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1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1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4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69篇
内科学   560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617篇
预防医学   26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84篇
  6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TM感染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特点、病原体检查、治疗情况等。结果 15例TM感染性淋巴结炎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6~67岁,平均(49.1±11.87)岁,包括13例艾滋病和2例糖尿病患者,伴有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粗针穿刺的条索状淋巴结组织,其结构全部或部分被炎性病变所取代,8例显微镜下形态以吞噬病原体的组织细胞弥漫性浸润为主;5例以广泛凝固性坏死为主伴散在少量病原体及核碎屑;2例以成纤维细胞小结节状增生,形成肉芽肿结构的改变为主,多核巨细胞少、散在分布。病原体大小、形态较一致,呈圆形、椭圆形或腊肠状,团聚成簇,如桑葚样,淀粉酶消化后过碘酸希夫及六胺银染色可见包含横隔的菌体结构。15例患者血液、肺泡灌洗液、痰液或者淋巴结抽出液真菌培养均查见TM生长。临床及时抗真菌治疗,15例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 TM感染性淋巴结炎往往是全身侵袭性TM病晚期阶段的突出表现之一,容易被临床误诊,通过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及早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FLA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胃镜、手术病理结果等检查确诊为ESCC的297例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并选取其中66例患者的癌旁相对正常的食管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LAP表达情况。比较ESCC患者癌旁组织和癌组织FLAP阳性率,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ESCC患者FLAP阳性率。分析FLAP阳性表达与ESCC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ESCC组织标本FLAP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标本(P<0.05)。肿瘤细胞转移扩散患者的FLAP阳性率高于肿瘤细胞未转移扩散患者,TNMⅢ期患者的FLAP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低分化患者的FLAP阳性率低于中、高分化患者(均P<0.05)。中、高分化患者间以及Ⅰ、Ⅱ期患者间的FLA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endall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ESCC患者肿瘤细胞转移扩散、TNM分期与FLAP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与FLAP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与癌旁组织相比,FLAP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强,且...  相似文献   
3.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免疫抑制状态儿童新冠病毒清除时间定量分析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新冠病毒Omicron株感染后免疫抑制和非免疫抑制儿童病毒清除的时间差别,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精准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临床数据。 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 方法:以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住院患儿为队列人群,分为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分为绝对免疫抑制、相对免疫抑制和实施免疫抑制疗法,以免疫抑制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和新冠病毒感染的分型与非免疫抑制组行1∶3匹配。以鼻咽拭子新冠病毒PCR检测拷贝数阈(Ct)值≥35为队列终点。 主要结局指标:新冠病毒清除时间。 结果:2022年4月12日至2022年5月12日在上海市新冠病毒感染定点收治医院符合本文共同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连续病例728例。免疫抑制组33例,其中绝对免疫抑制8例,相对免疫抑制23例,接受免疫抑制疗法2例(不包括绝对和相对免疫抑制患儿)。非免疫抑制组匹配后99例。2组临床症状、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和疫苗接种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6.5±6.8)和(10.3±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感染轻型病例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4.0 ± 8.3)和(9.7 ± 3.1)d,普通型病例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8.3 ± 4.9)和(11.2 ± 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单日病毒清除率在第9~14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为0.005~0.039)。2组普通型病例单日病毒清除率在第10~15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感染2周后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3例(9%),临床分型均较前轻,3例均未接种新冠疫苗。 结论:Omicron株感染的免疫抑制患儿病毒清除时间较非免疫抑制患儿显著延长,主要反映在第9~14天,免疫抑制患儿病毒复阳风险高,提示需要更长的隔离时间和转阴后严格的病毒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PTB)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OPD急性期合并PTB活动期(A组)、COPD急性期合并PTB恢复期(B组)、COPD稳定期合并PTB活动期(C组)、COPD稳定期合并PTB恢复期(D组)、单纯COPD稳定期组、单纯PTB恢复期组、单纯COPD急性期组、单纯PTB活动期组患者各25例及同期25名常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TNF-α、IFN-γ、sIL-2R、CRP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病例组TNF-α、IFN-γ、sIL-2R、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单纯COPD稳定期组、单纯COPD急性期组、单纯PTB恢复期组、单纯PTB活动期组、D组、B组、C组、A组血清TNF-α、IFN-γ、sIL-2R、CRP依次升高(P<0.05);病情好转者血清TNF-α、IFN-γ、sIL-2R、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TNF-α、IFN-γ、sIL-2R、CRP预测病情恶化AUC为0.706、0.718、0.768、0.807。