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目前患儿腹股沟区手术中应用较广的麻醉模式,神经阻滞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与之衔尾相随。本文拟对近年来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iliohypogastric/ilioinguinal nerve block,IINB)用于患儿围术期镇痛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IINB用于围术期镇痛现状髂腹下神经(iliohypogastric nerve,IHN)源于T12—L1,皮支分布于臀外侧、腹股沟区及下腹部皮肤;髂腹股沟  相似文献   
2.
超声作为一种可视化技术,在椎管内麻醉穿刺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椎管内麻醉是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超声能够清楚地显示椎管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使椎管内麻醉走向精准化具有重大意义。用超声在椎管内麻醉穿刺前扫描,可预测穿刺的困难程度、定位穿刺点、测量穿刺深度,从而提高椎管内麻醉穿刺的成功率;实时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穿刺能实时地观察穿刺针的角度和深度,使麻醉穿刺全程可见;将超声应用于困难椎管内穿刺及小儿椎管内穿刺,可降低多次穿刺带来的并发症及风险,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内的三羧酸循环在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炎性持续性痛、慢性痛和脊髓中枢敏化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右后肢足底注射福尔马林(5%,0.05 ml)制备炎性持续性痛大鼠模型,鞘内注射100 nmol/ml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ate,FC)和/或5×104nmol/ml谷氨酸(L-glutamate,Glu)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结果:(1)急性期:与对照组相比,鞘内注射FC对大鼠自发伤害性行为(舔咬爪和缩腿反射)有抑制作用,而鞘内注射了Glu部分翻转了该抑制效应;(2)在慢性期,与对照组相比较,单次鞘内注射FC在3 h~2 d的时间点上显著提高大鼠同侧的50%爪缩阈值(P0.01,P0.05),而对侧50%爪缩阈值仅在第1 d时间点显示提高(P0.05)。随后在福尔马林注射后第9 d,再次鞘内注射FC,与对照组相比,能在3 h提高大鼠的同侧和对侧的50%爪缩阈值(P0.05),而在6 h阈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多次鞘内注射FC后,能够在3~7 d时间点上显著提高大鼠同侧的50%爪缩阈值(P0.01,P0.05),在2~7 d时间点上显著提高大鼠对侧的50%爪缩阈值(P0.01,P0.05)。随后在福尔马林注射后第9、10、11 d连续3 d鞘内注射FC,大鼠同侧的50%爪缩阈值的提高仅在鞘内注射日当天发生(P0.01,P0.05),次日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侧的50%爪缩阈值在鞘内注射日第11 d及第12 d有所提高(P0.05),第13 d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内的三羧酸循环参与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痛和慢性痛的形成,但是在慢性痛的维持方面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 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持续机制十分复杂.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到脊髓胶质细胞在病理性疼痛中所发挥的作用,其中胶质细胞活化和增殖的抑制剂成为了研究的重点.目的 系统阐述胶质细胞在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和部分胶质细胞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内容 胶质细胞不仅具有营养和支持作用,还参与了病理性疼痛,已有许多实验证实了应用胶质细胞抑制剂可以减弱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削弱疼痛反应.趋向 期望能为进一步的药物实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以初步观察疗效及其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抵抗(IR)和血脂代谢的变化。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NAFLD患者104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分别给予硫普罗宁肠溶片和硫普罗宁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连续观察8周。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NF-κB、TGF-β和脂联素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为(27.8±2.5)U/L,显著低于对照组【(43.6±3.0)U/L,P<0.05】,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为(22.1±6.3)U/L,显著低于对照组【(46.4±6.9)U/L,P<0.05】,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为(55.6±9.8)U/L,显著低于对照组【(71.3±10.3)U/L,P<0.05】;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为(2.4±0.5)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3.0±0.4)mmol/L,P<0.05】,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为(3.6±0.7)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9±0.5)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为(2.6±0.7)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3.1±0.6)mmol/L,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为(1.3±0.2)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1±0.3)mmol/L,P<0.05】;血清NF-κB水平为(1.2±0.