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为例,研究中药口服液体制剂醇沉环节质量标志物的有效传递。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以腺苷、紫堇灵、菊苣酸、黄芩苷和汉黄芩素转移率为指标,考察醇沉前浓缩液密度、加入乙醇体积分数、搅拌速度、浓缩液温度、搅拌时间、醇浓度、醇沉时间、醇沉静置温度、加醇速度及浓缩液pH对醇沉工艺的影响,得出影响醇沉工艺的关键因素。再通过Box-Behnken试验对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佳醇沉工艺参数。当醇沉前浓缩液密度为1.12 g·mL-1,浓缩液pH为6.86,醇浓度为50.00%时,黄芩苷和汉黄芩素的转移率分别为91.86%和87.78%;当醇沉前浓缩液密度为1.13 g·mL-1,醇浓度为74.50%,醇沉静置温度为17.0℃时,腺苷、紫堇灵和菊苣酸的转移率分别为85.95%、71.62%和83.19%。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醇沉工艺确定工艺参数的方法合理可行,同时为中药口服液体制剂中质量标志物的有效传递提供指导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4,(7)
目的研究制粒因素对淫羊藿总黄酮酶解的影响。方法将蜗牛酶、淫羊藿总黄酮和糊精混合经湿法制粒制成含酶淫羊藿总黄酮颗粒,HPLC法测定其酶解过程中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和朝藿定C以及酶解产物(宝藿苷Ⅰ、箭藿苷A、箭藿苷B、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和淫羊藿苷元)的含有量变化。结果与未经制粒的淫羊藿总黄酮粉末酶解相比,经糊精湿法制粒得到的含酶淫羊藿总黄酮颗粒在37℃缓冲溶液中酶解时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和朝藿定C的酶解速率变慢,但在肠道排空时间(46 h)内可以完全酶解转化成次级苷宝藿苷Ⅰ、箭藿苷A、箭藿苷B和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次级苷继续被水解可生成淫羊藿苷元。结论糊精湿法制粒对淫羊藿总黄酮的酶解转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顾芹英  李慧华  秦冬 《中成药》2014,(3):577-579
目的建立测定中药香椿叶中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Shield RP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20∶80),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40℃。结果在以上色谱条件下,供试品溶液中的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与干扰成分完全分离,其在5.260105.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1),重复性实验RSD=1.96%(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105.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1),重复性实验RSD=1.96%(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104.1%(n=3),RSD为4.23%104.1%(n=3),RSD为4.23%4.78%。结论 6个产地香椿叶中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的量分别为0.826%±0.025%(山西运城)、0.271%±0.006%(河南西平)、0.459%±0.016%(河南焦作)、0.222%±0.006%(四川简阳)、0.808%±0.019%(山东西牟)和0.293%±0.008%(江苏镇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建立预发酵-双相联合酸水解法从黄姜药材中萃取薯蓣皂素的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 以薯蓣皂素的得率为考察指标, 分别优化预发酵和双相联合酸水解法的最佳条件, 并与两类传统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将黄姜药材粉末在500 r·min-1搅拌下于30 ℃预发酵72 h后, 加入浓硫酸和甲醇使它们的终浓度均为10%, 再加入石油醚形成双相体系, 并于120 ℃油浴中加热回流萃取4 h, 薯蓣皂素的平均得率为4.28%;而两类传统水解方法的得率则分别为3.01%和3.28%。结论 利用预发酵-双相联合酸水解法从黄姜药材中萃取薯蓣皂素简便易行, 并且提取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5.
香椿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香椿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速生药材树种,通过SciFinder等工具或数据库检索、查阅近期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系统地综述了香椿化学成分的研究情况,为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到目前为止,共计报道了从香椿中分离得到的100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19个、萜类44个、苯丙素类7个、酚类14个和16个其它类别化合物。香椿的化学成分研究以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为主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工艺过程中质量标志物的传递规律,并提出关键环节的优化策略。方法 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为例,腺苷、菊苣酸、紫堇灵、黄芩苷、汉黄芩素为质量标志物,考察工艺过程中其含量、转移率变化。结果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有效成分损失集中在前处理阶段的浓缩、醇沉环节,前者在7.42%~24.09%之间,后者在13.52%~17.82%之间。黄芩酸沉环节损失较大,黄芩苷、汉黄芩素损失率分别为21.07%、13.83%。制剂成型阶段冷藏静置环节损失较大。结论 浓缩、醇沉、冷藏静置为中药口服液体制剂有效成分损失的共性环节,并且本研究同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增溶技术和优化策略,可为其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HPLC-ESI-MS同时分析萸黄连饮片及其制剂中的活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江  蒋俊  贾晓斌  李平  周成林  蔡宝昌  吴皓 《中草药》2012,43(2):279-282
目的以萸黄连为分析对象,建立萸黄连饮片及其制剂中的多成分分析方法,阐述其"反制"炮制前后的物质基础差异,探讨萸黄连"反制"炮制的科学内涵。方法首次采用高效液相-电喷雾-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ESI-MS)同时测定3批萸黄连饮片,以及其制剂3批香连丸、3批香连片中绿原酸、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8个主要活性成分的量。结果在萸黄连饮片及其制剂中均能同时检测到黄连饮片和吴茱萸饮片中的多种成分,实验结果证明萸黄连饮片中加入了吴茱萸饮片中的多种成分。结论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此方法符合测定要求,结果准确,对阐述萸黄连的物质基础和炮制机制以及萸黄连饮片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