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美国关于受审能力评估的现状、评估人员和评估工具的编制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误诊,不仅在临床实践中频频发生,即使在查阅医学文献时它也经常不失时机地跃人眼帘.这个古老而难缠的问题,原本是羁绊医生在科学探索道路上艰难前行的绞索,而如今又增添了新的功能,演变成为促使患者追究医疗法律责任时浅显易懂的缘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暴力风险水平、冷酷无情特质(CU)、认知共情能力和情绪识别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暴力风险评估量表在某监狱400余名暴力犯中挑选出高暴力风险组和低暴力风险组各30名,并使用冷酷无情量表、观眼读心测试和情绪识别任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特点。结果:高暴力风险组冷酷无情量表得分(t=4.03,P0.01)和恐惧(F=10.69,P0.01)、悲伤(F=7.01,P0.01)情绪面孔识别错误率都显著高于低暴力风险的暴力犯,观眼读心测试结果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t=-1.22,P=0.531)。暴力风险水平对恐惧情绪识别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14,P0.01),冷酷无情特质对恐惧情绪识别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02,P0.01),综合预测力为20.6%,冷酷无情特质在暴力风险水平和恐惧情绪识别错误率之间起了完全中介的作用(β=0.38,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2.4%。结论:高暴力风险罪犯表现出了更高的冷酷无情水平和更差的情绪识别,CU特质可以较好预测暴力犯的恐惧情绪识别缺陷。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调节快乐自我效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研究选取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28名(15名控制组,13名实验组)进行心理实验研究。结果:(1)控制组和实验组前后测成绩的差值有显著性的差异(t=2.45,P0.05);(2)实验组后测的主观评定积极(各项指标4.00)。结论:基于自杀意念,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调节快乐自我效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甲卡西酮成瘾者的心理特点,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矫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问卷收集甲卡西酮组(177人)、冰毒组(153人)和海洛因组(64人)的人口学信息、毒品滥用史和人格特点,比较不同组心理特点的异同。结果:3组成瘾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首次吸毒年龄、强戒次数和吸毒使用时间上均存在显著差异(F=14.24,5.34,20.93,119.74,189.85;P0.01)。甲卡西酮组的冲动性和感觉寻求显著低于冰毒组和海洛因组(F=4.53,13.13;P0.01),自我控制显著高于冰毒组和海洛因组(F=9.99,P0.01),只有冰毒组的身体攻击得分显著高于甲卡西酮组(F=5.03,P0.01)。成瘾者的首次吸毒年龄与冲动性、感觉寻求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r=-0.227,-0.312,0.217;P0.001)。结论:不同毒品成瘾者具有不同的人格特点,应根据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治。  相似文献   
6.
<正>自杀已成为公认的重大心理卫生问题。相关研究显示,自杀是15~34岁人群首要的死亡原因。所以,对包含在15~34岁之间的大学生进行有关自杀的干预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大学生自身的自杀态度对其自杀行为起了重要的影响。另外,有研究显示,有近亲自杀死亡史、熟人自杀史、生活事件水平越高的人群,自杀风险越大。熟人自杀死亡史在生活事件对自杀风险的影响过程中存在调节作用~([1])。可见,自杀源于自身的态度和外在环境等多个方面。大学生自杀事件,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不同任务下精神病态特质罪犯的决策特点。方法:选取某监狱罪犯364人,最终入组58人,精神病态组28人[精神病态检核表(PCL-R)得分≥25分],非精神病态对照组30人(PCLR得分≤15分)。采用个人决策的杯子任务和两人决策的囚徒困境任务(PDG),考察两组的决策特点。统计两种情境任务下的风险和安全选项的选择比例以及合作与背叛选择次数。结果:在杯子任务中,精神病态组选择较多的风险选项[F(1,56)=4.92,P0.05];组别与期望水平(EV)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56)=3.51,P0.05],在风险较大的情境下,精神病态组比对照组选择更多风险选项。在PDG中,精神病态组背叛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即使在同伴选择合作的前提下,其选择背叛的次数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个人风险决策任务中,精神病态罪犯倾向于选择冒险来获益而不顾潜在风险;在社会合作决策任务中,精神病态罪犯则倾向选择背叛来追求利益,不考虑与同伴进行合作,提示精神病态罪犯在个人和人际互动中均存在决策缺陷。  相似文献   
8.
卫婷  邓勇 《中国药事》2018,32(6):701-706
目的:为解决现阶段食品药品领域行刑衔接案件办理的低效与混乱,进一步探索能够在全国广泛推广的操作模式。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现有模式,进一步系统梳理地方代表性操作模式,从中提炼能在全国推广的衔接程序。结果:坚持"食药+公安"的紧密协作机制,推进"两法衔接"信息平台系统建设,针对重大、复杂、疑难的案件专门成立专家委员会论证的综合办案模式可以保障案件的有效办理。结论:可以尝试探索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综合模式,从而形成打击食品药品领域犯罪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怀胜 《中国药事》2020,34(5):508-513
目的: 结合《药品管理法》相关条款的修订,分析其对刑法药品犯罪罪名适用的影响,并确立药品犯罪条款的立法完善思路。方法: 检索新修订《药品管理法》与药品犯罪相关的条文,分析其修订目的,对照刑法和药品犯罪相关司法解释,分析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犯罪的司法适用造成的冲击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完善性思路。结果与结论: 新修订《药品管理法》重新界定了假药和劣药,导致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劣药罪适用范围的限缩,但是不能简单化理解为将进口国内未上市的药品行为除罪化,同时在二元化立法模式下,《药品管理法》部分处罚条款的适用范围会非常狭窄,而假药、劣药证据标准的提高会给刑事司法造成直接的冲击。应结合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对刑法相关条文和刑法司法解释进行修改和更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