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豚鼠经皮激素诱导后病理性改变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豚鼠背腹部剃毛区外用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复制模型,并将其随机等分为5组: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治疗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d)]青蒿琥酯注射液腹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组给予米非司酮腹腔注射;另取6只豚鼠作为空白对照组,仅剃毛区外涂75%乙醇溶液。观察各组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4含量,采用RT?PCR检测各组皮肤中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IL?1、IL?4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组(P<0.05),青蒿琥酯腹腔注射中、高剂量组血清中IL?1、IL?4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豚鼠皮肤组织GRa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皮肤组织TNF?α mRNA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青蒿琥酯腹腔注射中、高剂量组皮肤组织TNF?α mRNA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中、高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蒿琥酯能抑制豚鼠类固醇诱导的皮炎,以中、高剂量最为明显,其作用可能与IL?1、IL?4、TNF?α有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熏蒸方在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疮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上海市同仁医院及奉贤区中医医院共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蒸组﹑联合西药组(咪唑斯汀片+糠酸莫米松组)各35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瘙痒程度﹑苔藓化等相关症状积分的变化.此外对中药组患者检测T细胞亚群的先后变化,并与35名健康成年人作对照.结果 两组在瘙痒程度及症状积分方面中药熏蒸组均优于西药组(P<0.05);此外中药熏蒸组痊愈率94.29%,总有效率100.00%,与联合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实验显示,中药熏蒸治疗能够上调CD3+﹑CD4+﹑CD4+/CD8+的相关表达,具有调整免疫的作用.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疮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粪便大肠杆菌毒力基因Colv和腹水细菌分布的相关性。方法运用16S rRNA基因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65例肝硬化SBP患者腹水细菌DNA,并与其粪便大肠杆菌培养出毒力基因Colv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S rRNA检测肝硬化SBP患者腹水标本的阳性率为64.6%,明显高于腹水细菌培养的4.6%(P0.01)。比对同一病例其粪便大肠杆菌毒力基因Colv和腹水标本中细菌16S rRNA阳性情况能达到70%,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粪便大肠杆菌毒力基因Colv阳性与肝硬化SBP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人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进行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和传代。不同浓度青蒿素分别预处理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每隔24 h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连续测定5 d,观察药物处理的最佳浓度。后续实验分为空白组、青蒿素组、青蒿素+IL?6组、青蒿素+AG490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早期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MP2、MMP9、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根据CCK?8实验结果选择150 μg/mL青蒿素作用48 h的细胞为后续实验干预浓度和时间。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青蒿素组、青蒿素+IL?6组、青蒿素+AG490组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空白组,青蒿素+IL?6组的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比低于青蒿素组和青蒿素+AG490组(P < 0.01)。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青蒿素组、青蒿素+IL?6组、青蒿素+AG490组中MMP2、MMP9 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 < 0.01);MMP2、MMP9 mRNA在青蒿素组、青蒿素+AG490组的表达较青蒿素+IL?6组显著降低(P < 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青蒿素组、青蒿素+IL?6组、青蒿素+AG490组中STAT3、p?STAT3、MMP2、MMP9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 < 0.01),p?STAT3、MMP2、MMP9蛋白在青蒿素组、青蒿素+AG490组中的表达低于在青蒿素+IL?6组中的表达(P < 0.01)。结论:青蒿素对瘢痕疙瘩起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p?STAT3的过度激活来抑制MMP2、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ltraviolet B, NB-UVB)对于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发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CD)小鼠模型瘙痒行为的作用,并初步探讨NB-UVB缓解瘙痒的潜在机制。方法分别用70、84、96 mJ/cm能量的NB-UVB照射C57BL/6小鼠颈背部皮肤,24 h后观察照射部位皮肤的大体及病理改变以确定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 MED)。分别在第1、4、8、11天,将0.15% DNFB溶液涂抹于C57BL/6小鼠颈背部皮肤上以建立慢性瘙痒小鼠型,并观察涂药结束后3周内小鼠颈背部皮肤及瘙痒行为改变。在AC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用0、56、70 mJ/cm2能量NB-UVB照射模型组小鼠颈背部的皮肤,观察照射部位皮肤的改变并记录小鼠瘙痒行为的变化。采用ELISA、qPCR的方法检照射后小鼠皮肤IL-10及组氨酸脱羧酶(histidine decarboxylase, HDC)的改变。结果正常8~12周龄C57BL/6小鼠颈背部皮肤的MED约为84 mJ/cm2。ACD小鼠模型造模后的第1天,可以观察到局部皮肤渗出、红斑、脱屑、干燥、结痂等改变,且瘙痒行明显增加(P<0.05),且可持续至造模后的第21天。与对照组及56 mJ/cm2 NB-UVB照射组相比,70 mJ/cm2的NB-UVB可明显改善ACD小鼠颈背部皮肤,且瘙痒行为显著下降(P<0.05)。ELISA结果提示,照射组小鼠皮肤中IL-10的水平明显升(P<0.01)。qPCR结果提示,照射组小鼠皮肤中组氨酸脱羧酶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NB-UVB可通过下调ACD小鼠皮肤中组胺的含量,上调ACD小鼠皮肤中IL-10的含量缓解ACD小鼠的慢性瘙痒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肝硬化患者依从性的形式和受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69例诊断肝硬化的患者首先完成自我评估调查表、人口学信息、药物服用的依从性、患者的知识水平、患者的生命质量项目等调查,相关数据收集核对录入,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例完成依从性调查的病例中只有28例(48.3%)报告他们从未漏服药物,遗忘、离家外出和睡眠是不能够依从的主要原因。缓解的腹部症状、乏力减缓和有力的自我激励是患者从未漏服药物的主要因素。结论患者不能够良好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是考虑疾病的致死率和肝硬化症状的反复。提高和保持患者依从性需要对于恶化的以及症状反复的肝硬化病例的不间断的持续咨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