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仍缺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防治疗效明确的临床证据。本文针对新冠肺炎,从医学伦理、研究领域、研究方案、随机对照设计、真实世界研究、临床试验协作等方面探讨进一步开展相关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思路与建议,以期为循证医学提供可靠的最佳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调心方对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突触和神经元结构、突触数量的影响。方法将54只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调心方组(1.485 g·kg~(-1)·d~(-1))和盐酸多奈哌齐组(0.083 mg·kg~(-1)·d~(-1)),以同月龄同性别下18只C57BL/6J野生小鼠作为正常组,各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灌胃12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突触和神经元结构、突触数量和神经元。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在原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明显减少(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核固缩,核膜皱缩增厚,核周出现空晕,部分临近胞膜处染色较深,异染色质,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呈囊泡状,神经毡内突触数量明显减少(P0.01),突触结构出现大片的轴浆空泡化。(2)与模型组比较,调心方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的时间明显缩短(P0.01),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1),在原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明显增加(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核圆形,核膜清晰完整,核仁明显,染色质细腻,线粒体嵴清晰可见,线粒体部分略微肿胀,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都较正常,突触结构较清晰,突触数量明显增加(P0.01),细胞器病变有所减轻。结论调心方可改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学习记忆水平,改善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退变和突触数量的减少,对认知和突触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综述牛蒡苷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牛蒡苷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二节基丁内酷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糖尿病、抗流行性感冒、抗菌、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滋肾青芪颗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的炎症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DBA/1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滋肾青芪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甲氨蝶呤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模型,于攻击造模当天开始,连续给药3周。评定关节炎指数,观察小鼠关节病理切片炎性介质评分、骨破坏评分,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抗Ⅱ型胶原(CⅡ)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滋肾青芪各剂量组均可有效降低小鼠关节炎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滋肾青芪高剂量组能有效降低小鼠血清抗CⅡ的抗体滴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滋肾青芪颗粒各组炎性介质评分、骨破坏评分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滋肾青芪颗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关节炎具有预防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炎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血清CⅡ抗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复方透骨草溶液的抑菌和抗炎作用,初步探索其抗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体外抑菌实验,观察复方透骨草溶液对常见皮肤癣菌和酵母菌的抑制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的模型,观察复方透骨草溶液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外用涂抹的抗炎作用,并检测大鼠足趾致炎4 h后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复方透骨草溶液对皮肤癣菌和酵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原液浓度的12.5%和25.0%;其能降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度,高剂量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有明显的减轻作用,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能显著降低大鼠足趾肿胀损伤后组织中致炎因子IL-1β的表达,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复方透骨草溶液具有显著的抑菌和抗炎作用,并通过降低组织中的炎症因子IL-1β的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夏枯草多糖及凝胶在体外和体内条件下的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为抗疱疹病毒新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空斑减数法检测夏枯草多糖的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活性;同时,建立HSV-1(皮肤)和HSV-2(外阴部)病毒感染豚鼠模型,以病灶病变情况、丘疱疹数、典型病变评分结果以及病灶组织中HSV-1和HSV-2病毒的DNA拷贝数等为指标,对夏枯草多糖凝胶的体内抗HSV活性进行评价。结果:夏枯草多糖在体外实验中能够抑制HSV-1和HSV-2的活性;夏枯草多糖凝胶能够削弱HSV-1和HSV-2病毒感染豚鼠的病灶病变,发挥抗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结论:夏枯草多糖及凝胶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均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活性,具有开发成为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5-氟尿嘧啶是治疗胃肠肿瘤术后的常用化疗药,艾迪注射液是临床的常用注射剂,两药联合在临床上常见组合,需要其疗效及安全性的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本文系统地检索了检索维普、万方、知网数据库相关资料,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分析,并使用Review Manger5.2软件进行分析,发现联合用药 组患者疗效更好(RR=2.29,95%CI:1.44-3.62,P<0.001),生活质量改善(RR=1.22,CI在95%:10.14至1.31,P<0.001),白细胞减少(RR=0.53,95% CI 0.46-0.62,P<0.001),血小板减少(RR=0.48,95% CI:0.37-0.63,P<0.001)。这说明艾迪注射液在患者胃肠肿瘤术后进行化疗辅助使用,能够增强化疗的肿瘤杀伤作用,并且对于其常见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呕吐、腹泻等具有极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左归丸、右归丸对老年大鼠海马、杏仁核氨基酸类神经递质Asp、Glu、Gly、GABA和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老年机体神经元的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左归丸、右归丸延缓老年大鼠神经内分泌调控退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自然衰老大鼠为动物模型,分设4组:青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老年左归丸组、老年右归丸组。采用HPLC-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杏仁核Asp、Glu、gly、GABA含量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5-HT、NE含量变化。结果 与青年对照组相比,老年对照组大鼠海马、杏仁核Asp、Glu、Gly、GABA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而与老年对照组相比,两用药组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同时,老年对照组大鼠海马NE含量减少,左归丸组能提高老年大鼠海马NE含量。而各组大鼠5-HT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左归丸、右归丸通过不同程度地纠正老年大鼠海马和杏仁核脑区氨基酸类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紊乱状态,使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趋向平衡,从而有助于改善大脑边缘系统,延缓机体衰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牛磺胆酸钠浓度来制备大鼠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浓度组、3.5%浓度组和5%浓度组, 造模各组分别用1.5%、3.5%和5%牛磺胆酸钠按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制备SAP模型。术后统计各组大鼠的死亡率;检测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观测各组大鼠胰腺组织HE染色病理评分。结果 5%浓度组死亡率较1.5%浓度组显著升高, 血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出血和腺泡组织坏死的病理评分较1.5%浓度组和3.5%浓度组均有显著升高。结论 5%的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法能更好的制备SAP模型, 且更符合SAP的生理、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压力型脉象仪的加压方法进行研究,探寻更合理的脉象加压检测方法。方法:纳入152例健康受试者,分别采用正向加压和反向减压两种检测方法测试受试者的寸口桡动脉信息,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取脉压力变化值(△P)、压力漂移时间(t△P)、最佳取脉压力值(P)的变化。结果:与正向加压法比较,在每个压力段中,反向减压法的△P均明显缩小(P0.01),t△P明显缩短(P0.01),且反向减压法的最佳取脉压力值明显低于正向加压法(P0.01)。结论:应用反向减压法检测脉象信息可减少压力传感器检测过程中的压力值漂移和时间漂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型脉象仪采集脉象时信号不稳定、采脉时间过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