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F基因区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以78例未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对HCV-F基因区进行准种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HCV RNA进行定量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对患者血清中的抗F蛋白抗体、Th1(IL-12,IFN-γ)和Th2(IL-5,IL-10)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7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46例为抗HCV-F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9%。HCV1b亚型患者F基因区准种数目高于非HCV1b亚型(P=0.002)。F基因区SSCP条带数与HCV RNA载量及ALT/AST水平呈正相关(均有P〈0.05)。另外,与F基因准种数量≤2的患者相比,F基因准种数量〉2的患者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L-12、IFN-γ水平降低(P=0.023,P=0.010),Th2细胞因子IL-5、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24,P=0.012)。结论 HCV-F基因区准种多样性与病毒复制、肝损伤和机体Th2优势应答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系统分析复方中药结肠炎奇效颗粒的化学组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E)对该制剂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鉴定和归属。方法 色谱条件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0~2 min,5%B;2~16 min,5%~21%B;16~30 min,21%~95%B;30~33 min,95%B;33~34 min,95%~5%B;34~37 min,5%B),流速0.3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2 μL。质谱分析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 60~1 200,MSE模式采集数据。通过与对照品、参考文献和自建数据库信息比对后对各离子峰进行鉴定。结果 从结肠炎奇效颗粒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02个化学成分,包括有机酸类、黄酮及其苷类、三萜类、苯乙醇苷类、鞣质类、环烯醚萜苷类等,其中黄酮及其苷类主要来源于骨碎补和山楂,苯乙醇苷类和环烯醚萜苷类来源于车前子,三萜类和鞣质类主要来源于山楂和诃子,且已鉴定化学成分包含骨碎补中成分28个,车前子中成分31个,诃子肉中成分53个以及山楂中成分58个。结论 建立的UPLC-Q-TOF/MSE能全面快速地分析结肠炎奇效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初步阐明了该颗粒剂的化学成分轮廓,可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本药物制度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剂量复方苦参注射液与盐酸吉西他滨联合使用后对吉西他滨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复方苦参高、中、低3个剂量组),实验组大鼠连续10 d尾静脉给予不同剂量的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大鼠连续10 d尾静脉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最后一天给药5 min后注射吉西他滨,分别于13个时间点眼底静脉丛采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样中吉西他滨的浓度,并采用DAS 2.0软件处理,得出吉西他滨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 各组大鼠体内吉西他滨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拟合;与对照组比较,复方苦参高剂量组可以增加吉西他滨的药-时曲线下面积(P<0.05),并延长平均滞留时间(P<0.05)。结论 多剂量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大鼠体内吉西他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有明显影响,在临床上应根据病情需要联合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吉西他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了HPLC测定五味子提取物中de-hydroxy arisanlactone D,25 -hydroxy schindilactone,schindilachone A,lancifodilactone D的含量的方法.方法:Waters Symmetry色谱柱(4.6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3∶67),柱温37℃,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46 nm.结果:De-hydroxy arisarlactone D,25-hydroxy schindilactone,schindilachoneA和lancifodilactoneD的线性范围和(μg)加样回收率分别为0.075~1.800( 98.57%),0.098~0.980(96.44%),0.095~0.950(97.96%),0.053 ~0.530(97.27%).结论:该方法分离良好、精密准确、能用于五味子提取物中4种类三萜内酯类物质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个中药名既代表"中药"又代表"植物体",也属于"同名异物"现象。原植物名与中药名相同造成的"同名异物"使作为科学术语的中药名称的内涵不固定,缺乏严谨性,易产生歧义和误解,不便应用。因此,倡议对与中药名相同的植物名进行更名,即给原植物另取别的名称,而与中药名分开。原植物中文名的更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笔者提出5条更名原则和建议更改植物名称的中药100种,列出建议采用的植物名称,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有关专家和广大同行关注并斧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黄芪皂苷Ⅱ为参照峰,建立玉屏风总苷HPLC-ELSD的指纹图谱,对玉屏风总苷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和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1.0 ml·min-1,漂移管温度110℃,N2载气流速3.30 L·min-1。结果:建立了玉屏风总苷的HPLC-ELSD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7个共有峰,并鉴定了其中4个共有峰,各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在0.1%~0.75%之间,相对峰面积的RSD在1.68%~4.82%之间。10批总苷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4。结论:该法简单、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好,适用于玉屏风总苷的指纹图谱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柱色谱技术和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LCMS-IT-TOF)技术展开地榆的物质基础研究,分析地榆水提液中不同成分在D101型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上的分布规律。方法:通过D101型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分离地榆水提液,使用LCMS-IT-TOF检测,使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 1 mm×100 mm,1. 8μm),流动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 3 mL·min-1,柱温3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质谱扫描范围m/z 100~1 200,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质谱碎片等信息并结合文献研究,鉴定地榆水提液的上样流出液和洗脱液中化学成分。提取各样品中质谱峰强度数据,绘制成分在各流分中分布热图,直观比较各成分的洗脱规律。结果:D101型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的富集和分离作用明显,鞣质类成分主要集中于大孔树脂上样流出液及其水洗脱液中,三萜类成分主要分布在大孔树脂90%乙醇洗脱液中。在地榆水提液的流出液和洗脱液中,共鉴定出63个化合物,其中6-O-galloylnorbergerin,3-O-galloylnorbergerin,2,6-乙酰氧基-5,7-二羟基-8-甲氧基色原酮,鞣花酸-4-吡喃阿拉伯糖苷或其异构体,2-甲基-3-乙酰氧基-苯并呋喃-5,6-O-硫酸酯6个成分在地榆中为首次发现。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地榆水提液经过柱色谱分离后的成分分布,为探索地榆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内质网是机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结构和功能单位,内质网内稳态失衡导致的内质网应激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该文主要针对内质网应激在缺血性脑中风中的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特别对内质网应激触发脑中风炎症反应的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以期为缺血性中风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细柱五加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细柱五加果实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竹节参苷Ⅳa甲酯(1),竹节参苷Ⅳa丁酯(2),Acankoreoside D(3),acantrifoside A(4),β-胡萝卜苷(5),3-epi-betulinic acid(6),16-α-羟-19-贝壳杉烷酸(7).结论 化合物1,2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