结论 PTB合并COPD患者血清TNF-α、IFN-γ、sIL-2R、CRP明显异常,TNF-α、IFN-γ、sIL-2R、CRP均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对病情恶化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增效作用,以期为CHB的后续治疗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CHB患者,共计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片抗HBV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苦参素联合治疗,均连续治疗48周。评估应答状况与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免疫功能、肝功能指标水平及血清HBV-DNA拷贝数变化。结果研究组应答率达92.00%,较对照组提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四项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及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三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和HBV-DNA拷贝数均降低(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CD_3~+、CD_4~+、CD_4~+/CD_8~+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升高(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可有效增加CHB患者抗HBV治疗效果,可减轻肝纤维化程度,降低血清HBV-DNA水平,改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血清低病毒载量HBV DNA(<1 000 IU/mL)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检测,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高灵敏度HBV DNA检测水平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肝癌临床治疗的帮助。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普通荧光探针法HBV DNA水平持续小于1 000 IU/mL的96例HCC患者血清,进行血清高灵敏度HBV DNA检测,分析患者血清免疫学标志、肝功能指标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结果 96例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当中,HBV DNA水平大于10 IU/mL有74例(77.1%)。HBV DNA水平大于10 IU/mL者的肝硬化发生率、肝功能指标(ALT、γ-GT)异常率均较HBV DNA水平小于10 IU/mL者高。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HCC与乙型肝炎病毒持续复制有关,高灵敏度HBV DNA检测较普通荧光探针法HBV DNA检测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形成双轮驱动。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目前临床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教与学双重动力不足的现象。有鉴于此,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建立以规范 - 示范 - 定期活动为主线的临床教学质量提升体系以及在临床实习中推行首轮负责制 - 责任导师 - 第三方考核平台等举措,探索有效机制,增强师生投入,深化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明确童年期创伤经历对抑郁情绪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在新兵中愤怒表达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压力的调节作用。方法 418 名男性新兵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童年期创伤经历、压力、愤怒表达及抑郁情绪进行调查。结果 (1)在控制年龄、学历、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和父母关系后,童年创伤对抑郁情绪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愤怒对内表达、愤怒对外表达和控制愤怒对外表达能够在童年创伤经历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童年创伤经历对抑郁情绪的直接预测作用受到压力的调节。结论 引导新兵合理地表达愤怒情绪,对其抑郁情绪及其心理社会适应服务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PTH)水平发生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180例病人资料,术后均给予预防性补钙,术后24小时均复查PTH、血钙,术后1、6个月随访血PTH及血钙水平。对所有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24小时、术后1个月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分别为32.20%、19.40%,6个月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0.60%。年龄、是否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否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等是术后24小时发生甲状旁腺激素变化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甲状旁腺移植、术后24 h PTH值是影响术后1个月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甲状旁腺的显露、移植甲状旁腺及数量影响术后不同时期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术中甲状旁腺的血运及功能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IV-1总DNA和RNA定量检测结果对感染细胞内病毒的转录活性进行区分。方法采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感染科就诊的HIV-1感染者血液样本,分离PBMCs细胞,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对PBMCs细胞内HIV-1总DNA和RNA进行定量检测,并计算两者比值(Ratio)。根据Ratio值筛选出HIV-1转录活跃组样本和相对非活跃组样本,另外选择健康人PBMCs样本作为对照组。对3组样本进行基因转录组表达谱检测以及人口特征差异性检验,并对基因表达谱检测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以验证对3组样本病毒转录活性区分的准确性。结果从60例感染HIV-1患者的PBMCs样本中筛选出HIV-1转录活跃组样本(10例)和相对非活跃组样本(11例),另外选择6例健康人PBMCs样本作为对照组。其中转录活跃组样本Ratio值为165.2~738.93,平均为(339.27±189.68);相对非活跃组Ratio值为4.67~42.39,平均为(17.65±11.78)。转录活跃组和相对非活跃组样本间的CD4+T细胞计数(P=0.049)和Ratio值(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样本年龄(P=0.989)和性别(P=0.650)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3组样本的PBMCs基因表达谱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HIV-1感染者(包括转录活跃组和相对非活跃组)间区分明显。转录活跃组和相对非活跃组间有部分样本重合,同时结果也显示当HIV-1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时,其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与健康人接近。结论基于HIV-1总DNA和RNA定量检测结果及两者间比值可以较好地区分PBMCs内病毒转录活性。HIV-1感染细胞内部病毒的不同转录激活状况可导致其基因表达谱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