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280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领域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现对国际上关于高血压流行病学、基础研究和循证医学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全面地论述。  相似文献   
2.
体表心电图在双腔起搏器房室传导间期最佳化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置入了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在随访时,根据体表心电图P波宽度调节房室传导间期(AV间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因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安装美墩力SD303双腔起搏器的患者31例。测量患者体表心电图自身P波宽度,和(或)心房起搏脉冲至起搏的P波末端的宽度,在此测量值上加100ms,分别设定双腔起搏器的感知AV间期和起搏AV间期。使用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在出厂常规设置的AV间期和根据体表心电图优化的AV间期设定值,进行超声检查。结果:经体表心电图调整AV间期后的左室每搏量、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充盈时间、二尖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均高于常规出厂设置的AV间期,前三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体表心电图中P波宽度的变化来调节AV间期,不但能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且由于其简单易行,而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超声心肌运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寅光 《上海医学》2007,30(4):229-231
迅速发展的超声心动图已经成为心血管病学和医学影像学领域内最具前景的领域之一,深刻影响了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心脏生理指标、心力衰竭、冠心病和心肌病等方面日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尤其在评估心脏生理性起搏、再  相似文献   
4.
沈卫峰 《上海医学》2007,30(4):227-228
自Inge Edler和Helmut Hertz发明超声技术以来,超声心动图在近50年间迅猛发展。在超声心动图发展史上,有几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技术,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的A型影像,60年代  相似文献   
5.
阮雯  孙寅光  张凤如 《上海医学》2007,30(4):301-301,F0004
患者男,50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尿少伴胸闷7个月入院。外院查24 h尿蛋白232 mg,肌酐134μmol/L,考虑为肾炎、高血压,予控制血压、利尿和保肾等治疗,但仍有下肢及阴囊水肿,胸闷在活动后加重,并曾晕厥1次。入院后体格检查:脉搏90次/min,血压100/75 mm Hg  相似文献   
6.
上海专科门诊高血压人群治疗和降压达标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心血管病专科门诊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和用药的状况。方法采用测量血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①2681例高血压病患者中,男1507例,女1174例,平均年龄为(65±12)岁,平均病程为(12±10)年,平均血压为(136.3±13.9)/(82.5±9.8)mmHg(1mmHg=0.133 kPa)。降压达标率为43.2% (1159/2681例)。②降压达标与未达标者的年龄、病史中最高收缩压(SBP)、病史中最高舒张压(DBP)、病程和体重指数(BM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③降压未达标的患者中,单纯SBP升高者占39.6% (602/1522例),单纯DBP升高者占14.9%(227/1522例),SBP和DBP均升高者占45.5%(693/1522例),3者间年龄、病史中最高SBP、病史中最高DBP、病程、BMI、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和有无并发症、合并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④服用1种降压药物使血压达标者仅占44.8%。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中,0.9%未服药,44.6%仅服1种降压药。结论①上海地区心血管专科门诊的降压达标率为43.2%;②年龄大、基础血压高、病程长和BMI高等因素影响了降压达标,单纯SBP升高患者的血压较难控制;③有较大一部分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不足,如能强化治疗、合理用药,完全能够提高降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7.
陶蓉 《上海医药》2013,(19):10-13
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和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在治疗高血压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已有许多大型临床研究评价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肾素抑制剂单用或联用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冠心病发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14例具有至少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0例)和对照组(44例),测定所有病例的双侧CIMT、颈总动脉内径和颈总动脉粥样斑块情况。结果:两组间各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均无显著差异。超声结果显示,冠心病组CIMT、粥样斑块检出率均显著增高(P&lt;0.01),颈总动脉内径略增大,但差异不显著。CIMT≥0.8mm和检出粥样斑块为预测冠心病发病的独立指标(P&lt;0.01)。CIMT和粥样斑块检出率均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控制了多项影响因素后,相关性仍显著。结论:CIMT增厚、粥样斑块检出为冠心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ECV304中,核因子(NF)-κB的反义及诱骗性寡核苷酸联合作用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一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分别和联合干预ECV304,流式细胞仪检测寡核苷酸转染效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流式细胞仪荧光活细胞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TNF-α诱导的ICAM-1表达。结果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能有效地将单链、双链寡核苷酸转染至ECV304中。联合转染反义及诱骗性寡核苷酸的ECV304细胞的ICAM-1 mRNA表达较TNF-α诱导者降低42.58%(P<0.05),ICAM-1在细胞表面的表达降低85.46%(P<0.05),且下调幅度均显著大于反义寡核苷酸或诱骗性寡核苷酸的单独作用(P值均<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也获得同样结果。结论NF-κB的反义及诱骗性寡核苷酸可显著下调NF-κB调控的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黏附分子表达,且联合作用效果强于单独作用,这可能为核苷酸干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stenosis between 50%-70% evidenced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were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40 mg(n = 19) or atorvastatin 10 mg in combination with ezetimibe 10 mg (n = 23). Blood lipid profile and metal]oproteinases were monitored up to 3 months. Methods Cholesterol (TC) , triglycerides (T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liver function, renal function, creatine kinase, MMP-2, MMP-9, TIMP-1 were measured at baseline and at 1 month and 3 months post therapy. Results (1) At 3 months, LDL-C was similarly reduced in monotherapy group[(1.94±0.49) mmol/L, 37.82% reduction compared to baseline] and in combined therapy group [(1.92±0.54) mmol/L, 38. 26% reduction compared to baseline]. (2) AST, ALT, renal function and creatine kinase remained unchanged post various therapy (all P > 0.05). (3) MMP-2, MMP-9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IMP-1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3 months compared to baseline in monotherapy group but these parameters remained unchanged in combined therapy group. Conclusion Both therapy regimens were well tolerated and similarly effectively reduced blood lipids and 40 mg atorvastatin monotherapy regimen is superior to atorvastatin 10 mg plus ezetimibe10 mg regimen in improving metalloproteinases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