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影响育龄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根据研究人群和使用的定义,患病率为8%~13%[1]。根据2003年鹿特丹诊断标准,我国育龄女性的患病率为5.6%[2]。PCOS具有高度异质性,涉及生殖、代谢和心理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功能和身心健康。由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基于症状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s,ART)中的应用是一种整体的调节。其中,ART术前预处理、ART术中配合及ART术后预防等各个环节都是制约ART成功的关键。在西药基础上辅以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在提高卵巢储备功能、改善精液质量、诱导排卵、提高移植成功率、增强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及防治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 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等方面均有较为肯定的疗效[1]。本文针对ART的各个环节,总结了中西医结合在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鲜周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是否可作为预测活产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中心首次行新鲜周期移植患者的4 200个周期,根据HCG日血清E2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组:E2≤9 175pmol/L;B组:9 175pmol/L E2≤16 515pmol/L;C组:E216 515pmol/L。再将每组按照患者不同年龄分为3个亚组:A1、B1、C1组:年龄30岁;A2、B2、C2组:30~35岁;A3、B3、C3组:35~40岁。分别比较不同年龄段女性E2水平对活产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差异。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与建立逻辑回归分析模型评估E2水平与活产率的关系。结果年龄30岁患者中B1组的活产率(43.05%)显著高于A1组和C1组(分别为34.44%、34.73%,P0.05);30~35岁患者中B2组的活产率显著高于C2组(38.58%vs.32.84%,P0.05);30~35岁患者中A3、B3、C3三组活产率分别为23.85%、24.00%及27.9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计算结果显示HCG日血清E2水平对于活产率无显著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HCG日血清E2水平与活产率之间亦无显著相关性。当年龄小于35岁时,促排卵方案和优质胚胎率与活产率显著性相关;当年龄35~40时,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及优质胚胎率与活产率显著性相关。结论不同年龄段女性HCG日血清E2水平与活产率无显著相关性,血清E2水平并不能预测活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小剂量他达拉非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56例,将5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28)与对照组(n=28),对照组接受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他达拉非联合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勃起功能评分、阴茎勃起硬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勃起功能评分、阴茎勃起硬度评分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小剂量他达拉非联合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提高勃起功能评分、阴茎勃起硬度评分,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可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肥胖和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糖代谢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1928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按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5 kg/m2)901例和非肥胖组(BMI<25 kg/m2)1027例,比较两组患者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和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率.结果 (1)血糖水平:空腹及服糖后30、60、120、180 min,肥胖组血糖水平分别为(5.3±1.1)、(9.0±2.4)、(9.3±4.4)、(7.5±2.8)、(5.3±1.8)mmol/L,非肥胖组分别为(5.0±0.8)、(8.4±3.5)、(8.0±4.2)、(6.5±3.2)、(4.9±1.6)mmol/L,两组各时间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胰岛素水平:空腹及服糖后30、60、120 min,肥胖组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3±7)、(81±51)、(102±65)、(83±63)mU/L,非肥胖组胰岛素水平分别为(8±5)、(57±35)、(62±44)、(46±39)mU/L,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服糖后180 min两组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糖代谢异常发生率:IFG总发生率为4.98%(96/1928);糖耐量异常总发生率为23.08%(445/1928);肥胖组和非肥胖组IGT发生率分别为24.20%(218/901)和13.05%(134/1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和非肥胖组T2DM发生率分别为7.44%(67/901)和2.53%(26/1027),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肥胖型较非肥胖型PCOS患者更易发生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胚冻存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北方地区4家医院生殖中心在2011年4~9月期间9 055例全胚冻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全胚冻存的原因分为5组,即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组、孕酮升高组、内膜因素组、输卵管积水组和其他原因组。分析首次解冻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以及累计临床妊娠率。结果:OHSS组首次解冻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以及累计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5.4%、34.8%、73.7%,孕酮升高组分别为25.5%、11.2%、43.1%,内膜因素组分别为54.8%、34.4%、61.5%,输卵管积水组分别为60%、30%、60%,其他原因组分别为36.0%、24.5%、44.0%。结论:中、重度OHSS是全胚冻存策略的主要适应证之一,在新鲜周期移植前出现中、重度OHSS的患者,采用全胚冷冻策略可获得良好的临床妊娠结局。对于孕酮升高、内膜因素及有输卵管积水的患者(取卵后行输卵管积水处理),可借助全胚冻存策略,争取到较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宫颈炎患者行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对治疗效果、知识知晓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宫颈炎患者80例,均为我院妇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n=40)与采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n=40)的医护总有效率、知识知晓度、生存质量评分、复发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医护总有效率、知识知晓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重视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的实施,可增强医护效果,改善疾病认知程度,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事件率,具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供精人工授精(AID)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以提高妊娠率,并评价其子代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二〇四医院生殖医学研中心2005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行AID助孕的5 109例患者,共计7 761周期的妊娠结局及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情况。结果:AID临床妊娠2 252例,周期妊娠率29.02%,累积妊娠率44.08%。女方年龄≤35岁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35岁以上组(30.31%vs 20.18%,P0.01),不孕年限5年以下组高于5年以上组(30.83%vs 28.16%,P0.01),使用促排卵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33.22%vs 28.68%,P0.01);治疗第1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最高(29.87%),与治疗第4周期组妊娠率(2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治疗周期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D发生子代出生缺陷28例(1.40%),以心血管畸形发生率最高(6例,21.43%),其次是骨骼肌肉系统畸形4例(14.29%),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畸形各3例(10.71%),还包括唇腭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畸形各2例(7.14%)及其它系统畸形。结论: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及促排卵治疗是影响AID临床妊娠率的重要因素;冷冻精液行AID并未增加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是一项相对安全的辅助生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肌肉组织中的软骨源性视黄酸敏感蛋白(cartilage-de-rived retinoic acid sensitive protein,CD-RAP)基因的表达是否存在异常.方法 留取25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行Mckay松解术时切除的足外展拇肌,5例正常对照组织标本来源于3例创伤、1例足月引产胎儿及1例尸检(均经本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马蹄内翻足及正常外展拇肌中CD-RAP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半定量RT-PCR研究表明马蹄内翻足患儿足外展拇肌组织中CD-RAP基因与β-actin基因平均密度(ADV)比值为0.376±0.241,相应正常组织二者比值为0.067±0.03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43,P<0.001).结论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足外展拇肌组织中CD-RAP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足外展拇肌组织中的CD-RAP基因表达上调,CD-RAP基因或其调节基因可能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宫腔粘连(IUA)是一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难治性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其病因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较明确可导致IUA的高危因素有:妊娠后清宫术、剖宫产术后、滋养细胞疾病清宫术、产后出血刮宫术、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手术、宫内节育器放置、生殖道结核感染、米勒管畸形等。子宫内膜纤维化是IUA的主要病理特征。多种信号刺激不同的信号通路后,引起体内多种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纤维化的发展,最终导致IUA的发生。目前临床上IUA的治疗和预防并不理想,尤其是中重度IUA。因此,研究IUA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临床实行靶向治疗。本文就近年来IUA的病因学研究和分子机制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