征,为我国安全实施推广高龄献血者的招募保留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在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献血者的资料,将18-55岁献血人群为对照组,56-6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献血次数、性别、献血频率、献血量选择、延迟献血率、献血不良反应率等特征。结果观察期间年龄在56-60岁之间献血者共4 134名参加登记献血,其中男2 692名,女1 442名,共计登记献血次数为5 916人次,登记献血频率(5 916/4 134,1.431)高于对照组的(1 220 889/1 176 193,1.038),且每年献血人次逐年增加;400 mL献血量比(3 937/1 979, 1.989)显著低于对照组(1 070 718/150 171, 7.130);延迟献血率和献血反应发生率与18-55岁年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既往无献血反应的56-60周岁献血者继续献血是安全的,其献血量逐年增多,针对这部分人群的献血动员招募是我国献血人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针对该人群的献血行为特征,制定精准的献血招募保留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冷藏(4℃)保存48 h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末端糖基脱落情况。方法分别以一定浓度梯度的FITC-sWGA、FITC-RCA-1、FITC-ECA标记血小板,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确定最佳工作浓度。检测冷藏保存48 h后血小板GPⅠbα末端唾液酸基及次末端半乳糖基脱落情况。结果 FITC-sWGA、FITC-RCA-1、FITC-ECA工作浓度分别为2μg/ml、2μg/ml、30μg/ml时标记效果好。冷藏保存48 h后GPⅠbα末端唾液酸基及次末端半乳糖基脱落较22℃常规保存明显增加,分别增至(156±18)%及(12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冷藏保存48 h可致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末端糖基脱落增加。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无偿献血的发展,人们对献血者铁缺乏风险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已知献血的唯一明显缺点就是潜在的铁缺乏风险。因此,预防献血者铁缺乏的发生十分必要。近20年内,在输血医学伦理规范的大背景下,遵循对献血者的尊重和无伤害原则,促成了基于国家和地区层面针对献血者铁代谢管理实施干预的发展。近10年美国血库联合会(AABB)实施了多项大规模针对性研究;加拿大前后经历了5年多的系统研究也发现献血者尤其是女性献血者和频繁献血者铁缺乏是很常见的;欧盟2020年5月发布的最新法规明确血液机构必须有适当的措施,以尽量减少频繁献血者的铁消耗。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也有专业人士开始针对献血者铁代谢的研究,但至今缺乏针对献血者铁管理的大样本量研究实践。本专题展示了北京地区献血者铁代谢现状大规模调查的研究成果,希望为全国同行实施献血者铁管理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性数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铁蛋白<30μg/L出现储存铁降低的男性定期血小板献血者的铁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测定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37例男性铁蛋白水平<30μg/L的定期血小板献血者铁代谢相关指标,包括游离铁(Fe)、血红蛋白(Hb)、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LB),分析其与铁蛋白、献血总次数和近1年献血次数的关系。结果铁蛋白水平<30μg/L的男性定期血小板献血者相比于正常参考值UIBC有明显上升趋势,UIBC中位数水平为55.1μmol/L;血清铁有明显降低趋势,中位数水平为10.9μg/L;铁蛋白水平与铁代谢指标中的UIBC和Hb相关,铁代谢的各个指标之间普遍相关;近1年献血次数与TIBC、UIBC和TRF相关;献血总次数与TIBC和TRF相关。结论储存铁降低的男性定期血小板献血者出现铁代谢异常;对于男性定期进行血小板捐献的献血者须进行铁蛋白检测和铁代谢指标的协同检测共同评估铁缺乏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北京市城区公众无偿献血认知-态度-行为。方法应用自设问卷,对995名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一般资料、无偿献血知识、动机、行为等。结果公众无偿献血知识总知晓率偏低(34.7%),有献血经历者知晓率(60.7%)高于无献血经历者(13.6%)。奉献爱心以及自己和家人享受用血优惠政策是公众无偿献血的主要动机;有献血经历者不愿意献血的原因主要是献血不方便、献血出现不适、工作人员态度或技术差,而无献血经历者则主要怕传染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公众认为媒体宣传(92%)、举办大型讲座(55.8%)、血站自己宣传(51.8%)更能引人关注。结论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行为有待提高。应广泛深入地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提高血站服务水平,以使无偿献血工作全面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MCS+全血细胞分离机LDP和UPP程序采集单采血小板,比较两者在采集血小板时的效率、时间、舒适度等。方法于2017年7月3日—7月23日来本中心的单采献血者111名,先用LDP程序采集。15—20 d后,该111名献血者再次用UPP程序采集,2次单、双份保持一致,对比2组的血小板采后计数、采集时间、采集率等,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种程序采集血小板采前、采后血小板计数、全血处理血量、血小板采集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PP无论单份还是双份血小板采血时间均少于LDP,每小时采集量均多于LD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品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混入量、血小板含量均100%符合国家标准。2种程序采集过程中献血者没有出现献血反应,UPP舒适度优于LDP。结论使用UPP程序采集血小板,产品质量100%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且单双份采集时间都减少,每小时采集量增加,舒适度增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在移植免疫、人类遗传学、疾病关联、药物组学、输血医学等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已应用于HLA基因分型,不同分型策略和结果指定信息系统的分型准确率存在差异。已公布的中国人群HLA常见等位基因和确认等位基因,存在明显的人群分布特点,可作为国内HLA基因分型指定的参考标准。供者特异性抗-HLA在实体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准确鉴定出这种抗体有助于提升移植患者存活率。HLA、MICA和KIR与疾病关联研究中大部分报道病例数较低,今后需要多中心合作的大样本分析。血站系统HLA实验室多数已具有高分辨分型能力,但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整体上规模偏小。国内初步建立了血小板捐献者HLA基因型数据库,其库容量的扩展可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CMDP)的发展协同规划。  相似文献   
9.
