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66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评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3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并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单因素变量及多因素变量分析来评估早期(4周以内)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本组平均年龄为81.6(66~92)岁。6.88%(22/320)的患者发生早期假体周围感染均接受了翻修手术。感染组平均住院天数为(22.3±16.8)天,大于非感染组患者(9.2±6.1)天,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变量分析显示术前较高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P=0.033)、高BMI (P=0.026)、手术时间的延长(P=0.031)以及长期糖皮质激素的应用(P=0.002)是发生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风险因素。以CRP水平≥11.3 mg/L为临界值评估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性为68.2%,特异性是81.2%(AUC=0.830)。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术前较高的CRP水平、高BMI、手术时间的延长以及长期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这些风险因素的识别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采用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体间减压融合内固定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采用Quadrant通道下单侧PLIF技术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共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5~66岁,平均57.5岁。病程1~8年,平均36.5个月。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4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1°退变性滑脱症3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2例。术前患者腰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6.5±1.1)分。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50±20)min,术中出血量(340±90)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0±3.5)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5.2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4±2.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示术后6个月椎体间达骨性融合,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松动、断裂或移位。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获优18例,良2例。结论对于单节段病变,且只需要单侧操作即可完成减压和椎间融合者,Quadrant通道下单侧椎体间融合内固定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微创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15例实施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微创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的患者结合手术特点进行了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15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90~24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20~50ml,平均30 ml,术后患者身体状态恢复较快,麻醉清醒后即可床上活动,5 d后即可根据恢复情况戴腰椎保护支具下下床行走.结论 完善细致的护理计划保障了手术效果,提高了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治疗管理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相关文献,对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的应用内容和特点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多模式镇痛、炎症控制、血液管理、早期活动、心理疏导等ERAS的研究内容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急诊、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治疗的应用实践,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减少了住院时间和费用,既保障了患者生命健康利益,又节省了医疗支出。同时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领域的研究和实施,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全程管理方案提供了依据。结论 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的治疗管理提供了一种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别阻断股骨头主要供血血管 ,观测股骨头血流动态改变、血管再生及病理改变 ,为临床选择不同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参考。方法 将实验兔旋股内、外侧动脉 ,根据不同组别分别结扎。于术后不同时间应用SPECT检测患侧头与健侧头、患侧头与干放射性计数比 ,半定量动态检测股骨头血流量及代谢的改变 ;拍X线平片 ,对股骨头墨汁染色切片 ,硬组织切片及荧光染色切片进行观察 ,并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 ,评价预后。结果 结扎旋股内、外侧动脉组及结扎旋股内侧动脉组的头 /头比及头 /干比明显下降 ,X平片示股骨头密度增高 ,切片荧光反映明显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显示骨小梁结构紊乱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扎旋股外侧动脉组的头 /头比及头 /干比轻度下降 ,比值增高不显著 ,X线平片示股骨头无改变 ,切片荧光反映不明显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显示骨小梁形态无明显变化 ,与前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墨汁染色切片示三组股骨头均有密集的血管 ,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旋股内侧动脉及其分支为股骨头主要供血动脉 ;当股骨头血供受损严重 [(头 /头比 <0 7,(参考头 /干比 <1 8) ],并呈持续高代谢反应时 ,骨小梁承受应力能力差 ,后期出现塌陷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4):1308-1312
[目的]探讨运用爱惜邦行髌韧带编织固定,结合钛缆捆扎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入院的42例老年髌骨下极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24例,年龄59~72岁,闭合骨折38例,开放骨折4例(均为Gustilo I型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2.8 d(8 h~5 d)。术中先采用爱惜邦对髌韧带编织缝合后复位骨折,经骨隧道固定于髌骨上极,再结合钛缆环扎固定,必要时加用张力带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术后患者随访8~28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12周,无伸膝无力、无内固定移位及断裂者。术后8个月按照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平均28.9分,其中优33例,良9例,优良率100%。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末次随访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伸直-1°,屈曲127°。所有患者股四头肌力5级,行走恢复至术前状态。[结论]线缆固定技术可有效的治疗老年髌骨下极骨折,固定牢固可靠,特别适用于髌骨下极骨块较小、骨质疏松的患者,有利于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是治疗老年髌骨下极骨折一个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行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病人69例,依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均达到旋后外旋型Ⅲ~Ⅳ度。按照随机对照试验(RCT)原则进行肯德尔系数单盲随机分组,A组35例,经腓骨入路行钢板螺钉固定;B组34例,经后外侧入路行钢板螺钉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随访12个月评价踝关节愈合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113.78±11.79)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51.97±36.87)ml、住院时间(18.57±2.17)天,B组分别为(109.87±12.31)分钟,(266.04±37.19) ml和(17.96±2.01)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骨愈合时间为(51.57±6.18)天,A组为(59.68±7.5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3、6、12个月不同时间段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分别为(40.59±6.29)分,(64.08±6.68)分,(79.84±7.14)分和(92.87±5.58)分,恢复优良率为93.75%,A组分别为(32.15±5.17分,(53.77±5.19)分,(64.87±6.68)分,(83.47±5.09)分和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4例术后切口感染,4例骨愈合后行走仍旧伴有踝关节疼痛感;B组仅1例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腓骨入路或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均有良好效果,其中后外侧入路方式更具优势,可缩短骨愈合周期,保障踝关节稳定性,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经胸椎椎弓根-肋骨途径置钉固定中上位胸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肋骨途径置钉的安全性和牢靠性,找出较理想的进钉点。方法6具成人胸椎尸体随机分为3组,A组经椎弓根途径置钉,B、c2组以不同的进钉点经椎弓根一肋骨途径置钉。对3组螺钉的位置、钉道总长度及各组成部分的长度行影像学测量。结果B、C2组的误置率明显低于A组,B、c2组间的误置率相当。B、c2-N.$T道的总长度明显长于A组,B、c2组间的钉道总长度相当。B组钉道的非骨性部分长度占钉道总长的百分比明强低于C组。结论经椎弓根一肋骨途径置钉固定中上位胸椎的安全性和牢靠性有一定保障,横突中外1/3头侧是较为理想的进钉点。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退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导致腰腿痛等病症的主要原因。椎间盘的退变源于椎间盘细胞数量减少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目前尚无可以从根本上逆转椎间盘退变的方法。随着椎间盘退变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长因子在椎间盘退变中所起的作用逐渐被发现,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希望。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它可以通过促进椎间盘细胞增殖、增加细胞外基质合成、抑制基质降解酶等方面影响椎间盘退变。作者就TGF-β超家族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