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9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综合体温保护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苏醒期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C组)、体温保护组(T组)和体温保护联合右美托咪定组(T-D组),每组30例。C组常规体温保护,T组和T-D组综合体温保护;T-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记录3组患者麻醉诱导开始时(T0)、手术开始30 min(T1)、60 min(T2)、90 min(T3)、120 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鼻咽温度;于T0、术后2 h(T6)、24 h(T7)和48 h(T8)时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水平;记录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苏醒期质量指标。结果 与T0比较,C组T2~T5时点鼻咽温度均明显降低(P < 0.05);与C组比较,T组和T-D组T2~T5时点鼻咽温度明显升高(P < 0.05)。与T0时点比较,C组、T组和T-D组T6、T7和T8时点CD3+和NK cell活性均明显降低(P < 0.05);C组在T6、T7和T8时点,T组和T-D组在T6和T7时点,CD4+活性均明显降低(P < 0.05)。与C组比较,T组和T-D组T6和T7时点CD3+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T组在T7时点,T-D组在T6和T7时点,CD4+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T组在T7时点,T-D组在T6、T7和T8时点,NK cell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结论 采用体温保护措施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维持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体温稳定,减少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IPH)的发生,并有效提高患者苏醒期质量,减轻免疫抑制程度,加速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复合羟考酮用于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的镇静镇痛效果,以及对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纵隔淋巴结肿大择期行EBUS-TBNA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8~65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30例。入组患者均接受利多卡因口、鼻、咽部和环甲膜穿刺表面麻醉,D组于10 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为0.8μg/kg,继而以0.6μg·kg^-1·h^-1的速率维持泵入;M组以2 mg/min的速度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随后两组均静脉注射羟考酮0.08mg/kg。记录给药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5 min(T2)、10 min(T3)、15 min(T4)和术毕(T5)时的HR、SBP、DBP、SpO2,记录T1时Ramsay镇静评分、咳嗽评分,术毕时医师满意度和术后2 h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T1时M组SpO2低于D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时D组SBP明显低于M组(P<0.05)。与M组比较,D组Ramsay镇静评分、咳嗽评分明显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中术中不适种类个数明显减少(P<0.05),愿意接受复查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用于EBUS-TBNA手术,患者咳嗽少,镇静适度,呼吸和循环更稳定,咪达唑仑复合羟考酮术后患者愿意接受复查的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喷喉用于治疗全麻插喉罩后发生急性感染性咽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全麻插喉罩后发生急性感染性咽喉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喷喉;对两组患者治疗3h及3d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h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显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35.42%;观察组显效率为11.54%,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3d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显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显效率为76.92%,总有效率为98.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咽痛、声嘶、喉鸣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全麻插喉罩后引起急性感染性咽喉炎的患者实施布地奈德混悬液喷喉治疗,具有效果确切、起效快、安全等优点,且给药方便,患者容易配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非糖尿病患者60例,年龄35~75岁,BMI 18.5~25.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于术前24h、术后1h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2.5 ml/kg;载体溶液组(V组)于术前24h、术后1h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22.5 ml/kg;药物治疗组(Ala-Gln组)于术前24h、术后1h静脉输注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含谷氨酰胺0.5 g/kg,溶于复方氨基酸)22.5 ml/kg.于术前24 h(T)、麻醉前30 min(T2)、麻醉给药后3 h(T3)、术后1 h(T4)和24 h(T5)时空腹条件下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糖(BG)、血清胰岛素(INS)、TNF-α、游离脂肪酸(FFA)的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索敏感指数(ISI).记录术后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用药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和V组比较,Ala-Gln组血清INS、TNF-α、FFA的浓度、BG、HOMA-IR降低,ISI升高,胰岛素抵抗发生率降低,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C组和V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可有效地减轻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谷氨酰胺可降低血液TNF-α及FFA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L-谷氨酰胺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变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47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组)10只、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组(Gln组)10只、2型糖尿病组(DM组)12只、2型糖尿病+谷氨酰胺组(DM+Gln组)15只.实验动物分组饲养,2型糖尿...  相似文献   
7.
经皮交流电刺激即指在与地面绝缘的情况下,让患者身体接触电源辅助电极,医生接触电源主极,用手指或掌接触患者身体的病症局部使其构成回路,对其疼痛部分、激发点进行电刺激,使电流通达,实现治疗目的。方法:患者60例中,男20例、女40例;所有病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对照组(n=30),治疗组采用医生带交流电在病变部位手法治疗,1次/d,20分钟/次,7天为1疗程:对照组投以安慰剂,1次/d,7天为1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和记录,分别记录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和指压状态下的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占90%;有效3例,占10%;总有效率为100%。讨论;经皮交流电刺激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安全无副作用,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8.
王建设  尹宁  赵龙德  屈美敏 《安徽医药》2014,(12):2352-2355
目的:观察七氟烷、丙泊酚联合喉罩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管理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喉罩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2~6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Ⅰ组)和喉罩组(Ⅱ组),每组各30例。麻醉用药:Ⅰ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 kg-1,丙泊酚2.5 mg· kg-1和罗库溴铵0.6 mg· kg-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Ⅱ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 kg -1,丙泊酚2.5 mg· kg-1,并辅以七氟烷吸入,置入喉罩。两组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6 mg· kg-1· h-1和七氟烷1%~3%。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输注速度和吸入浓度,Ⅱ组术中保持自主呼吸。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围术期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等变化,记录两组患儿发生的心血管事件,术后苏醒质量和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诱导前及喉罩或导管置入前、拔除前MAP、HR、SpO2值的实际差值不大;喉罩或导管置入后及术后拔除时Ⅱ组MAP、HR低于Ⅰ组( P<0.05),术后呼吸道并发症Ⅱ组明显少于Ⅰ组。结论喉罩应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全身麻醉管理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呼吸道并发症少,联合应用丙泊酚、七氟烷等药物,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气管内捕管是临床麻醉和抢救患者时的重要技术,是保障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气管内插管时有误入食管的潜在危险,如不及时发现并纠正,可导致缺氧性损害,甚至患者死亡。1998年10月至2010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应用“气管插管鉴定囊”检测技术对气管插管时导管的位置做检测,总计已有7326例,其中对全身麻醉时的插管检测6955例,对急诊抢救时的捅管检测371例,男3846例,女3480例,年龄3~9l岁,平均(46.7±7.2)岁,取得了理想的妁果,.卿介绍加下。  相似文献   
10.
气管内插管是临床麻醉和抢救患者时的重要技术,是保障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气管内插管有误入食管的潜在危险[1-2],特别是在处理疑难病例时,及时识别并纠正导管误入食管至关重要,如发现与纠正不及时,则可导致缺氧性损害,甚至死亡[3-4].1 未能及时发现导管误入食管的原因一种情况是在插管的过程中,插管者认为看见了导管进入声门,可实际并未看清楚而误插入了食管[5],在气管插管有困难或者喉部显露不清时,导管误入食管的可能性更大.Samsoon等[6]指出,只能看到会厌顶端,不能窥见声门的患者,气管导管误人食管的机率可达50%.而一些不可靠的临床征象可使插管者误认为导管在气管内.由于麻醉诱导前常规预先给氧,使低氧血症的发生延迟[7],以致不能及时发现气管导管误入了食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