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6±0.2)pg/mL, P<0.05】,血清TGF-β水平为(3.3±1.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5.7±1.0)pg/mL, P<0.05】,HOMA-IR水平为(2.2±0.4),显著低于对照组【(2.7±0.5),P<0.05】,而血清IGF-1水平为(0.4±0.2)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0.3±0.1)μg/L,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为(11.9±2.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10.7±1.8)mg/L, 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与对照组的9.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硫普罗宁治疗NAFLD 患者可短期恢复肝功能指标,降低血清NF-κB和TGF-β水平,改善IR和血脂代谢紊乱,其长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茯苓多糖对肝叶部分切除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 方法 将30只老年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茯苓多糖组,每组10只.建立肝叶部分切除老年大鼠POCD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肝叶部分切除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 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术后第1、3、7天茯苓多糖组逃避潜伏期相对缩短、穿越平台次数相对增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术后第1、3、7天茯苓多糖组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18.9±3.9) ng/L和(14.7±3.8) ng/L,(8.9±2.2)ng/L和(9.9±2.6) ng/L,(6.6±1.8) ng/L和(9.6±2.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茯苓多糖组脾脏系数和胸腺系数分别为(2.59±0.92) mg/g和(1.60±0.40) m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茯苓多糖能够改善肝叶部分切除老年大鼠POCD的症状,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炎症反应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综合方面.  相似文献   
7.
背景 阿片类药物为主的小儿静脉自控镇痛能有效缓解术后中重度疼痛,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改善预后.目的 关注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呼吸抑制相关高危因素和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提高小儿术后疼痛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患儿用药安全. 内容 受阿片类药物副作用、术后镇痛实施管理和镇痛装置自身等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使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趋向 有效预防和治疗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副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胶质细胞相关受体甘氨酸转运体1(GlyT1)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延髓面神经后核内侧区(mNRF)的表达情况.方法 新生SD大鼠(0~3 d) 10只,雌雄不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实验组(n=5).取实验组大鼠离体延髓-脊髓标本制作mNRF“岛”,对照组大鼠取三叉神经核周围脑组织,荧光定量RT-PCR测定GlyT1、GDNF在mNRF“岛”和三叉神经核周围脑组织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mNRF“岛”区GlyT1、GDNF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三叉神经核周围脑组织中的基因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2,P=0.000; t=3.532,P=0.003).结论 GlyT1、GDNF在mNRF存在高表达,但这两种物质在节律性呼吸发生及调控过程中的作用及与神经元间的具体联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疼痛会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内分泌及免疫应答等各器官的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术后疼痛不仅针对成人,小儿也会有同样的反应。本文对小儿术后疼痛的评估及近年镇痛措施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胸部小切口取左乳内动脉( 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66例。胸骨下段小切口59例,采用全麻、单腔气管插管,平卧位,倒“L”胸骨下段切口;胸骨旁小切口5例,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平卧位左胸抬高30&#176;,左前外侧第4或第5肋切口,用特制牵开器(法国圣骑士公司)牵开肋骨,游离乳内动脉,使用冠脉固定器下行冠脉吻合;2例胸腔镜辅助下完成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的吻合。结果66例均完成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的吻合,2例追加大隐静脉降主动脉至第一对角支的吻合。无围术期死亡。60例随访0.5~8年,(5.5±2.5)年,心绞痛症状消失42例,明显减轻24例。术后冠状动脉CT检查16例,冠脉造影12例,LIMA与左前降支(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吻合口满意率100%,支架内再狭窄1例,大隐静脉桥血管闭塞1例。结论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主要适用于心脏前壁冠状动脉尤其是前降支的的再血管化,安全可靠,中期疗效好,在合并高危因素或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效果不满意者中应用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