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同期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前危险因素与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5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永久性房颤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根据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分为转律组(SR)与房颤组(AF),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单变量分析采取t检验或方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 最后一次随访中37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手术成功率约71.2%.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是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慢性房颤的有效方法.房颤病程短、左心房内径小的患者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32P-磷酸铬(32P胶体)在肺癌手术中组织间照射对淋巴道隐匿性转移灶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73例肺癌患者采用手术切除肿瘤并配合32P胶体间质注射,并以同期同病种单纯手术治疗58例为对照,观察术后32P胶体在体表动态分布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不同病理类型各组术后锁骨上淋巴结(SCL)转移率及1、3和5年生存率。结果:手术 32P胶体组及对照组均无手术死亡。两组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003~1.696,P>0.05)。手术 32P胶体组术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χ2=4.507~5.348,P<0.05,P<0.01)。手术 32P胶体组和单纯手术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2.2%、56.2%和38.7%;77.6%、41.7%和25.5%。其中1年的生存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659,P>0.05);3和5年组间生存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4.207、3.997,P<0.05)。结论:32P胶体在肺癌切除术中间质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杀灭隐匿性转移灶以控制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并可以延长病患生存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Konno法和改良Manougnian法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中期效果。方法 2001年7月~2009年11月对30例小主动脉瓣环青少年患者施行瓣环扩大的主动脉瓣置换术,其中Konno法12例(Konno组),改良Manougnian法18例(Manougnian组),比较术前和出院时、术后3年时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术后住院死亡1例,随访29例,随访率100%,术后左心室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平均随访3年,心功能恢复程度无明显差别。但动态EOAI差异显著,Konno法较改良Manougnian法有较低的迟发性人工瓣膜不匹配现象发生;两组方法术后中期生存率无差异;术后3年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厚度、跨瓣压差有显著差异,Konno法较改良Manougnian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结论两种扩大瓣环方式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在青少年患者中均能达到满意的短期效果和中期生存率,动态EOAI提示Konno法较改良Manougnian法更能减少人工瓣膜不匹配现象。  相似文献   
4.
王春英 《现代医学》2009,37(5):398-399
总结24例行瓣膜置换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风心病心房颤动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提出术后维护心功能及心率、心律的护理要点,应用胺碘酮的注意事项,应用临时起搏器的护理要点以及服用抗凝药物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食管胃粘膜单层吻合套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采用食管胃粘膜单层缝合套入术重建食管胃消化道515例。全组无吻合口瘘发生。随诊1/2-3年未见有吞咽困难,钡透吻合宽度均在1.0cm以上,取头低位无钡剂反流现象。本术式操作简便。正确掌握这一吻合技术可降低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瘘,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83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40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3例).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营养支持.于术前、术后第3、7天取外周血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浓度(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前列腺素E2(PGF2).记录术后并发症和住院天数.结果 EN组术后胃液引流量较PN组少[(750.56±73.62)ml vs.(1250.85±103.77)ml]( P<0.05),首次排气时间较PN组早[(53.21±5.24)h vs.(69.12±8.68) h](P<0.05),住院时间较PN组缩短[(12.4±1.6) d vs.(16.7±2.3)d](P<0.05).EN组营养状况改善优于PN组;两组术后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但EN组患者在术后第3、7天免疫功能指标较PN组高(P<0.05).两组的炎性指标在术后第3天增高,EN组术后第7天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采用EN营养支持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真性与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 (UCG)表现 ,探讨其手术治疗指征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 7例真性室间隔膜部瘤及 13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术前UCG特征 ,对比手术中所见 ,总结其特点 ,对修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早期室间隔膜部瘤UCG确诊率为 72 % ,后期为 10 0 % ,均经手术治愈。结论 :提高对室间隔膜部瘤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认识 ,有助于手术的成功。掌握其UCG特点对术前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模式联合延续性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平行对照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行综合护理模式联合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对食管癌术后患者临床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8-Br-cAMP联合顺铂作用于肺腺癌细胞A549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8-溴-环腺苷酸(8-Br-cAMP)联合顺铂(DDP)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生长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8-Br-cAMP、DDP以及两药联用处理人肺腺癌细胞A549后细胞增殖活性的差异;应用RT-PCR技术检测EGFR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GFR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8-Br-cAMP及DDP均能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DDP联合8-Br-cAMP细胞抑制率显著高于相应浓度单药组(P<0.05),两者呈现出相加的抗瘤效果.8-Br-cAMP可下调人肺腺癌A549细胞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8-Br-cAMP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P<0.05).结论:8-Br-cAMP、DDP均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8-Br-cAMP可显著提高顺铂的细胞毒作用,增强化疗效果,并将细胞阻滞于G2/M期.8-Br-cAMP可以下调EGFR表达,可一定程度地逆转化癌细胞.  相似文献   
10.
薛涛  陈建东  姚昶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1):8-11,80,83,75
目的:探讨黄芪-脉络宁胶原对血管新生的细胞学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增殖、迁移、管腔形成实验观察黄芪-脉络宁胶原对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在血管新生各阶段的作用,用Western Bloting实验检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率。结果:黄芪-脉络宁胶原能明显促进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率(与对照组比较,增加了90.22%,P<0.01)、迁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增加了211.43%,P<0.01)、管腔形成数(是对照组的2.46倍,P<0.01),同时刺激VEGF蛋白表达比对照组增加63.8%(P<0.01)。结论:黄芪-脉络宁胶原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管腔形成,具有显著促体外血管新生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VEGF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