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67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98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正确处理古籍保护和古籍价值利用之间的关系,从中医古籍所具有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及实用价值4个维度进行分析,探索从中医古籍价值属性角度建立中医古籍定级指标体系,并从中医古籍的保护等级、保护内容、保护模式、保护措施等方面构建中医古籍保护框架,以期使中医古籍的多维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古代方剂中治疗阴虚证方剂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以阴虚为基础证候疾病的辨治施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已上市经典名方数据库",筛选治疗阴虚证的处方,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统计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归经,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寻找核心组方。采用MATLAB进行中药关联规则分析药物配伍规律。采用Pajek645.13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找出核心中药。结果纳入阴虚证处方467首,涉及中药302种,药物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为主,归经以肾经为主,核心中药包括熟地黄、麦冬、生地黄、当归等;常用药对包括山药-熟地黄、山萸肉-熟地黄、茯苓-熟地黄,高频药物可聚类为2类。结论揭示了古代治疗阴虚证以滋阴降火为主,重视补养肾阴的同时亦注重补养肺、肝、脾阴,养阴时常配伍健脾和辛散退热类药物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阴虚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采用药效团及文献挖掘技术,筛选中草药中天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XOI),并研究其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基于药效团的虚拟筛选和数据挖掘技术,在23 033个中药天然产物中筛选潜在的XOI。通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性质及药效团初步筛选具有潜在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抑制活性的化合物;使用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筛选XOI并选取打分较高的化合物,分析作用机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潜在XOI化合物在中草药中的分布规律。结果 通过HypoGen方法构建了XOI药效团模型,筛选得到165个潜在活性化合物。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筛选,得到化合物102个,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主要是萜类,分布在见霜黄、慈竹、佩兰等中草药中,这些中草药以菊科药用植物为主,药味以辛、苦为主,药性多寒、温,多归于肝、肺经。选取排名前5的化合物进行作用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受体XO有较强的亲和作用,有进一步实验验证的价值。结论 在菊科植物及其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药用植物当中,可能发现潜在的天然XOI化合物,为探索新型XOI先导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开发一种更优的评估中药肝毒性的方法,为中药保健食品原料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国际公开构建肝毒性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训练集数据,形成训练集。使用Discovery Studio 4.5对训练集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针对每一类使用朴素贝叶斯(NB)、逻辑回归(LR)、邻近算法(KNN)等9种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QSAR模型,并利用交叉验证方法对模型构建方法进行评估。最后使用最优类模型对113种中药保健食品原料包含的783个成分进行了预测,根据多模型加权平均概率筛选出肝毒性成分占比较大的中药。结果 根据对训练集化合物的分析,可以看出第3类模型的准确率为85%~91%,高于现有报道的中药成分肝毒性预测模型。对中药保健食品原料成分的分析发现肝毒性化合物48个、不具有肝毒性的化合物735个,肝毒性预测概率为0.15~0.30,说明中药保健食品原料肝毒性普遍较低。预测肝毒性成分所占比例较高的中药有茜草、番泻叶、当归、大黄、丹参、厚朴、川芎、桑枝、桑白皮、五味子等。结论 对训练集预先聚类,提高QSAR模型准确率,为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中药保健食品原料成分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医行业亟需建立统一的中医古籍分类标准,以规范中医古籍分类和管理。基于此,通过对各种中医古籍分类方法的调查研究,制定了中医古籍分类标准的编制原则,对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分类表,参考《中华古籍总目》分类表,对具体类目进行设置与调整,最终形成《中医古籍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对8663种中医古籍进行了分类实践与应用。《中医古籍分类标准》可为各类中医古籍藏书单位提供明确和可靠的分类参考依据,进而更好地促进中医古籍分类方法的统一,推进中医古籍的共享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疗原发性癫痫多采用中药复方,以及中西药与针灸、推拿、穴位埋线等相结合的疗法,疗效确切,不同疗法复合应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可有效地控制患者癫痫的发作频率,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有关本病的中医临床研究增多,但多数临床研究的样本量较少、远期疗效不清楚,使用双盲试验者较少,随机方法不够明确。此外,原发性癫痫的证候分型及疗效判定标准需进一步统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蒲地蓝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SinoMed、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中的蒲地蓝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名研究者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资料提取,再使用RevMan 5.3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对符合Meta分析标准的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71篇文献,最终纳入63篇文献,选取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3个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单用蒲地蓝口服液或者联合西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但蒲地蓝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用利巴韦林。结论:蒲地蓝口服液或者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于西药治疗,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具有较大异质性,其结果不能作为临床参考证据,还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RCTs去获取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9.
达原饮是治疗湿邪伏于膜原证的代表方,首载于《温疫论》,为明代医家吴又可创制的治疫名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湿邪郁肺证的治疗中亦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基于“中华医典(V5.0)”软件及“中医古籍数据库”“国医典藏”数据库,以“达原饮”“达原散”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对古籍原文进行标引整理、统计分析及考证,对“达原饮”从组成剂量、药味基原炮制、功能主治、制法服法及现代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古今文献收集与分析,以期为达原饮的现代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文献参考依据。结果发现组成上,多数医籍依照原方药物组成,部分医籍在“芍药”“草果”两味药的记载有区别;剂量上,总体变化不大,差异主要见于“草果”一味药;炮制上,历代文献记载本方组成药味均未明确特殊炮制要求,建议生品入药;制服法上,历代医籍大多遵原书,部分医籍记载以生姜为引,部分医籍在煎煮水量及服药时间上有变化;功效主治上,原书记载达原饮“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后历代医籍记载治疗疾病包括“瘟疫”“疫疟”“温疫”“时疫”等,主治主要围绕“疫病”,以邪伏膜原为病机,以发热为表现的各类疾病;临床应用上,古代医家多以“发热”“舌上白苔如积粉”为本方应用的重要指征,现代医家将达原饮广泛运用于发热及消化、呼吸、泌尿、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疾病及皮肤病、儿科疾病,同时对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禽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0.
痉厥证的主要症状为神昏抽搐,手足厥逆。清代新安名医余国珮先生从燥、湿两端阐释病机,明辨虚实,再析寒热,对症施治。其治疗以燥者濡润,湿者宣化为总则,并注重顾护阴液,调畅气机。根据不同证型又以救阴缓肝、清润滋补、苦辛通降、通闭开泄等方法选方夺药。本文从痉厥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几方面阐述余国佩论治此病的特色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