周倩  许鑫珏  刘江 《北京医学》2021,43(4):350-353
目的 评价"伙伴计划"项目对成分献血者招募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2018-2019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献血服务二科中心机采室和赵登禹路献血屋参与成分献血的献血者,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搭建新的成分献血者招募方式——"伙伴计划"项目.利用微信二维码识别以及分享,宣传成分献血理念,招募潜在的成分献血者;采用"工时累积-晋级奖励"的机制,分级管理招募者;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充分调动招募者的招募积极性.结果 "伙伴计划"上线期间,2019年与2018年比较,成分献血总人数同比增长17.76%(13 245人比11 247人),成分献血总量同比增长40.52%(71 040 U比50 555 U);2019年新增成分献血者8 215人,通过"伙伴计划"项目参与成分献血的人数达3 192人,共捐献血小板12 380 U,占该年度血小板采集总量的18%;就首次献血者的招募而言,"伙伴计划"较传统方式(团体无偿和个人无偿)更具优势(95.5%比66.2%、39.3%,x2 = 286.90,P = 0.000)."伙伴计划"招募的成分献血者重复献血率(33.05%)显著高于原有途径招募(2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30.347,P = 0.000).此外,"伙伴计划"运营期间招募2018年流失成分献血者150人,2018年的成分献血者流失率低于2017年(64.52%比6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 31.230,P = 0.000).结论 "伙伴计划"项目能有效招募成分献血者,并对成分献血的宣传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HCV反应性献血者检测结果,甄别献血者HCV感染情况,讨论对反应性献血者分类管理的可行性。方法按照献血者HCV检测结果(2遍ELISA、1遍NAT),将HCV检测反应性献血者标本分为3组(抗-HCV和HCV RNA均为反应性的标本组、单独HCV RNA反应性标本组、单独抗-HCV反应性标本组)。分析2017年5月-12月期间HCV检测反应性献血者标本检测结果,以重组免疫印记试验(RIBA)结果作为确证结果,比较不同组别阳性预期值(PPV)差异;分析不同屏蔽界值(常规检测屏蔽界值、最佳屏蔽界值、最高PPV对应屏蔽界值)下每种试剂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对于PPV低的分组标本进行ELISA S/CO值分层分析并比较不同屏蔽界值下PPV。结果检测期间不合格标本939例(0.49%,937/191 627),经RIBA确证,抗-HCV阳性率为10.67%(100/937);单独HCV RNA反应性组标本2例(0.001%,2/939);抗-HCV和HCV RNA均为反应性组标本63例(6.71%,63/939),PPV为96.83%(61/63);单独抗-HCV反应性组标本874例(93.08%,874/939),PPV为4.46%(39/874),其ELISA双试剂均为反应性标本和单试剂反应性标本的PPV分别为18.72%、0.15%,两者P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S/CO值分层的P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获得试剂抗HCV最佳屏蔽界值分别为9.29、3.97,不同屏蔽界值下P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抗-HCV反应性标本组PPV由常规检测屏蔽界值下的4.46%提高到最佳屏蔽界值下4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62,P<0.05)。结论抗-HCV和HCV RNA均为反应性献血者可判断为HCV感染者,可永久性屏蔽;单独抗-HCV反应性标本的S/CO值与RIBA确证结果呈正相关,S/CO值越高,确证阳性率越高。实验室可在现行血液检测策略下,通过建立具有高阳性预期值的屏蔽界限值或者增加确证试验,判断单独抗-HCV反应性献血者的HC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