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9篇
  免费   939篇
  国内免费   202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54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882篇
内科学   203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437篇
特种医学   1023篇
外科学   293篇
综合类   663篇
预防医学   1016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402篇
  3篇
中国医学   300篇
肿瘤学   1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和探讨放射卫生机构在核辐射卫生应急体系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比发现,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多由取得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甲级)资质或放射性疾病诊断机构资质的单位承担建设任务。放射卫生机构在平时工作中积累的辐射监测、污染检测、剂量估算、健康效应评价等技术能力可在核辐射卫生应急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能力建设的“平急结合”。建议各级放射卫生机构继续发挥自身所长,通过参加放射卫生监测项目的机会提高自身能力,并积极参与放射卫生技术机构检测能力考核,为核辐射卫生应急工作做好人才和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
王萍  范莉  田梅 《中国辐射卫生》2022,31(4):524-529
皮肤是人体受到电离辐射时最先接触的器官,因其基底细胞层及毛细血管对射线很敏感,所以放射性皮肤损伤十分常见,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常与表皮和真皮中的细胞改变和炎症有关,而皮肤的晚期损伤主要与辐射对血管影响有关。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红斑、干性脱屑、湿性脱屑、溃疡,严重程度与射线种类、剂量等相关。目前,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潜在发生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辐射损伤后还未建立治疗的金标准,已知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机制大致可分为3个途径:活性氧大量增加引发的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因子被转录激活后引发的炎症、骨髓源性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机制的3大途径,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机制以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CBCT影像研究上颌窦骨分隔及窦底小骨尖/嵴的数量、位置及发生率,分析CBCT在上颌窦提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1-70岁之间、上颌牙列完整的500例汉族人群的CBCT影像资料,分别对其左右侧上颌窦骨分隔数量、方向及对应牙位、窦底小骨尖/嵴数量及对应牙位进行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1.当研究对象为上颌窦数,骨分隔的发生率为21.6%;当研究对象为人数,其发生率是28.8%;骨分隔数量多为一个,占88.4%;分隔方向多为矢状向,占67.6%;骨分隔最好发的位置在上颌第二磨牙(M2)对应的上颌窦底区域,占43.9%,其次在上颌第一磨牙(M1)区.2.以上颌窦数为研究对象,窦底小骨尖/嵴的检出率为36.0%;以人数为研究对象,其检出率为50.2%;窦底小骨尖/嵴的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第二磨牙(M2)、上颌第一磨牙(M1)、上颌第二前磨牙(PM2)、上颌第一前磨牙(PM1)及上颌第三磨牙(M3),占比分别为31.6%、27.0%、23.3%、9.2%及8.8%.小骨尖/嵴的发生率远高于上颌窦骨分隔,在临床中应予以重视.结论:术前通过对CBCT影像资料的观察分析,可以对上颌窦骨分隔及窦底小骨尖/嵴做出准确评估,能够为上颌窦手术的路径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眼底病变严重影响视功能,而视网膜成像可为眼底病变的治疗提供一种诊断、监测和评估方法.传统的眼底成像技术视野范围只有30°~50°,超广角激光检眼镜可提供高达200°的视网膜眼底成像,因其独有的双通道成像功能,只需一次拍摄,即可获得反映视网膜情况的绿激光(532 nm)图像和反映深层视网膜和脉络膜信息的红激光(633 nm)图像.虽然超广角眼底成像、自动荧光成像和荧光血管造影已用于周边视网膜疾病的成像,但缺乏规范性数据和自身局限性,在临床实践中的实用性仍然存在争议,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回顾性数据分析,探讨皮肤T细胞淋巴瘤在中国的发病情况。方法:通过检索公开发表的有关淋巴瘤和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情况研究文献,应用聚类分析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纳入并统计其中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经过汇总整理与《中国淋巴瘤亚型分布国内多中心性病例10 002例分析》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篇文献,涉及13个省市自治区,共计16 885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皮肤T细胞淋巴瘤从1993年到2017年发病率约为0.69/105,与《中国淋巴瘤亚型分布国内多中心性病例10 002例分析》中的结果一致,与国外文献报道中美国皮肤T细胞淋巴瘤发病率0.64/105也基本一致。结论:皮肤T细胞淋巴瘤在中国和有关国家都是发病率很低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WHO定义的罕见病。  相似文献   
6.
在辐射防护领域,运行实用量用于估算防护量,是场所剂量监测中的重要量值。随着电离辐射粒子类型和能量范围的扩展,现行运行实用量在估算防护量的过程中出现局限。ICRU第95号报告提出了新的运行实用量体系,在定义方式和模体上与防护量相统一,在更广泛的粒子类型和能量范围中实现了对防护量的更好估算。本文重点关注新运行实用量体系在模体应用、转换系数更新、监测仪器的设计和校准等方面对场所剂量监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基于曲线拟合法与算术平均法计算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设备探头旋转中心漂移值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3个厂家的9台SPECT设备,每台设备都分别用曲线拟合法与算术平均法计算探头旋转中心漂移值,比较两种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性。同时将探头按照厂家分组,根据各厂家规定的合格值,将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与厂家自带软件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一共13个探头的13组数据中,两种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之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分别与厂家计算结果之间比较,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分别与厂家计算结果相比,通过性均一致。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为旋转中心漂移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神经浸润是导致该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微环境主要包括肿瘤细胞、神经细胞和基质细胞及其组织和细胞间隙,它们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神经浸润发生发展的机制。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在上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合腔隙解剖学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加深对其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胰腺癌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他诊疗措施的科学性决策。  相似文献   
10.
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信息系统构建及应用情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依托全国放射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信息系统,支持国家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项目数据上报,全面了解医用辐射防护现状。方法 根据国家医用辐射防护监测方案、法规和标准,前端采用HTML、CSS、JavaScript,后端采用JAVA语言,平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开发中间件为Tomcat。系统通过B/S的架构建立数据上报和分析系统,并对2017年度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平台的业务组成包括数据采集(通过各业务系统)、数据资源整合(整合业务系统公共数据)、应用和展现4个层次。实现架构灵活、信息集中、操作便捷的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系统,完成2017年国家医用辐射防护信息的上报,汇总和数据统计分析,2017年度共上报33 565所医院放射防护基本情况和10 624台放射诊疗设备性能及防护信息。共完成统计信息报表95个,分别从时间、行政地理信息、医院级别、设备种类4个维度描述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现状。结论 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系统达到设计目的,顺利完成2017年数据上报,为了解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现状和放射诊疗防护管理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